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72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电动车本体及设置于坐垫下方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减震球冠、减震座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底面与减震球冠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底面与减震座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橡胶板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槽中的垫板,垫板底面与下连接板顶面焊接,下连接板底面与电动车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多方向减震功能,提高驾乘舒适性,同时还提高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它符合国家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电动车辆消费规模为400亿元左右,2012年电动车辆消费规模为450亿元左右,2013年电动车辆消费规模为484亿元左右,2014年电动车辆消费量为528亿元左右。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年之久。在电动自行车方面,2010年底,中国电动自行车已经达到1.2亿辆,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因而,电动自行车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青睐。鉴于使用者越来越多,因而对其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在座凳下方设置减震装置,但现有减震装置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减震效果越来越弱,一般只能对于竖向方向受力进行缓冲减震,在行走在一些坎坷的路上时,地面传来多个方向的外力,完全靠竖向的减震不能保证驾驶中良好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用以实现电动车坐垫多向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驾驶中的舒适度,同时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电动车本体及设置于坐垫下方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减震球冠、减震座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底面与减震球冠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底面与减震座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橡胶板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槽中的垫板,垫板底面与下连接板顶面焊接,下连接板底面与电动车本体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动车行驶在颠簸路上时,由于轮胎在不平整道路上行驶,使得电动车本体发生多向振动,将受力情况反馈到坐垫上,由于上连接板与减震球冠之间的平面摩擦副,使得上连接板和减震球冠之间可以发生水平滑动,用于消耗水平方向的振动,减震球冠与减震座通过球面摩擦副能发生向对转动,用于消耗纵向的振动,两个摩擦副的设置,很好的将坐垫与电动车本体分割开,使大部分来自路面的颠簸受力无法从电动车本体传递到坐垫,通过摩擦耗能原理是延长振动周期,减少坐垫因外力作用引起的放大效应,降低了驾驶者对于振动的感知度,在利用橡胶板的不均匀压缩变形,从而提高了驾驶者的舒适度,该减震装置无需通过弹簧等弹性材质通过不断的压缩伸长来缓冲耗能,没有形变,只通过摩擦耗能达到减震作用,大大提高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减震效果能长期保持良好状态。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板底面边缘与下连接板顶面边缘之间相互对应的设有多个固定环,上下对立的固定环之间连接有弹性绳。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边缘位置环形固定安装多个固定环,上下对应的固定环之间通过绑扎方式连接有弹性绳,弹性绳用于限制减震球冠和减震座之间发生转动的范围,防止振动过大,减震球冠滑出凹球面,造成坐垫掉落,从而对驾驶者造成安全隐患。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平面摩擦副包括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平面不锈钢板,所述平面聚四氟乙烯板部分嵌入上连接板底面,平面不锈钢板位于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底面,平面不锈钢板与减震球冠顶面焊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系数是高分子材料中最低的,配合摩擦系数同样低的不锈钢板,二者之间的相对滑动十分顺畅,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平面不锈钢板之间能够很好的通过平面滑动来缓冲水平振动力,二者同时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老化能力,能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在长期摩擦过程中,不易磨损,减震效果能持续保持。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球面摩擦副包括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和球面不锈钢板,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与凸球面匹配且部分嵌入凸球面底面,球面不锈钢板位于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底面,球面不锈钢板焊接在减震座的凹球面内。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系数是高分子材料中最低的,配合摩擦系数同样低的不锈钢板,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和球面不锈钢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十分顺畅,能够很好的通过球面转动来缓冲水竖向减震力,二者同时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老化能力,能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在长期摩擦过程中,不易磨损,减震效果能持续保持。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坐垫为半球型,坐垫内部填充有海绵体,半球型的坐垫能增大驾驶者臀部的受力面积,海绵体的填充,进一步提高驾驶者的乘坐舒适度。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通过上连接板和减震球冠顶面的水平摩擦耗能减缓水平方向的振动力、减震球冠底面与减震座顶面的球面的转动摩擦耗能减缓竖向的振动力,实现坐垫多向减震的作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减震装置无需通过压缩恢复等形变来减震,使得本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坐垫,2-上连接板,3-减震球冠,4-减震座,5-下连接板,6-平面聚四氟乙烯板,7-平面不锈钢板,8-球面聚四氟乙烯板,9-球面不锈钢板,10-橡胶板,11-垫板,12-固定环,13-弹性绳,14-电动车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1、电动车本体12及设置于坐垫1下方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2、减震球冠3、减震座4和下连接板5,所述上连接板2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1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2底面与减震球冠3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1)、电动车本体(14)及设置于坐垫(1)下方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2)、减震球冠(3)、减震座(4)和下连接板(5),所述上连接板(2)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1)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2)底面与减震球冠(3)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3)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4)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3)底面与减震座(4)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4)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10),橡胶板(10)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4)槽中的垫板(11),垫板(11)底面与下连接板(5)顶面焊接,下连接板(5)底面与电动车本体(1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1)、电动车本体(14)及设置于坐垫(1)下方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2)、减震球冠(3)、减震座(4)和下连接板(5),所述上连接板(2)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1)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2)底面与减震球冠(3)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3)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4)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3)底面与减震座(4)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4)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10),橡胶板(10)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4)槽中的垫板(11),垫板(11)底面与下连接板(5)顶面焊接,下连接板(5)底面与电动车本体(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2)底面边缘与下连接板(5)顶面边缘之间相互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李杨时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肥东凯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