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94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闭机构,包括:舱门:包括可开闭的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固定罩:双侧开口,两个开口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舱门可与固定罩的第一端配合;开闭执行机构:用于控制舱门开闭,包括转轴及转臂,所述转臂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舱门;转接机构,用于连接固定罩和开闭执行机构,与固定罩连接,并进一步与开闭执行机构的转轴连接。该开闭机构为一种分体式开闭机构,舱门、固定罩、转轴机构和推送机构为独立的子模块,通过转接机构直接或间接的将子模块组装。通过模块化组装结构的设计,实现舱门和固定罩的模块化组装,该方案可以解决传统金属构架承载前端开闭机构的重复研配、调试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闭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列车开闭机构。
技术介绍
动车组前端开闭机构用于列车车头前端,其结构包括舱门、动作机构、固定罩等。目前,动车组前端开闭机构产品按承载方式和结构形式可分为金属构架承载和玻璃钢承载两种。这两种开闭机构的共性为:动作机构均与舱门连接,可控制舱门的开闭,满足列车重连、救援等功能的要求。这两种开闭机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承载机构。1.金属构架承载前端开闭机构主要由舱门、固定罩、承载机构(金属构架)、动作机构等组成。舱门一般由玻璃钢材料制成,当舱门开启时用于前端车钩的连挂,当舱门关闭时保护内部设备;固定罩作为非承载结构,仅与舱门配合形成完整的前端流行性造型;承载结构,包括连接舱门、固定罩和车体基准之间的金属构架,用于将舱门等结构安装到车辆上,同时承受前端开闭机构内部其它部件的重量和列车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动作机构用于带动舱门实现开启、关闭动作。2.玻璃钢承载前端开闭机构主要由舱门、固定罩、动作机构等组成。舱门一般由玻璃钢材料制成,当舱门开启时用于前端车钩的连挂,当舱门关闭时保护内部设备;与金属架构不同,玻璃钢前端开闭机构的固定罩作为承载结构,用于承受前端开闭机构内部其它部件的重量和列车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动作机构用于带动舱门实现开启、关闭动作。对于金属构架承载前端开闭机构,非承载固定罩、金属构架分别与车体安装,存在两处甚至两处以上安装基准,固定罩与金属架构安装之后再组装舱门和固定罩。由于产品结构本身的缺陷(尤其是金属架构的结构),固定罩安装后,很难保证与舱门之间的配合尺寸,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安装时需要重复研配舱门与固定罩之间缝隙,玻璃钢打磨、修补工作繁复。对于玻璃钢承载前端开闭机构,舱门、承载固定罩、运动机构三者研配完成后整体与车体安装,只有承载固定罩与车体之间唯一安装基准,舱门与固定罩之间无需重复研配,但此种方式的前端开闭机构所用固定罩厚度较厚、重量较大,不利于产品重量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金属构架开闭机构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反馈研配缝隙,造成安装工序复杂,安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易组装的分体式金属框架开闭机构,进而改进金属框架开闭机构的安装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闭机构,包括:舱门:包括可开闭的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固定罩:双侧开口,两个开口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舱门可与固定罩的第一端配合;开闭执行机构:用于控制舱门开闭,包括转轴及转臂,所述转臂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舱门;转接机构,用于连接固定罩和开闭执行机构,与固定罩连接,并进一步与开闭执行机构的转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开闭机构进一步包括动力推送机构,所述动力推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动力单元,所述安装架与转接机构连接,所述动力单元连接至转臂。作为优选,所述转接机构包括基体,基体上呈高度差设置有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与固定罩连接,第二座板与转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与基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平台,及设置在安装平台上的安装梁,所述安装平台与基体连接,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安装平台上,所述安装梁用于安装至车辆。作为优选,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组用于锁定舱门和转接机构的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安装在基体上,包括:主体;锁定销,安装在主体上;传动轴,设置在主体上;锁定板,安装在基体上,其上设置锁定槽;所述传动轴可带动主体转动,以带动锁定销插入锁定槽,或从锁定槽退出;所述转臂或舱门上设置与锁定配合结构,舱门关闭时,所述锁定配合结构与锁定销配合限制舱门转动。作为优选,所述锁定配合结构为设置在转臂朝向锁定板一侧的端面的限位块,所述锁定销插入锁定槽后,锁定销限制限位块的运动。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经第一座板穿出至固定罩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基体与安装平台的配合安装面设置有长圆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闭机构,较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开闭机构为一种分体式开闭机构,舱门、固定罩、转轴机构和推送机构为独立的子模块,通过转接机构直接或间接的将子模块组装。通过模块化组装结构的设计,实现舱门和固定罩的模块化组装,该方案可以解决传统金属构架承载前端开闭机构的重复研配、调试复杂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固定罩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接机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转接机构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锁定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锁定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转接机构和固定罩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转接机构和固定罩、转轴及转臂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转接机构和固定罩、转轴及转臂(含锁定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转接机构和安装架安装结构示意;图10为开闭机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1-第一舱门,102-第二舱门;2-固定罩,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03-安装平面;301-第一转轴,302-第一转臂,303-第二转轴,304-第二转臂;401基体,402-第一座板,4021-轴槽,4022-第一子座板,4023-第二子座板,403-第二座板,4031-转轴安装孔,404-锁定板,4041-锁定槽,405-锁定板安装座;5-安装架,501-安装平台,502-纵向梁;6-推送气缸;7-推送安装机构;8-推送杆;9-长圆孔;10-锁定件,1001-主体,1002-锁定销;11-打开限位止挡;12-关闭限位止挡;13-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列车的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将通过模块化组装结构的设计,实现舱门和固定罩的模块化组装,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舱门:包括可开闭的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n固定罩:双侧开口,两个开口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舱门可与固定罩的第一端配合;/n开闭执行机构:用于控制舱门开闭,包括转轴及转臂,所述转臂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舱门;/n转接机构,用于连接固定罩和开闭执行机构,与固定罩连接,并进一步与开闭执行机构的转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门:包括可开闭的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
固定罩:双侧开口,两个开口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舱门可与固定罩的第一端配合;
开闭执行机构:用于控制舱门开闭,包括转轴及转臂,所述转臂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舱门;
转接机构,用于连接固定罩和开闭执行机构,与固定罩连接,并进一步与开闭执行机构的转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进一步包括动力推送机构,所述动力推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动力单元,所述安装架与转接机构连接,所述动力单元连接至转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包括基体,基体上呈高度差设置有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与固定罩连接,第二座板与转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包括基体,基体上呈高度差设置有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与固定罩连接,第二座板与转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基体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张贺陈凯杜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