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82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其中,包括煤仓椎体、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固定安装于煤仓椎体内空的上端沿边;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杆、伸缩动力、支撑管、扰杆、扩面片A、扩面片B,多个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煤仓椎体上端沿边、伸缩动力外壳固定连接,支撑管与伸缩动力的轴向外壳固定连接,扰杆贯穿于支撑管的中空内部后与伸缩动力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扩面片A与扩面片B铰接,扩面片A、扩面片B的两端均与扰杆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扰杆被伸缩动力缩回向上拉起,扩面片A、扩面片B撑开增大断面,迫使卡停的煤块受挤压下落,解决目前使用振动敲打件对煤仓椎体的外表侧进行振动敲打存在噪音大、损坏煤仓椎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电设备领域,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中的下料装置一般为内空的煤仓椎体,由于煤块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在煤仓椎体的底部卡停,导致煤块无法下落,使得设备停机。对于此情况,目前解决煤仓椎体底部卡煤的技术方案是:在煤仓椎体的外表侧安装振动敲打件,使得在煤仓椎体的内部卡停煤块被振动下落,例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0829937、2018218646799公开的技术中均是采用这样的技术,虽然在煤仓椎体的外部安装振动敲打件能实现煤仓椎体的煤块实现下落,但是在振动敲击时产生的噪音大、损坏煤仓椎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下料装置,其中,包括煤仓椎体、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固定安装于煤仓椎体内空的上端沿边;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杆、伸缩动力、支撑管、扰杆、扩面片A、扩面片B,多个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煤仓椎体上端沿边、伸缩动力外壳固定连接,支撑管与伸缩动力的轴向外壳固定连接,扰杆贯穿于支撑管的中空内部后与伸缩动力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扩面片A与扩面片B铰接,扩面片A、扩面片B的两端均与扰杆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扩面片A一端设有铰接通孔;所述扩面片B一端设有铰接通孔,扩面片A的铰接通孔经转轴与扩面片B的铰接通孔完成铰接。所述支撑管为中空的圆管;中空的内部供扰杆伸缩。所述煤仓椎体底端外侧边设有感应开关;所述伸缩动力为电动伸缩缸,感应开关串联在伸缩动力连接电源的电路上。当感应开关检测到煤仓椎体没有煤块下落后,使得伸缩动力接通电源,使得扩面片A与扩面片B被撑开增大断面,迫使卡停的煤块受挤压快速下落。所述扰杆的上端为台阶圆柱体下端为圆锥体,锥头尖端朝向煤仓椎体的小端,扩面片A与扰杆的圆柱体台阶面通过铰链铰接,扩面片B与扰杆圆锥体的大端面通过铰链铰接。所述扩面片A、扩面片B的两端均于扰杆的轴向两端铰接连接,扰杆被伸缩动力向上伸缩拉动时,扩面片A与扩面片B铰接处被撑开,接触的端面增大,位于煤仓椎体内的煤块被快速撑开挤压漏下。所述多个支撑杆等角度旋转均匀分布,使得支撑杆能更好的对伸缩动力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杆至少为三个,三个之间以120°角分布在煤仓椎体的上端沿边上。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的电动伸缩杆;当需要扰杆扰动时,三个支撑杆中的任意一根缩回,其余的伸起,实现扰杆的位置扰动,提高卡停煤块的下料速度。所述支撑杆与煤仓椎体上端沿边采用夹片加螺栓的方式连接,便于拆卸。所述煤仓椎体对应连接支撑杆处设有加强条,增加煤仓椎体对支撑杆的支撑强度;所述加强条与煤仓椎体一体化,增加煤仓椎体的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扰杆被伸缩动力缩回向上拉起,扩面片A、扩面片B撑开增大断面,迫使卡停的煤块受挤压下落,解决目前使用振动敲打件对煤仓椎体的外表侧进行振动敲打存在噪音大、损坏煤仓椎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中:1-煤仓椎体;2-下料机构;21-支撑杆;22-伸缩动力;23-支撑管;24-扰杆;25-扩面片A;26-扩面片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参见说明书附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种下料装置,其中,包括煤仓椎体1、下料机构2,下料机构2固定安装于煤仓椎体1内空的上端沿边;所述下料机构2包括多个支撑杆21、伸缩动力22、支撑管23、扰杆24、扩面片A25、扩面片B26,多个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与煤仓椎体1上端沿边、伸缩动力22外壳固定连接,支撑管23与伸缩动力22的轴向外壳固定连接,扰杆24贯穿于支撑管23的中空内部后与伸缩动力2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扩面片A25与扩面片B26铰接,扩面片A25、扩面片B26的两端均与扰杆24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当煤仓椎体1的下端被煤块卡停后,启动伸缩动力22,扰杆24被伸缩动力22缩回向上拉起,扩面片A25、扩面片B26撑开增大断面,迫使卡停的煤块受挤压下落,解决目前使用振动敲打件对煤仓椎体的外表侧进行振动敲打存在噪音大、损坏煤仓椎体的问题。所述扩面片A25一端设有铰接通孔;所述扩面片B26一端设有铰接通孔,扩面片A25的铰接通孔经转轴与扩面片B26的铰接通孔完成铰接。所述支撑管23为中空的圆管;中空的内部供扰杆24伸缩。所述煤仓椎体1底端外侧边设有感应开关3;所述伸缩动力22为电动伸缩缸,感应开关3串联在伸缩动力22连接电源的电路上。当感应开关3检测到煤仓椎体1没有煤块下落后,使得伸缩动力22接通电源,使得扩面片A25与扩面片B26被撑开增大断面,迫使卡停的煤块受挤压快速下落。所述扰杆24的上端为台阶圆柱体下端为圆锥体,锥头尖端朝向煤仓椎体1的小端,扩面片A25与扰杆24的圆柱体台阶面通过铰链铰接,扩面片B26与扰杆24圆锥体的大端面通过铰链铰接。所述扩面片A25、扩面片B26的两端均于扰杆24的轴向两端铰接连接,扰杆24被伸缩动力22向上伸缩拉动时,扩面片A25与扩面片B26铰接处被撑开,接触的端面增大,位于煤仓椎体1内的煤块被快速撑开挤压漏下。所述多个支撑杆21等角度旋转均匀分布,使得支撑杆21能更好的对伸缩动力22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杆21至少为三个,三个之间以120°角分布在煤仓椎体1的上端沿边上。所述支撑杆21为可伸缩的电动伸缩杆;当需要扰杆24扰动时,三个支撑杆21中的任意一根缩回,其余的伸起,实现扰杆24的位置扰动,提高卡停煤块的下料速度。所述支撑杆21与煤仓椎体1上端沿边采用夹片加螺栓的方式连接,便于拆卸。所述煤仓椎体1对应连接支撑杆21处设有加强条11,增加煤仓椎体1对支撑杆21的支撑强度;所述加强条11与煤仓椎体1一体化,增加煤仓椎体1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椎体(1)、下料机构(2),下料机构(2)固定安装于煤仓椎体(1)内空的上端沿边;/n所述下料机构(2)包括多个支撑杆(21)、伸缩动力(22)、支撑管(23)、扰杆(24)、扩面片A(25)、扩面片B(26),多个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与煤仓椎体(1)上端沿边、伸缩动力(22)外壳固定连接,支撑管(23)与伸缩动力(22)的轴向外壳固定连接,扰杆(24)贯穿于支撑管(23)的中空内部后与伸缩动力(2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扩面片A(25)与扩面片B(26)铰接,扩面片A(25)、扩面片B(26)的两端均与扰杆(24)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椎体(1)、下料机构(2),下料机构(2)固定安装于煤仓椎体(1)内空的上端沿边;
所述下料机构(2)包括多个支撑杆(21)、伸缩动力(22)、支撑管(23)、扰杆(24)、扩面片A(25)、扩面片B(26),多个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与煤仓椎体(1)上端沿边、伸缩动力(22)外壳固定连接,支撑管(23)与伸缩动力(22)的轴向外壳固定连接,扰杆(24)贯穿于支撑管(23)的中空内部后与伸缩动力(2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扩面片A(25)与扩面片B(26)铰接,扩面片A(25)、扩面片B(26)的两端均与扰杆(24)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面片A(25)一端设有铰接通孔;所述扩面片B(26)一端设有铰接通孔,扩面片A(25)的铰接通孔经转轴与扩面片B(26)的铰接通孔完成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椎体(1)底端外侧边设有感应开关(3);所述伸缩动力(22)为电动伸缩缸,感应开关(3)串联在伸缩动力(22)连接电源的电路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朋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