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乾亨专利>正文

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22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包括驳岸和沉井,所述驳岸顶部安装有沉井,所述沉井内腔顶端侧壁安装有碳纤维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解决了现有沉井纠偏效果不是很理想,井体下沉倾斜动态控制不及时容易导致后续纠偏工作难度增加的问题,通过在碳纤维布设置一号洞口、二号洞口、三号洞口和四号洞口,在沉井周边布置一号钢管桩、二号钢管桩和三号钢管桩,使得钢丝绳可从预制绳套任一洞口出来并绕钢管桩连接钢制吊篮,形成四面可拉的纠偏体系,调整重物对钢丝绳产生的拉力控制沉井倾斜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本沉井施工纠偏系统不需耗用复杂机械,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治水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展开,湿地工程的建设常作为城市治水体系的最后一道关口。取水泵房保证了湿地工程的取水功能,在城市建构筑物较为密集区域常使用沉井技术进行施工,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如何对井体的倾斜程度进行动态控制,是保证沉井下沉稳定的关键。虽然目前对于沉井纠偏的常用方法有偏挖法等,但是纠偏效果不是很理想,井体下沉倾斜动态控制不及时容易导致后续纠偏工作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解决了现有沉井纠偏效果不是很理想,井体下沉倾斜动态控制不及时容易导致后续纠偏工作难度增加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包括驳岸和沉井,所述驳岸顶部安装有沉井,所述沉井内腔顶端侧壁安装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内侧安装有预制绳套,所述沉井四侧分别开设有一号洞口、二号洞口、三号洞口和四号洞口,所述沉井三侧分别安装有一号钢管桩、二号钢管桩和三号钢管桩,所述沉井一侧安装有钢丝绳,且钢丝绳贯穿预制绳套和四号洞口,所述驳岸一侧安装有钢制吊篮,且钢丝绳一端与钢制吊篮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钢制吊篮内腔设置有重物。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一端通过钢索扣固定于沉井一侧。优选的,所述一号钢管桩、二号钢管桩和三号钢管桩高度均为1.2M。优选的,所述一号钢管桩、二号钢管桩和三号钢管桩分别位于二号洞口、三号洞口和一号洞口一侧。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通过在碳纤维布设置一号洞口、二号洞口、三号洞口和四号洞口,在沉井周边布置一号钢管桩、二号钢管桩和三号钢管桩,使得钢丝绳可从预制绳套任一洞口出来并绕钢管桩连接钢制吊篮,形成四面可拉的纠偏体系,调整重物对钢丝绳产生的拉力控制沉井倾斜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本沉井施工纠偏系统不需耗用复杂机械,操作简单,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安装、拆卸,可重复利用,实用性强。为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控制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状况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状况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状况三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状况四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碳纤维布;2、一号洞口;3、预制绳套;4、钢索扣;5、钢丝绳;6、钢制吊篮;7、重物;8、一号钢管桩;9、驳岸;10、沉井;11、二号钢管桩;12、三号钢管桩;13、二号洞口;14、三号洞口;15、四号洞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包括驳岸9和沉井10,驳岸9顶部安装有沉井10,沉井10内腔顶端侧壁安装有碳纤维布1,碳纤维布1内侧安装有预制绳套3,沉井10四侧分别开设有一号洞口2、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四号洞口15,沉井10三侧分别安装有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沉井10一侧安装有钢丝绳5,且钢丝绳5贯穿预制绳套3和四号洞口15,驳岸9一侧安装有钢制吊篮6,且钢丝绳5一端与钢制吊篮6固定连接,钢制吊篮6内腔设置有重物7,钢丝绳5一端通过钢索扣4固定于沉井10一侧,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高度均为1.2M,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分别位于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一号洞口2一侧,先把碳纤维布1距沉井10内腔壁顶面边界以下约30cm处,环绕井壁一圈水平固贴在沉井10井壁上,碳纤维布1含预制绳套3及四个洞口一号洞口2、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四号洞口15,洞口布置在水平面对称轴上,井壁四面各一个洞口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钢丝绳5内穿碳纤维布1的预制绳套3,环绕井体一周后从四组洞口当中一组出来,利用钢索扣4紧扣钢丝绳5,然后人工把钢丝绳5引至岸坡连接钢制吊篮6,钢制吊篮6上放置重物7,利用调整重物7对钢丝绳5产生的拉力控制沉井10倾斜度,在沉井10对称轴线三面预先分别各自打入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桩身高出地面1.2m,钢丝绳5可从预制绳套3其中洞口出来并绕其中一钢管桩连接钢制吊篮6,根据沉井10下沉倾斜的反方向确定钢丝绳5拉力方向,调节钢制吊篮6上重物7的重量进行动态纠偏,从而形成四面可拉的纠偏体系,四面可拉的纠偏体系的钢丝绳5贯穿预制绳套3的洞口后缠绕钢管桩分为四种工作情况,第一种工作状况:钢丝绳5环绕井体一周从四号洞口15贯穿出来与钢制吊篮6连接;第二种工作状况:钢丝绳5环绕井体一周从三号洞口14贯穿出来并且绕着二号钢管桩11与钢制吊篮6连接;第三种工作状况:钢丝绳5环绕井体一周从二号洞口13贯穿出来并且绕着一号钢管桩8和二号钢管桩11与钢制吊篮6连接;第四种工作状况:钢丝绳5环绕井体一周从一号洞口2贯穿出来并且绕着三号钢管桩12与钢制吊篮6连接,通过调整重物7对钢丝绳5产生的拉力控制沉井倾斜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通过在碳纤维布1设置一号洞口2、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四号洞口15,在沉井10周边布置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使得钢丝绳6可从预制绳套3任一洞口出来并绕钢管桩连接钢制吊篮6,形成四面可拉的纠偏体系,本沉井施工纠偏系统不需耗用复杂机械,操作简单,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安装、拆卸,可重复利用,实用性强。为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控制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工作时,先把碳纤维布1距沉井10内腔壁顶面边界以下约30cm处,环绕井壁一圈水平固贴在沉井10井壁上,碳纤维布1含预制绳套3及四个洞口一号洞口2、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四号洞口15,洞口布置在水平面对称轴上,井壁四面各一个洞口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钢丝绳5内穿碳纤维布1的预制绳套3,环绕井体一周后从四组洞口当中一组出来,利用钢索扣4紧扣钢丝绳5,然后人工把钢丝绳5引至岸坡连接钢制吊篮6,钢制吊篮6上放置重物7,利用调整重物7对钢丝绳5产生的拉力控制沉井10倾斜度,在沉井10对称轴线三面预先分别各自打入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桩身高出地面1.2m,钢丝绳5可从预制绳套3其中洞口出来并绕其中一钢管桩连接钢制吊篮6,根据沉井10下沉倾斜的反方向确定钢丝绳5拉力方向,调节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包括驳岸(9)和沉井(10),所述驳岸(9)顶部安装有沉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10)内腔顶端侧壁安装有碳纤维布(1),所述碳纤维布(1)内侧安装有预制绳套(3),所述沉井(10)四侧分别开设有一号洞口(2)、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四号洞口(15),所述沉井(10)三侧分别安装有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所述沉井(10)一侧安装有钢丝绳(5),且钢丝绳(5)贯穿预制绳套(3)和四号洞口(15),所述驳岸(9)一侧安装有钢制吊篮(6),且钢丝绳(5)一端与钢制吊篮(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水泵房沉井结构下沉的纠偏系统,包括驳岸(9)和沉井(10),所述驳岸(9)顶部安装有沉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10)内腔顶端侧壁安装有碳纤维布(1),所述碳纤维布(1)内侧安装有预制绳套(3),所述沉井(10)四侧分别开设有一号洞口(2)、二号洞口(13)、三号洞口(14)和四号洞口(15),所述沉井(10)三侧分别安装有一号钢管桩(8)、二号钢管桩(11)和三号钢管桩(12),所述沉井(10)一侧安装有钢丝绳(5),且钢丝绳(5)贯穿预制绳套(3)和四号洞口(15),所述驳岸(9)一侧安装有钢制吊篮(6),且钢丝绳(5)一端与钢制吊篮(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乾亨郑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黄乾亨郑咏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