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92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罩和绕线轴;所述线缆罩整体固定在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浮标外壳的底部,所述线缆罩为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绕线轴固定在所述线缆罩的内部,且所述绕线轴的外侧面与所述线缆罩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供线缆盘绕的筒形空隙;所述绕线轴上盘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长度可供浮标从水下释放后漂浮至水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几十米内水下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下作业的遥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
技术介绍
水下作业在水利、军事、水上交通等领域使用广泛。公开号为CN10721886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关于“一种水下聚能装置及布设方法”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下聚能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底部嵌入垫板,在垫板正上方的外壳内安装药型罩,在药型罩底部沿边设置连接圈且该连接圈与外壳内表面贴紧。该水下聚能装置的布设方法,该布设方法采用潜水员敷设或采用沉排法投放;敷设法是先对船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水底孤石、礁石通常固有的多面临水的特点和受长期侵蚀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形状,潜水员潜入水下将聚能药包紧贴于水下孤石顶部凹岩,然后上压沙袋等重物固定;采用沉排法是将聚能装置进行投放,利用重沙袋进行定位,安放聚能装置前清理水下岩面表层淤泥和浮渣;在作业区水面上,采用浮箱组成方型框架平台,用尼龙绳拉成坐标网,定出每个聚能装置的坐标,用浮吊将聚能装置沉入水底。”上述技术方案仍存有不足之处:布设在水下预定位置的聚能装置是通过线缆来连接,使得水下施工布放的工作量大,作业速度较慢,致使水下作业的效率难以提升。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能够由潜水员携带的远程无线电遥控发射装置和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来遥控载体,但是无线电容易被水吸收,故考虑利用装有天线的浮标和线缆来将水面上空的无线电信号通过线缆传送给水下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接收器。但在设计之前需要考虑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洁,能够适用于多种水深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洁,能够适用于多种水深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罩和绕线轴;所述线缆罩整体固定在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浮标外壳的底部,所述线缆罩为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绕线轴固定在所述线缆罩的内部,且所述绕线轴的外侧面与所述线缆罩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供线缆盘绕的筒形空隙;所述绕线轴上盘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长度可供浮标从水下释放后漂浮至水面。上述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具有的优点是:1、线缆罩与绕线轴构成的线缆放置结构简单,空间可大可小,能够供几十至上百米作业深度的线缆盘绕放置。、线缆罩能够起到罩护绕线轴和线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确保线缆盘绕设置的可靠性。、上述线缆罩易于在浮标外壳的底部装配固定(例如,采用焊接或通过连接支耳和螺栓固定)。、线缆在浮标外壳所受的浮力作用下自由释放,线缆的释放无需借助其它动力,使得该结构具有最为精简、有效、可靠、低成本的优点。、在浮标释放后线缆围绕绕线轴被拉出的过程中:线缆罩的内侧壁还能够起到防止线缆快速松脱与卡线的作用;与此同时,线缆罩的内侧壁还能够起到限制拉出线缆的竖直度的作用,避免浮标与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之间出现过大的横向间距(拉出线缆倾斜角度大,致使浮标与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之间出现过大的横向间距,过大的横向间距需要更长的线缆,这样会增加重量、浪费材料以及增加制造成本)。实施时,所述线缆罩的筒形结构的内侧下端具有倒角。这样可避免线缆被磨断,起到更好的保护线缆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了本技术的遥控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采用了本技术的遥控装置中无线电遥控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了本技术的遥控装置中无线电遥控发射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无线电遥控装置的中防误转控制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图6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剖视图。图9为载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中接收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中接收器与载体连接的示意图。图12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中接收器与载体连接的示意图。图13为采用了本技术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中接收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0载体:101燕尾槽,102定位孔;20遥控发射装置:遥控盒:201盒体(202指槽),203盒盖,204电源按钮,213通信布放线缆,205启动按钮,206停止按钮,207呼叫钮,208按钮开关,209传动轴,210螺帽,211按钮帽,212止转销,214发射换能器,215天线,216指示窗,217密封圈,218复位弹簧;30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31接收器:311公榫,312定位销,313压缩弹簧,314限位螺钉,315滑键;32浮标:321上壳体:322天线,323按键开关;324下壳体:325线缆罩;326电池;释放机构:331驱动电机,332电池,333螺杆,334螺母,335绕线轴,336线缆,337旋转支承座,338限位销,339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采用了本技术的遥控装置的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遥控装置,包括遥控发射装置20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遥控发射装置用于发出遥控信号,所述遥控接收装置用于接收遥控信号;所述遥控发射装置和遥控接收装置之间通过介质传送通信模块实现通信连接;所述遥控接收装置上安装有近场通信模块,该近场通信模块用于与执行用的载体上安装的近场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实施时,载体上还装载有执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执行模块(如引燃并最终通过化学能来作业)或执行机构(如:机械操作手,通过机械力来作业;又例如,海底潜标或水下机器人(ROV);还例如,水下潜航器)),该执行控制模块与载体上安装的近场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上述遥控装置中的遥控接收装置在装配使用前,与载体之间的距离要处在近场通信模块能够通信的距离内。同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遥控装置具有的优点是:一、能够更好的确保水下作业的顺利完成遥控接收装置与载体之间采用近场通信模块通信连接,使得载体能够传送控制信号给遥控接收装置上对应的执行机构(例如,该执行机构为释放浮标(浮于水面后起到提示作用,或者,收发空中的无线电信号)的释放机构;又或,该执行机构为自检提示机构(用于确保遥控接收装置与载体各自的状态以及相互之间通信是否正常))——可见,上述遥控装置能够轻易的实现丰富的功能(如,由载体来触发遥控接收装置自检等,遥控接收装置发出自检指示信号),从而确保各装置状态与执行功能的可靠性,确保顺利可靠的完成水下作业。由上,即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罩和绕线轴;/n所述线缆罩整体固定在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浮标外壳的底部,所述线缆罩为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n所述绕线轴固定在所述线缆罩的内部,且所述绕线轴的外侧面与所述线缆罩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供线缆盘绕的筒形空隙;所述绕线轴上盘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长度可供浮标从水下释放后漂浮至水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罩和绕线轴;
所述线缆罩整体固定在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浮标外壳的底部,所述线缆罩为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
所述绕线轴固定在所述线缆罩的内部,且所述绕线轴的外侧面与所述线缆罩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供线缆盘绕的筒形空隙;所述绕线轴上盘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长度可供浮标从水下释放后漂浮至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罩的下端具有沿径向外凸的连接法兰;
所述浮标外壳的下端面设置有通过口,所述通过口可供所述线缆罩的筒形结构插入浮标外壳内部,所述线缆罩的连接法兰与所述通过口周边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装有密封圈的密封槽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罩的外上端面位于所述浮标外壳的内部并构成一个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2节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遥控接收装置的线缆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的上端面具有沿径向外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线缆罩的内顶面固定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利张泽涛胡宇航谭双妮李志文吕珍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