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35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单独使用,对建筑材料进行支撑,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组合,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顶撑式支撑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
技术介绍
模板支撑体系由顶板模板支撑组合结构、框架柱模板支撑组合结构、剪力墙模板支撑组合结构三个系列组成,三套系统组合灵活,结构严密,可按照客户各工程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配置,节能、节材、节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等优势,"以钢代木"循环使用300余次,每㎡节约成本70余元,强度大,混凝土浇注质量好,保证墙的垂直度、平整度,无需二次抹灰就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彻底解决了常规模板支护体系困扰我国建筑行业多年的诸多难题,落实了真正的节能减排,新型建筑施工组件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效果可完全媲美大型钢模板的质量效果,其通过各种锁具的任意组合,将所有的模板牢牢加固成一个整体,拆除模板后,墙面完全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完全可以避免墙面后期装修阶段的抹灰工序,不仅节省了材料,也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的支出。建筑用顶撑式支撑架是施工中常用的装置,主要是用来为施工人员或建材提供支撑,但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建筑用顶撑式支撑架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多数支撑架均为整体结构,体积较大,功能单一,使用和移动均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板,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底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伸缩杆,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伸缩杆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螺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滑块相对应的滑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一侧的顶部均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应的第一固定螺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多个所述伸缩杆底部的中心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支脚,且多个所述防滑支脚的底部均开设有防滑齿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与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均安装有连接合页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多个所述安装块均是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设计简单的组合连接机构,使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拆卸和安装,从而使其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2、该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其结构和设计均有较大创新和改进,该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单独使用,对建筑材料进行支撑,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组合,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顶撑式支撑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的滑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例说明: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一固定螺钉;6、支撑块;7、顶部支撑板;8、转动连接杆;9、伸缩杆;10、第二固定螺钉;11、防滑支脚;12、连接合页杆;13、固定杆;14、安装块;15、固定螺栓;16、固定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两个第一支撑杆3和两个第二支撑杆4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16,两个第一支撑杆3和两个第二支撑杆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多个支撑块6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板7,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8,多个转动连接杆8底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伸缩杆9,多个转动连接杆8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伸缩杆9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螺钉10,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3,多个固定杆13远离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4。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滑块16相对应的滑槽。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外壁一侧的顶部均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相对应的第一固定螺钉5,当我们调整好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伸出高度后,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第一固定螺钉5对其位置进行固定。多个伸缩杆9底部的中心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支脚11,且多个防滑支脚11的底部均开设有防滑齿槽,多个防滑支脚11在支撑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和支撑作用。多个转动连接杆8与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之间均安装有连接合页杆12,通过在多个转动连接杆8与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之间均安装有连接合页杆12,既可以在在不使用时对转动连接杆8进行收缩折叠,在使用时也可以对转动连接杆8起到支撑定位作用。多个安装块14均是通过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16),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多个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板(7),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8),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8)底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伸缩杆(9),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8)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伸缩杆(9)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螺钉(10),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3),多个所述固定杆(13)远离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16),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多个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板(7),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8),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8)底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伸缩杆(9),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8)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伸缩杆(9)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螺钉(10),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3),多个所述固定杆(13)远离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