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义军专利>正文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86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属于管状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包两个一体成型的梭形框架,两个梭形框架上下对称设置,每一个梭形框架均为多边形结构,每一个梭形框架的每一个边的一侧设置有托辊且相邻边上的托辊分别设置于梭形框架的两侧;每一个梭形框架的相邻边的连接处均贯穿有正反牙丝杆,相邻正反牙丝杆位于梭形框架同侧的牙相反;每一根正反牙丝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每一个托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螺母;每一个梭形框架上均设置有正反电机,正反电机与每一根正反牙丝杆同步传动连接;不需要停止管状带式输送机就能进行纠偏操作,不影响上下游工序,确保生产效率,纠偏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状带式输送机
,具体涉及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管状带式输送机最大特点是输送为封闭结构,相对于开放式的普通带式输送机而言,其输送过程中不易产生粉尘,出现漏料、洒料等故障,从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具有环保、灵活等诸多优点,且对输送物料的适应性强,因而被广泛地采用。但在输送带输送作业过程中,由于货物较重或者分布不均,导致输送带受到的压力不均,再加上机构的误差、摩擦阻力等原因,常出现输送带跑偏现象,即输送带会扭转,使输送带中心线偏离输送机中心线,输送带跑偏会导致在输送途中的物料偏离原来的设计位置,导致输送过程的不稳定和输送带大幅度晃动,不利于物料的输出量稳定。目前,管状带式输送机调偏的方法基本都是采用人工调偏,人工调偏方式需要提前将管状带式输送机体停机,然后手动增加垫片调整单个托辊角度,该过程所需的人员多,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反复多次调整,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并且纠偏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代替通过增加垫片的方式来达到纠偏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两个一体成型的梭形框架,两个梭形框架上下对称设置,每一个梭形框架均为多边形结构,每一个梭形框架的每一个边的一侧设置有托辊且相邻边上的托辊分别设置于梭形框架的两侧;每一个梭形框架的相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正反牙丝杆,正反牙丝杆贯穿梭形框架的两侧,相邻正反牙丝杆位于梭形框架同侧的牙相反;每一根正反牙丝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每一个托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螺母;每一个梭形框架上均设置有正反电机,正反电机与每一根正反牙丝杆同步传动。进一步限定,每一根所述正反牙丝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正反电机与齿轮之间通过链条实现同步传动。进一步限定,每一个所述梭形框架均为六边形。进一步限定,该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及用于检测管状输送带扭转角度的位置开关或视频检测机构,位置开关或视频检测机构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控制系统与正反电机通讯连接。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终端和中央处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不需要停止管状带式输送机就能进行纠偏操作,不影响上下游工序,确保生产效率。2.通过正反电机与每一根正反牙丝杆的同步传动,即实现6根托辊的同步调整,代替了原有的人工手动增加垫片的方式中只能调整1-3个托辊的粗调节方式,实现对托辊与输送机的中心线之间角度的调整,从而改变输送带中心线位置使得其与输送机的中心线的偏差处于正常范围内,达到纠偏的目的,且纠偏效果好且纠偏精度高。3.梭形框架的结构简单且制作简单,无尾料的浪费,可以实现标准模块化生产。4.通过控制系统、位置开关或视频检测机构可以实现正反电机的远程控制或自动控制正反电机的启停以及正反转。附图说明图1是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方向的视图;图中:1-梭形框架;2-托辊;3-正反牙丝杆;4-正反电机;5-链条;6-螺母;7-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描述中,有的结构或器件未作具体描述的,理解为现有技术中有能实现的结构或器件。具体实施例之间除了相互排除的以外都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组合。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由于下方梭形框架1上的具体结构与上方梭形框架1上的具体结构相同,因此图1-3中下方的梭形框架1上的具体结构在图中未画出,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两个一体成型的梭形框架1,两个梭形框架1上下对称设置,每一个梭形框架1均为六边形结构,每一个梭形框架1的每一个边的一侧设置有托辊2且相邻边上的托辊2分别设置于梭形框架1的两侧;每一个梭形框架1的相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正反牙丝杆3,正反牙丝杆3贯穿梭形框架1的两侧,相邻正反牙丝杆3位于梭形框架1同侧的牙相反;每一根正反牙丝杆3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6,每一个托辊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螺母6;每一个梭形框架1上均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4,每一根所述正反牙丝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此处的固定连接可以通过键配合或螺钉配合实现,正反电机4与齿轮之间通过链条实现同步传动,即一根链条同时套设于六个齿轮和正反电机4的输出轴外,实现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六个齿轮同步转动,从而达到六个托辊2倾斜角度的同时调整,实现输送带的中心线为位置的调节。工作原理:当发现输送带的中心线偏离可允许的范围时且判断需要朝那个方向调节时,调节正反电机4的旋转方向然后启动正反电机4,正反电机4带动其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链条移动,链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正反牙丝杆3转动,且正反牙丝杆3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由于螺母6与托辊2是固定连接的,因此螺母6只能沿着正反牙丝杆3的轴线作直线运动,由于相邻正反牙丝杆3位于梭形框架1同侧的牙是相反的,因此托辊2的两端移动方向是相反的,故而可调节托辊2的倾斜角度,达到对输送带的中心线位置的调节,当调节至正常范围内时,停止正反电机4即可;该纠偏装置不需要停止输送机,不影响输送效率和上下游工序,操作简单,调节精度高,易于控制。实施例1均可以与现有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通讯连接而实现该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自动控制或半自动控制;具体可以为操作终端、中央处理器、用于检测管状输送带扭转角度的位置开关或视频检测机构,位置开关或视频检测机构与中央处理器通讯连接,中央处理器与正反电机和操作终端均通讯连接,工作原理为:位置开关或视频检测机构将检测到的管状输送带扭转角度实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管状输送带扭转角度输出于操作终端,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终端上的显示输入指令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一体成型的梭形框架(1),两个梭形框架(1)上下对称设置,每一个梭形框架(1)均为多边形结构,每一个梭形框架(1)的每一个边的一侧设置有托辊(2)且相邻边上的托辊(2)分别设置于梭形框架(1)的两侧;/n每一个梭形框架(1)的相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正反牙丝杆(3),正反牙丝杆(3)贯穿梭形框架(1)的两侧,相邻正反牙丝杆(3)位于梭形框架(1)同侧的牙相反;/n每一根正反牙丝杆(3)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6),每一个托辊(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螺母(6);/n每一个梭形框架(1)上均设置有正反电机(4),正反电机(4)与每一根正反牙丝杆(3)同步传动连接;/n每一根所述正反牙丝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正反电机(4)与齿轮之间通过链条实现同步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一体成型的梭形框架(1),两个梭形框架(1)上下对称设置,每一个梭形框架(1)均为多边形结构,每一个梭形框架(1)的每一个边的一侧设置有托辊(2)且相邻边上的托辊(2)分别设置于梭形框架(1)的两侧;
每一个梭形框架(1)的相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正反牙丝杆(3),正反牙丝杆(3)贯穿梭形框架(1)的两侧,相邻正反牙丝杆(3)位于梭形框架(1)同侧的牙相反;
每一根正反牙丝杆(3)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6),每一个托辊(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螺母(6);
每一个梭形框架(1)上均设置有正反电机(4),正反电机(4)与每一根正反牙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义军谭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欧义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