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装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4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毂装饰件,包括有装饰件本体,所述装饰件本体上贯穿设有通孔,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两者的上表面均往下凹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金属件的周侧贴设有第一复合层,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下表面贴设有第二复合层;一种轮毂装饰件的制作方法,其基于轮毂装饰件;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1至步骤7;其提高第一金属件的热压成型后的抗拉性能,也使得产品整体具有轻量化、硬度高和强度高的特点;而且,整体制作工艺简单,缩短制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装饰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配件
,尤其是指一种轮毂装饰件。
技术介绍
轮毂装饰件用于装饰轮毂。现有轮毂装饰件的重量高、硬度小和强度小。还有一般制作轮毂装饰件的过程复制,制程较长,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大。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轮毂装饰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装饰件,其提高第一金属件热压成型后的抗拉性能,也使得产品整体具有轻量化、硬度高和强度高的特点;而且,整体制作工艺简单,缩短制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装饰件,包括有装饰件本体,所述装饰件本体上贯穿设有通孔,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两者的上表面均往下凹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金属件的周侧贴设有第一复合层,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下表面贴设有第二复合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饰件本体包括有首尾相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金属件设置于第一连接臂上,所述第二金属件设置于第二连接臂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件具有从上往下一体连接的上安装部、环形台阶部和下热压部,所述上安装部露于第一连接臂上,所述上安装部的周缘具有上下延伸的避让竖向部,所述避让竖向部朝向通孔设置,所述第一复合层贴设于上安装部的外侧;所述环形台阶部和下热压部的周缘均具有自右往左倾斜向下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复合层还贴设于环形台阶部和下热压部的周缘的非第一倾斜面上;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用于适配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环形台阶部和下热压部与第一连接臂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胶条,所述第一胶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上两者的外边缘上;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胶条,所述第二胶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臂的外边缘后沿第一连接臂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胶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臂的外边缘后沿第二连接臂延伸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均采用复合材料形成。一种轮毂装饰件的制作方法,其基于轮毂装饰件;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第一塑料件、第二塑料件、装饰件本体的预型产品以及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上模腔,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腔;步骤2:于第一金属件的周侧贴设复合材料以形成第一复合层;步骤3:将第一塑料件适配于第一金属件的第一安装孔内并将第一塑料件固定于上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金属件位于第一塑料件的下方且第一安装孔朝向上方,将第二塑料件适配于第二金属件的第一安装孔内并将第二塑料件固定于上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金属件位于第二塑料件的下方且第一安装孔朝向上方;步骤4:于预型产品的上表面贴附复合材料以形成第二复合层并进行预抽;步骤5:将预型产品放置于下模腔内使产品下表面贴合下模腔;步骤6:预型产品的上表面具有两热固性树脂部,其分别对应于上模的第一金属件上的第一复合层和下模中产品上表面的第二复合层,将上模以该上模腔朝下的方向置于下模的上方,再将上模和下模结合进行热压,使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在热压成型的过程中直接结合定位于预型产品;步骤7:将上模和下模分离,即可获得结合有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以及贴附有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的装饰件本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3中,将第一塑料件和第二塑料件两者固定于上模的下表面的方式为于上模的下表面往上凹设有两第二安装孔,将第一塑料件和第二塑料件的上段分别适配于相应的第二安装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4中,预抽的时间为60分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4中,在贴附复合材料前需要对预型产品的上表面进行喷砂粗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4中,将复合材料制成用于适应预型产品上表面的若干条状结构以便于贴附于预型产品的上表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第一复合层,提高第一金属件的硬度和热压成型后的抗拉性能,尤其是,于装饰件本体的下表面贴设第二复合层,使得产品整体具有轻量化、硬度高和强度高的特点;而且,整体制作工艺简单,缩短制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其次是,通过多个胶条的设计,可以有效封堵产品装配到轮毂上时与轮毂之间的间隙,以防止车辆行驶中有小石子从间隙中进入轮毂;再者是,通过喷砂粗化的设计,保证复合材料贴设于预型产品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金属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预型产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下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上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塑料件正视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塑料件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按刀模冲出的纱料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1、第一连接臂1011、第二倾斜面102、第二连接臂103、第三连接臂11、通孔12、第一金属件121、上安装部122、环形台阶部123、下热压部124、避让竖向部125、第一倾斜面13、第二金属件14、第一安装孔15、第一胶条16、第二胶条21、第一塑料件22、第二塑料件31、上模311、上模腔312、第二安装孔32、下模321、下模腔322、第一固定耳部40、第二固定耳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轮毂装饰件,包括有装饰件本体,所述装饰件本体上贯穿设有通孔11,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一金属件12和第二金属件13,所述第一金属件12和第二金属件13分别位于通孔11的两侧,所述通孔11位于装饰件本体的中心偏左。所述第一金属件12和第二金属件13两者的上表面均往下凹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14,所述第一金属件12的周侧贴设有第一复合层,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下表面贴设有第二复合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均采用AMC预浸料,在本实施例中,AMC预浸料是短切碳纤维和乙烯基树脂复合而成。所述复合层与碳纤维相比其硬度高50%、强度高近300%,而重量仅为普通钢材的50%。所述装饰件本体包括有首尾相接的第一连接臂101、第二连接臂102和第三连接臂103,所述第一金属件12设置于第一连接臂101上,所述第二金属件13设置于第二连接臂102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饰件本体,所述装饰件本体上贯穿设有通孔,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n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两者的上表面均往下凹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金属件的周侧贴设有第一复合层,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下表面贴设有第二复合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饰件本体,所述装饰件本体上贯穿设有通孔,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
所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两者的上表面均往下凹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金属件的周侧贴设有第一复合层,所述装饰件本体的下表面贴设有第二复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本体包括有首尾相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金属件设置于第一连接臂上,所述第二金属件设置于第二连接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具有从上往下一体连接的上安装部、环形台阶部和下热压部,所述上安装部露于第一连接臂上,所述上安装部的周缘具有上下延伸的避让竖向部,所述避让竖向部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元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