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包括:机壳、滚筒组件、尘棒组件、支架、传送带机构、电机1、轴承座、大带轮、小带轮、电机2,由所述电机2驱动带传动机构,有效带动所述滚筒组件对棉花进行开棉过程并同时将松解的棉花中的杂质剔除出原棉,所述尘棒组件起过滤作用,将杂质过滤并拖住整棉,所述传送带机构由所述电机1驱动并将杂质送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柱状打手对棉纤维的损伤较小,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维修,成本相对较低,重量轻。双滚筒组件的设计使打手能更加充分的对原棉进行自由打击,松解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
技术介绍
从古至今,我国在纺织这一方面的发展一直都位于世界前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等工序多创新多改进,而重中之重是要提高纺织业有关的机床的精度。就开棉机而言,国产开棉机仍有一些缺陷,如棉纤维噎车,除杂效率不高等。为了解决这些缺陷,需要设计一个优秀的开棉机械,来实现原棉的开棉、清棉、混棉等功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开棉机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开棉效率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包括机壳、滚筒组件、尘棒组件、支架、传送带机构、电机1、轴承座、大带轮、小带轮、电机2,所述机壳为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在左右侧面底部分别有一矩形、T形开口,所述机壳在前面左下角有一矩形开口,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机壳内部,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主要安装所述滚筒组件,下层安装所述传送带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底部,所述电机1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底板上且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壳前面左下角的矩形开口与所述传送带机构相连。所述尘棒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尘棒组件对称焊接于所述支架上方,所述轴承座共四个,两个为一组,每组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层、所述尘棒组件上方,所述滚筒组件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尘棒组件上方,每个所述滚筒组件安装在每组所述轴承座之间,所述大带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滚筒组件与两个所述大带轮连接,两个所述大带轮通过V带与所述小带轮连接,所述小带轮通过键连接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2位于所述机壳右侧面底部T型开口处外侧,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底板上。所述滚筒组件由半轴A、筒体、打手、半轴B组成,所述半轴A上有键槽,所述半轴A和所述半轴B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半轴A和所述半轴B分别安装在两个一组的所述轴承座上,所述半轴A通过键和大带轮配合连接,所述筒体上有许多规则整齐排布的孔洞,所述打手为柱状体,所述打手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筒体孔洞上。所述尘棒组件由U型安装板、长条安装板、尘棒组成,所述尘棒组件两头由两个所述U型安装板和一个所述长条安装板焊接而成,若干所述尘棒之间留有空隙且均匀分布,所述尘棒焊接于所述U型安装板之间。所述电机2同时带动两个所述滚筒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成本较低、重量轻、传动方式十分稳定、对棉纤维损伤较小,滚筒组件的设计使打手能更加充分的对原棉进行自由打击,松解效率更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滚筒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尘棒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传送带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机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滚筒组件3、尘棒组件4、支架5、传送带机构6、电机17、轴承座8、大带轮9、小带轮10、电机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滚筒组件(2)、尘棒组件(3)、支架(4)、传送带机构(5)、电机1(6)、轴承座(7)、大带轮(8)、小带轮(9)、电机2(10),所述机壳(1)为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在左右侧面底部分别有一矩形、T形开口,所述机壳(1)在前面左下角有一矩形开口,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机壳(1)内部,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主要安装所述滚筒组件(2),下层安装所述传送带机构(5),所述传送带机构(5)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底部,所述电机1(6)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的底板上且所述电机1(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壳(1)前面左下角的矩形开口与所述传送带机构(5)相连。所述尘棒组件(3)有两个,两个所述尘棒组件(3)对称焊接于所述支架(4)上方,所述轴承座(7)共四个,两个为一组,每组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支架(4)上层、所述尘棒组件(3)上方,所述滚筒组件(2)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尘棒组件(3)上方,每个所述滚筒组件(2)安装在每组所述轴承座(7)之间,所述大带轮(8)有两个,两个所述滚筒组件(2)与两个所述大带轮(8)连接,两个所述大带轮(8)通过V带与所述小带轮(9)连接,所述小带轮(9)通过键连接与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2(10)位于所述机壳(1)右侧面底部T型开口处外侧,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的底板上。所述滚筒组件(2)由半轴A(2001)、筒体(2002)、打手(2003)、半轴B(2004)组成,所述半轴A(2001)上有键槽,所述半轴A(2001)和所述半轴B(2004)分别位于所述筒体(2002)的两端,所述半轴A(2001)和所述半轴B(2004)分别安装在两个一组的所述轴承座(7)上,所述半轴A(2001)通过键和大带轮(8)配合连接,所述筒体(2002)上有许多规则整齐排布的孔洞,所述打手(2003)为柱状体,所述打手(2003)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筒体(2002)孔洞上。所述尘棒组件(3)由U型安装板(3001)、长条安装板(3002)、尘棒(3003)组成,所述尘棒组件(3)两头由两个所述U型安装板(3001)和一个所述长条安装板(3002)焊接而成,若干所述尘棒(3003)之间留有空隙且均匀分布,所述尘棒(3003)焊接于所述U型安装板(3001)之间。所述电机2(10)同时带动两个所述滚筒组件(2)。工作时,位于所述机壳(1)底部的所述电机2(10)通电驱动,所述小带轮(9)和所述大带轮(8)传动,带动所述的两个滚筒组件(2)同时转动,位于所述机壳(1)底部的所述电机1(6)通电驱动所述传送带机构(5)运动,将棉花从所述机壳(1)侧面上方的孔洞处送入棉花进入所述机壳(1)内部后,立即进入所述滚筒组件(2)的打击范围,短时间内被所述滚筒组件(2)的所述打手(2003)打散,所述尘棒组件(3)起过滤作用,杂质和细碎破损的棉纤维会通过所述尘棒组件(3),落于下方所述传送带机构(5),并被所述传送带机构(5)送至所述机壳(1)侧面下方的T形孔洞排出,其余质量合格的棉花则会被所述尘棒组件(3)拖住并被所述滚筒组件(2)反复打击,以达到反复开棉过程,当棉花达到合格要求以后通过所述机壳(1)侧面的另外一个孔洞排出,从而实现开棉除杂的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滚筒组件(2)、尘棒组件(3)、支架(4)、传送带机构(5)、电机1(6)、轴承座(7)、大带轮(8)、小带轮(9)、电机2(10),所述机壳(1)为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在左右侧面底部分别有一矩形、T形开口,所述机壳(1)在前面左下角有一矩形开口,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机壳(1)内部,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主要安装所述滚筒组件(2),下层安装所述传送带机构(5),所述传送带机构(5)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底部,所述电机1(6)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的底板上且所述电机1(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壳(1)前面左下角的矩形开口与所述传送带机构(5)相连,所述尘棒组件(3)有两个,两个所述尘棒组件(3)对称焊接于所述支架(4)上方,所述轴承座(7)共四个,两个为一组,每组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支架(4)上层、所述尘棒组件(3)上方,所述滚筒组件(2)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尘棒组件(3)上方,每个所述滚筒组件(2)安装在每组所述轴承座(7)之间,所述大带轮(8)有两个,两个所述滚筒组件(2)与两个所述大带轮(8)连接,两个所述大带轮(8)通过V带与所述小带轮(9)连接,所述小带轮(9)通过键连接与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2(10)位于所述机壳(1)右侧面底部T型开口处外侧,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的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轴流开棉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滚筒组件(2)、尘棒组件(3)、支架(4)、传送带机构(5)、电机1(6)、轴承座(7)、大带轮(8)、小带轮(9)、电机2(10),所述机壳(1)为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在左右侧面底部分别有一矩形、T形开口,所述机壳(1)在前面左下角有一矩形开口,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机壳(1)内部,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主要安装所述滚筒组件(2),下层安装所述传送带机构(5),所述传送带机构(5)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底部,所述电机1(6)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支架(4)的底板上且所述电机1(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壳(1)前面左下角的矩形开口与所述传送带机构(5)相连,所述尘棒组件(3)有两个,两个所述尘棒组件(3)对称焊接于所述支架(4)上方,所述轴承座(7)共四个,两个为一组,每组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支架(4)上层、所述尘棒组件(3)上方,所述滚筒组件(2)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尘棒组件(3)上方,每个所述滚筒组件(2)安装在每组所述轴承座(7)之间,所述大带轮(8)有两个,两个所述滚筒组件(2)与两个所述大带轮(8)连接,两个所述大带轮(8)通过V带与所述小带轮(9)连接,所述小带轮(9)通过键连接与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2(10)位于所述机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霞,于梦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