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封刀以及热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764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热封刀以及设置有该热封刀的热封装置,该热封刀包括刀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刀体内的加热机构,所述刀体包括第一热封部、第二热封部和第三热封部,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与所述第一热封部交叉设置,所述第二热封部与所述第三热封部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热封部和第三热封部,用于先后对同一个包装袋的同一横封区实现热封,从而确保了热封的效果,避免了虚封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封刀以及热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
,尤其是指一种热封刀以及热封装置。
技术介绍
颗粒状的物体,大多都是采用塑料包装袋进行包装出售的,这种包装袋一般采用热封的方式来实现闭合。而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立式包装机有两种:一种为圆筒辊刀式,通过圆筒的周长,设定小包的长度,在圆筒上一般设置有2-3把风道,每转动一次就形成一次封口,但是该封刀在单次热封时,会出现热封不牢的情况发生;另一种则是采用L型热封刀的方式进行热封,封刀每张合一次就形成一次封合动作,由于竖封区对应的封刀位置较长,因此竖封区通常会被先后热封两次而保证热封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由于每个横封区仅仅被封刀热封一次,因此存在单次热封不牢的情况发生,最终会导致小包产品的横封区形成虚封的情况发生。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热封的结构,能够避免小包产品的横封区出现虚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热封刀及热封装置,能够避免小包产品的横封区出现虚封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封刀,包括刀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刀体内的加热机构,所述刀体包括第一热封部、第二热封部和第三热封部,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与所述第一热封部交叉设置,所述第二热封部与所述第三热封部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封部与所述第三热封部彼此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分别于所述第一热封部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机构包括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装设于所述第一热封部内,所述第二发热管装设于所述第二热封部内,所述第三发热管装设于所述第三热封部内。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封部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发热管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热封部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二发热管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三热封部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三发热管的第三装配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封部的长度为13-15mm,所述第三热封部的长度为11-12.5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封装置,包括固定部、滑动部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滑动部分别设置有上述的热封刀。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导轨,导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热封部和第三热封部,用于先后对同一个包装袋的同一横封区实现热封,从而确保了热封的效果,避免了虚封现象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所热封成型的包装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刀体,2—加热机构,3—第一热封部,4—第二热封部,5—第三热封部,6—第一发热管,7—第二发热管,8—第三发热管,9—第一装配孔,10—第二装配孔,11—第三装配孔,12—固定部,13—滑动部,14—驱动机构,15—导轨,16—包装袋,17—竖封区,18—底部横封区,19—顶部横封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封刀,包括刀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刀体1内的加热机构2,所述刀体1包括第一热封部3、第二热封部4和第三热封部5,所述第二热封部4和所述第三热封部5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封部3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热封部4和所述第三热封部5均与所述第一热封部3交叉设置,所述第二热封部4与所述第三热封部5间隔设置。实际使用时,根据包装袋16的形状可以自行设置第二热封部4、第三热封部5分别与第一热封部3所成的角度。以图3为例,当包装袋16形状为大致矩形时,此时该所述第二热封部4与所述第三热封部5彼此平行,且所述第二热封部4和所述第三热封部5分别于所述第一热封部3垂直设置。在制作包装袋16时,一般是把塑料纸进行对折后安装在包装机中,即包装机只需热封图3中的底部横封区18、顶部横封区19和竖封区17即可。在需要热封时,塑料纸位于两个热封刀之间,由两个热封刀的第一热封部3和第二热封部4夹紧塑料纸并进行升温,通过高温使得塑料纸被压紧位置融化而彼此粘合,从而形成了一个竖封区17和底部横封区18,此时可以往包装袋16内送入待包装的物料;然后两个热封刀彼此远离,包装机驱动塑料纸移动一定距离后,让两把热封刀再次彼此靠近而夹紧塑料纸,该一个包装袋16的底部横封区18被两个热封刀的第三热封部5夹紧而进行再次热封,同时两个热封刀的第一热封部3和第二热封部4夹紧塑料纸而对下一个包装袋16的竖封区17和底部横封区18进行热封,同时该一个包装袋16的顶部横封区19也同时被第二热封部4进行热封,实现了无间断工作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第一热封部3、第二热封部4以及第三热封部5三者构成F型的热封刀,从而对包装袋16的顶部横封区19和底部横封区18均进行二次热封,确保了不会出现虚封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所制作的包装袋16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机构包括第一发热管6、第二发热管7和第三发热管8,所述第一发热管6装设于所述第一热封部3内,所述第二发热管7装设于所述第二热封部4内,所述第三发热管8装设于所述第三热封部5内。相较于L型热封刀只设置两根发热管,本技术设置了三根发热管,保证了第一热封部3、第二热封部4和第三热封部5发热均匀的同时,还使得本技术升温能力和储能能力得到加强,使得热封效果更佳。具体的,所述第一热封部3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一发热管6的第一装配孔9,所述第二热封部4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二发热管7的第二装配孔10,所述第三热封部5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三发热管8的第三装配孔11。即第一发热管6、第二发热管7和第三发热管8均可以拆卸出刀体1,便于工作人员在其中一发热管出现故障时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封部4的长度为13-15mm,所述第三热封部5的长度为11-12.5mm。即位于上方的第二热封部4长度比位于下方的第三热封部5的长度大,有利于保证热封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封装置,包括固定部12、滑动部13以及驱动机构14,所述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13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和所述滑动部13分别设置有上述的热封刀。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包括导轨15,导轨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2,所述滑动部13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15。该驱动机构14优选为气缸或者由电机配合相关的传动机构构成,即驱动机构14驱动滑动部13靠近或者远离固定部12,从而实现两个热封刀彼此靠近或者远离来热封塑料纸的效果。而热封刀一个固定一个活动的方式,也便于对塑料纸进行定位,保证了热封动作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封刀,包括刀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刀体内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包括第一热封部、第二热封部和第三热封部,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与所述第一热封部交叉设置,所述第二热封部与所述第三热封部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封刀,包括刀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刀体内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包括第一热封部、第二热封部和第三热封部,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均与所述第一热封部交叉设置,所述第二热封部与所述第三热封部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封部与所述第三热封部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封部和所述第三热封部分别于所述第一热封部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装设于所述第一热封部内,所述第二发热管装设于所述第二热封部内,所述第三发热管装设于所述第三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恒陈光辉梁展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广益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