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煤车及其放煤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05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煤漏斗,包括用以设于内套装置中并供煤料落入碳化室的漏斗本体;设于所述漏斗本体底部的出煤口处、用以与碳化室的煤孔座内孔相抵的密封套;其中,所述密封套具有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贴的密封面。上述放煤漏斗能够实现与煤孔座内孔的面密封,解决了烟尘和荒煤气的外逸量较大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放煤漏斗的装煤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煤车及其放煤漏斗
本技术涉及焦煤厂加煤
,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煤漏斗。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放煤漏斗的装煤车。
技术介绍
装煤车是大型焦炉的配套设备,其通常运行在焦炉顶部的轨道上,装煤车从煤塔受煤并开至指定的碳化室,然后用电磁铁启盖装置将煤孔盖吸起并启动集尘装置,接着使装煤车的放煤漏斗对准煤孔座内孔,再接着启动给料器将煤料通过放煤漏斗加入碳化室内。目前,在放煤漏斗与煤孔座内孔配合时,二者之间为线密封,密封性能难以保证,而且随着放煤漏斗的工作温度频繁的变化,放煤漏斗的底部极易发生形变,这样会使大量的荒煤气和烟尘向外界环境逸出,进而会严重影响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我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放煤漏斗与煤孔座内孔的密封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煤漏斗,该放煤漏斗能够实现与煤孔座内孔的面密封,解决了烟尘和荒煤气的外逸量较大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放煤漏斗的装煤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放煤漏斗,包括:用以设于内套装置中并供煤料落入碳化室的漏斗本体;设于所述漏斗本体底部的出煤口处、用以与碳化室的煤孔座内孔相抵的密封套;其中,所述密封套具有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贴的密封面。优选地,所述密封套具体为不锈钢密封套。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密封套的外表面为渐缩弧面,以供所述渐缩弧面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密贴合。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漏斗本体相连、用以调整所述漏斗本体在内套装置内的位置的正位部。优选地,所述正位部包括: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边缘相抵的支撑环体;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沿所述漏斗本体的径向朝向所述密封套偏移,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环体相连;设于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用以与内套装置的内表面相抵的支撑块。优选地,所述支撑环体呈圆环状,所述支撑环体的内侧设有用以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表面相抵的支撑条。优选地,所述支撑条与所述漏斗本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伸缩杆设置八个,且八个所述伸缩杆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支撑环体的周向。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具体为气弹簧。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的放煤漏斗,通过密封面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密贴合来实现漏斗本体的底部与煤孔座内孔之间的面密封。具体来说,密封套设于漏斗本体底部的出煤口处,在加煤之前,将漏斗本体的底部靠近煤孔座内孔,使密封套的密封面插入煤孔座内孔内并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相抵,进而实现密封套与煤孔座内孔的面密封,最终避免煤孔座内孔与漏斗本体底部之间出现可供荒煤气和烟尘外逸的空隙。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装煤车,包括:用以储装煤料的煤罐;内套装置;与所述煤罐相连、用以向所述内套装置提供煤料的给料器;用以吸收荒煤气的除尘装置;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内套装置内、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放煤漏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放煤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漏斗本体、2-密封套、3-支撑环体、31-支撑条、4-伸缩杆、5-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放煤漏斗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放煤漏斗,该放煤漏斗主要包括漏斗本体1和密封套2,漏斗本体1呈倒圆台状,其底部的直径小,而其顶部的直径大,其内部具有供煤料通过的空间,以便于煤料从漏斗本体1底部的出煤口进入碳化室内,此外,漏斗本体1可活动地放置于内套装置内;密封套2设于漏斗本体1的底部(即漏斗本体1的出煤口处),密封套2具有密封面,当密封套2与煤孔座内孔相抵时,密封面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密抵贴,进而形成具有较好密封效果的面密封结构,以避免在加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荒煤气和烟尘从漏斗本体1与煤孔座内孔的连接处向外逸出,进而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当地环境的空气质量。在第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密封套2的使用寿命,上述密封套2具体为不锈钢密封套,作为优选,不锈钢密封套焊接于漏斗本体1的出煤口。在第二种实施例中,考虑到煤孔座内孔通常设计为圆弧式渐缩状,则沿煤料在漏斗本体1中的移动方向来看,将不锈钢密封套的径向外表面设计为减缩弧面,以供上述渐缩弧面紧密贴合在煤孔座内孔的孔壁,使不锈钢密封套的整个径向外表面即为密封面,进而形成具有较好密封效果的面密封结构,也就是说,设计渐缩弧面的形状与尺寸均与煤孔座内孔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根据内套装置与漏斗本体1的连接方式不难想到,在向下移动内套装置使其对准煤孔座内孔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漏斗本体1可能偏移地卡在内套装置的底部使得漏斗本体1的底部没有对准煤孔座内孔,这样会使密封套2与煤孔座内孔之间出现缝隙,为此,本放煤漏斗还包括与漏斗本体1相连的正位部,该正位部与内套装置的内壁面相连,并用于调整漏斗本体1的位置,以便于漏斗本体1的出煤口正对煤孔座内孔,并保证密封套2与煤孔座内孔之间不会出现供荒煤气和烟尘逸出的空隙。在第三种实施例中,正位部包括支撑环体3、伸缩杆4和支撑块5,支撑环体3设于漏斗本体1的外周并与漏斗本体1的外边缘相抵,并且支撑环体3位于密封套2的上方;伸缩杆4的第一端与支撑环体3相连,伸缩杆4的第二端连接支撑块5,考虑到内套装置的内部呈倒圆台状,则伸缩杆4沿着漏斗本体1的径向朝密封套2的方向偏移,使伸缩杆4的伸缩状态受到漏斗本体1重量的影响;而支撑块5用于直接与内套装置的内壁相抵,它能够沿着内套装置的内壁滑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伸缩杆4应设置多个并分设与漏斗本体1的多个方向,当漏斗本体1的位置偏斜时,其位置较高的部分将下压伸缩杆4,使其收缩,同时支撑块5将在内套装置的内壁向下滑动,以起到矫正漏斗本体1位置的作用,直至漏斗本体1的出煤口正对煤孔座内孔时,全部伸缩杆4均受到相同的压力。在第四种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支撑环体3呈圆环状,而为了缩短伸缩杆4的长度以提高伸缩杆4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伸缩杆4的成本,支撑环体3的内侧设有支撑条31,该支撑条31设置多个,且全部支撑条31均与漏斗本体1的外表面相抵,以避免设置尺寸较大的支撑环体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上述全部支撑条31应均匀地分布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煤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以设于内套装置中并供煤料落入碳化室的漏斗本体(1);/n设于所述漏斗本体(1)底部的出煤口处、用以与碳化室的煤孔座内孔相抵的密封套(2);/n其中,所述密封套(2)具有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贴的密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煤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设于内套装置中并供煤料落入碳化室的漏斗本体(1);
设于所述漏斗本体(1)底部的出煤口处、用以与碳化室的煤孔座内孔相抵的密封套(2);
其中,所述密封套(2)具有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贴的密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煤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2)具体为不锈钢密封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煤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密封套的外表面为渐缩弧面,以供所述渐缩弧面与煤孔座内孔的孔壁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放煤漏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漏斗本体(1)相连、用以调整所述漏斗本体(1)在内套装置内的位置的正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煤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位部包括:
与所述漏斗本体(1)的外边缘相抵的支撑环体(3);
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沿所述漏斗本体(1)的径向朝向所述密封套(2)偏移,所述伸缩杆(4)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华戴孝佩韩永吉高希迎王鑫鞠玲杨强朱光顺王强类维华周俊宝王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