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87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其包括振动盘、与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对接的分料单元、储油盒、将密封圈从所述分料单元中抓取出来并在所述储油盒进行沾油后再移动至一中转支撑座上的抓取移载单元,所述抓取移载单元包括四爪气缸、受所述四爪气缸驱动进行张开与收拢的撑爪,所述中转支撑座包括呈十字型分布的支撑台、由四个所述支撑台外侧面形成的一圈密封圈承载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撑爪插入的避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密封圈的自动供料、自动沾油、自动上料一系列自动化操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密封圈的取放,不存在密封圈沾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密封圈上料组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密封圈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产品中,随着智能制造的普遍化,很多产品的组装也逐渐趋于自动化生产,因此,关于密封圈的自动供料也变得必不可少。目前,有一款产品需要组装一沾附有润滑油的密封圈,而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供料装置无法满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能够实现密封圈的自动供料、自动沾油、自动上料一系列自动化操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密封圈的取放,不存在密封圈沾附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其包括振动盘、与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对接的分料单元、储油盒、将密封圈从所述分料单元中抓取出来并在所述储油盒进行沾油后再移动至一中转支撑座上的抓取移载单元,所述抓取移载单元包括四爪气缸、受所述四爪气缸驱动进行张开与收拢的撑爪,所述中转支撑座包括呈十字型分布的支撑台、由四个所述支撑台外侧面形成的一圈密封圈承载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撑爪插入的避让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分料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受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垂直于所述振动盘输出路径运动的接料板、设置在所述接料板上的两个接料槽,通过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接料板来回运动,实现两个所述接料槽交替与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对接接料。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盒包括盒体、与所述盒体连通的回收油桶、设置在所述盒体中的喷油嘴座,所述喷油嘴座的圆柱表面设置有若干喷油孔。进一步的,所述抓取移载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进行水平直线移动的第一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上的第二气缸、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所述四爪气缸。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所述中转支撑座移动至组装工位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件、受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三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活动板上的旋转气缸、受所述旋转气缸驱动进行90°旋转的第四活动板,所述中转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在所述第四活动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供料、自动分料、自动喷油以及自动中转上料一系列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过撑爪结构配合中转支撑座的十字型支撑台结构,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取放,且保障密封圈不会沾附夹爪,保障了密封圈取放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料单元与储油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嘴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抓取移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四爪气缸与撑爪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中转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00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1振动盘,11输出端;2分料单元,21第一气缸,22接料板,23接料槽;3储油盒,31盒体,32喷油嘴座,321喷油孔;4中转支撑座,41支撑台,42密封圈承载面,43避让空间,44第二驱动件,45第三活动板,46旋转气缸,47第四活动板;5抓取移载单元,51四爪气缸,52撑爪,53第一驱动件,54第一活动板,55第二气缸,56第二活动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为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100,其包括振动盘1、与振动盘1输出端对接的分料单元2、储油盒3、将密封圈从分料单元2中抓取出来并在储油盒3进行沾油后再移动至一中转支撑座4上的抓取移载单元5,抓取移载单元5包括四爪气缸51、受四爪气缸51驱动进行张开与收拢的撑爪52,中转支撑座4包括呈十字型分布的支撑台41、由四个支撑台41外侧面形成的一圈密封圈承载面42,相邻两个支撑台41之间形成有供撑爪52插入的避让空间43。四个撑爪52的外周侧面形成一圆周支撑面。分料单元2包括第一气缸21、受第一气缸21驱动垂直于振动盘1输出路径运动的接料板22、设置在接料板22上的两个接料槽23,通过第一气缸21驱动接料板22来回运动,实现两个接料槽23交替与振动盘1输出端11对接接料。储油盒3包括盒体31、与盒体31连通的回收油桶(图中未显示)、设置在盒体31中的喷油嘴座32,喷油嘴座32的圆柱表面设置有若干喷油孔321。抓取移载单元5包括第一驱动件53、受第一驱动件53驱动进行水平直线移动的第一活动板54、固定在第一活动板54上的第二气缸55、受第二气缸55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活动板56,第二活动板56上固定设置有两个上述四爪气缸51。本实施例还包括驱动中转支撑座4移动至组装工位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件44、受第二驱动件44驱动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三活动板45、固定在第三活动板45上的旋转气缸46、受旋转气缸46驱动进行90°旋转的第四活动板47,中转支撑座4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在第四活动板47上。本实施例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密封圈从振动盘排列输出至末端,然后分别进入分料单元2的两个接料槽23中,抓取移载单元5移动两个撑爪52至接料槽23位置,在撑爪52收拢状态下插入密封圈中,然后撑爪52张开,将密封圈撑住取出,然后移动至储油盒3中的喷油嘴座32上进行喷油;然后移动至中转支撑座4上,撑爪52插入避让空间43中,然后内缩,密封圈跟着撑爪52一起内缩,当撑爪52缩至避让空间43内部时,密封圈抱紧在密封圈承载面42上实现密封圈的转移,撑爪52收缩到位后退出避让空间43,中转支撑座4带着密封圈随着驱动单元到达组装位置,通过夹持组装单元将其安装到一轴状外周的卡槽中,该夹持组装单元也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撑爪结构,并在撑爪结构的外围空间设置一相对于撑爪可轴向浮动的挡环,撑爪将密封圈撑开与挡环一起移动至安装卡槽的高度,然后撑爪直接上升,挡环保持不动,在挡环的阻挡作用下,将密封圈挡住最后脱离出撑爪而套紧在卡槽中实现组装。本实施例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100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供料、自动分料、自动喷油以及自动中转上料一系列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过撑爪结构配合中转支撑座的十字型支撑台结构,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取放,且保障密封圈不会沾附夹爪,保障了密封圈取放的顺利进行。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振动盘、与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对接的分料单元、储油盒、将密封圈从所述分料单元中抓取出来并在所述储油盒进行沾油后再移动至一中转支撑座上的抓取移载单元,所述抓取移载单元包括四爪气缸、受所述四爪气缸驱动进行张开与收拢的撑爪,所述中转支撑座包括呈十字型分布的支撑台、由四个所述支撑台外侧面形成的一圈密封圈承载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撑爪插入的避让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振动盘、与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对接的分料单元、储油盒、将密封圈从所述分料单元中抓取出来并在所述储油盒进行沾油后再移动至一中转支撑座上的抓取移载单元,所述抓取移载单元包括四爪气缸、受所述四爪气缸驱动进行张开与收拢的撑爪,所述中转支撑座包括呈十字型分布的支撑台、由四个所述支撑台外侧面形成的一圈密封圈承载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撑爪插入的避让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受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垂直于所述振动盘输出路径运动的接料板、设置在所述接料板上的两个接料槽,通过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接料板来回运动,实现两个所述接料槽交替与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对接接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沾油供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竞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元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