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20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它包括带有悬臂的工程车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动力机构、空心主轴和搅拌叶片,所述保护外壳固定于悬臂的末端,所述空心主轴通过轴承竖向的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上,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空心主轴的旋转,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的下部;所述空心主轴的上端安装旋转活接头,所述空心主轴的下端设置出浆口,所述空心主轴的空心部分作为输料管。该装置结构简单、灵活,适用于在地质条件差的工况下,进行浅层搅拌桩的施工作业,可大大降低作业成本,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搅拌桩施工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施工领域,采用深层搅拌设备施工深层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或建造地下防渗墙比较普遍。对于需要采用浅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工程,例如只有边坡衬砌底板不衬砌的大型渠道,需要在渠道内坡脚设置深度100cm至200cm的深镇脚的工程,若渠底所处地层地下水位高、土质为自稳性差的沙质土或淤泥质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放坡开挖、立模浇筑混凝土后再回填土,然后进行渠坡护砌,施工工序多、工期长、费用高,且原土的移出、回填工程量巨大,安全性无法保证。若利用现有的深层搅拌设备采用原状土现地搅拌施工渠道镇脚,由于深层搅拌设备体型庞大且笨重,在渠道内工作和移动困难,施工效率不高,且经济上不可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用的浅层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设备。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浅层搅拌桩作业、对工作场地的条件要求低、节约作业成本和作业工期的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包括带有悬臂的工程车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动力机构、空心主轴和搅拌叶片,所述保护外壳固定于悬臂的末端,所述空心主轴通过轴承竖向的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上,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空心主轴的旋转,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的下部;所述空心主轴的上端安装旋转活接头,所述空心主轴的下端设置出浆口,所述空心主轴的空心部分作为输料管。基上所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液压马达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安装于保护外壳内且输出齿轮固定于所述空心主轴上,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保护外壳上并传动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基上所述,所述空心主轴的底端安装有尖头的导向头,所述出浆口位于导向头的上方侧部。基上所述,所述空心主轴分别通过上压力轴承和下压力轴承安装在保护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基上所述,所述保护外壳的一侧设置连接耳,所述保护外壳通过连接耳和销轴固定在所述悬臂的末端。基上所述,所述出浆口有两个,对称的布置在空心主轴的两侧。基上所述,所述搅拌叶片为以空心主轴为中心的两片式对称结构。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适用于浅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且由于设备是基于挖掘机等工程车改造,相对于深层搅拌桩设备而言,灵活性高,作业更方便,且对场地条件的要求不高,尤其是针对自稳性差的沙质土或淤泥质土,规避传统的放坡开挖、立模浇筑工艺所带来的工序多、工期长、费用高、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将原土和水泥浆混合成桩,不必开坡,效率明显增高,难度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搅拌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B视角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A-A视角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作业的步骤分解图;图中:1.工程车;2.搅拌装置;3.保护外壳;4.液压马达;5.传动齿轮组;5-1.输入齿轮;5-2.输出齿轮;6.空心主轴;7.搅拌叶片;8.连接耳;9.悬臂;10.上压力轴承;11.下压力轴承;12.旋转活接头;13.导向头;14.出浆口;15.浅层搅拌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4所示,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包括带有悬臂9的工程车1和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保护外壳3、液压马达4、传动齿轮组5、空心主轴6和搅拌叶片7,所述保护外壳3通过设于侧部的连接耳8和销轴固定于悬臂9的末端,所述空心主轴6分别通过上压力轴承10和下压力轴承11竖向的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液压马达4驱动输入齿轮5-1转动,液压马达4可连接至工程车的高压油管,取车的动力,带动输出齿轮5-2转动,输出齿轮5-2通过键安装在空心主轴6上,进而带动空心主轴6的旋转,所述搅拌叶片7为对称式的两片式扭面结构,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6的下部;所述空心主轴6的上端安装旋转活接头12,所述空心主轴6的下端安装尖头的导向头13,导向头13上方的空心主轴6的两侧设置对称的两个出浆口14,所述空心主轴6的空心部分作为输料管。工作原理:一般情况下,浅搅拌桩的直径通常设计的与搅拌叶片7的工作直径相等,在桩位放样、确定位置以后,开动工程车1行驶至设定位置,控制悬臂悬停在桩位上方,导向头13瞄准桩位中心;空心主轴6的空心部分作为输料管,上端通过旋转活接头12和软管连接外置的注浆泵和水泥浆搅拌机,旋转活接头12可实现空心主轴6的自由转动,同时不影响水泥浆料的输入。开始工作时,控制悬臂下移,启动液压马达,带动空心主轴6和搅拌叶片7工作,随着搅拌叶片7与土壤的接触,将土壤搅拌疏松,直至下移到设计深度为止,下移过程中,不喷浆,然后控制悬臂上移并旋转主轴6,同时启动注浆泵工作,开始注浆,将水泥浆料自下而上的送入已经被疏松的土壤中,并与土壤充分混合,直到作业表面,一般情况下,单次作业不可能将水泥浆料和土壤混合的充分,因此,需要多次作业。如图5所示,为分两次对浅层搅拌桩15进行作业的情形,第一次下移,进行土质疏松,第一次上移,注浆搅拌,进行初步混合,此次的注浆量控制在稍多于总量的一半,然后进行第二次下移,再次进行充分的搅拌和进一步的疏松,下移过程不注浆,然后进行二次上移,注浆搅拌,完成剩余部分水泥浆料的注入和混合。通过分次作业,使得水泥浆料和土壤混合的更加充分,密实,质量更好。对于接近地面上的一段土壤,由于约束不够,可以采用人工注浆、搅拌的方式,进行弥补。至此,即可完成整个浅层搅拌桩的作业,然后移动工程车,进行下一个桩位的作业,其设备简单、灵活性高、操作简单、十分适用于浅层搅拌桩的施工作业,相对于传统方式,施工成本低、工期短、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悬臂的工程车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动力机构、空心主轴和搅拌叶片,所述保护外壳固定于悬臂的末端,所述空心主轴通过轴承竖向的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上,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空心主轴的旋转,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的下部;所述空心主轴的上端安装旋转活接头,所述空心主轴的下端设置出浆口,所述空心主轴的空心部分作为输料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悬臂的工程车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动力机构、空心主轴和搅拌叶片,所述保护外壳固定于悬臂的末端,所述空心主轴通过轴承竖向的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上,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空心主轴的旋转,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的下部;所述空心主轴的上端安装旋转活接头,所述空心主轴的下端设置出浆口,所述空心主轴的空心部分作为输料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搅拌桩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液压马达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安装于保护外壳内且输出齿轮固定于所述空心主轴上,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保护外壳上并传动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浅层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徐晨旭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