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0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包括POM塑胶基体层、设置在POM塑胶基体层两侧的导电布抗磁层、设置在导电布抗磁层外表面的石墨烯导热层,导电布抗磁层与石墨烯导热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高度不同的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15~30°;塑胶设置有若干依次贯通POM塑胶基体层、导电布抗磁层、石墨烯导热层的第一导热孔,POM塑胶基体层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热孔连通的第二导热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塑胶兼具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抗电磁干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
本技术涉及塑胶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片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塑胶片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日益见多,很多塑胶包装片材主要用于生产一次性塑料杯、盘、碗、碟、盒等热成型制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疏菜、水果、饮料、乳品、工业零件等领域的包装。随着国内需求的日益增长,包装塑料热成型片材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塑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抗电磁干扰差,由于电子产品之间会产生电磁干扰,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而现有的塑胶片材应用在电子产品包装时,存在抗电磁干扰方面不足的缺陷。2)导热性能差,现有的塑胶片材在稍高温下很容易发生变形和失效,这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塑胶进行改进,使其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功能和导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功能和导热性能的塑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包括POM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OM塑胶基体层两侧的导电布抗磁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布抗磁层外表面的石墨烯导热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与所述石墨烯导热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高度比为(1.4~1.5):1,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15~30°;所述塑胶设置有若干依次贯通所述POM塑胶基体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第一导热孔,所述POM塑胶基体层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热孔连通的第二导热孔。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20°。当弧形凸起部在该弧度时,具有更佳的抗磁效果。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凸筋。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塑胶的强度和韧性。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导热层外表面还设置有季戊四醇固固相变散热层。这样在达到季戊四醇的相变温度时,其发生固固相变吸热,从而降低塑胶的表面温度。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的表层的两侧边缘印制有长度显示数值。这样在使用时,随时可以了解该塑胶材已使用多少长度,或是剩余多少长度,判断是否合于需要,能够防止材料及人力的浪费,节省时间。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OM塑胶基体层的厚度为1~10mm。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布抗磁层的厚度为1~5mm。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厚度为1~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包括POM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OM塑胶基体层两侧的导电布抗磁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布抗磁层外表面的石墨烯导热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与所述石墨烯导热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高度比为(1.4~1.5):1,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15~30°;所述塑胶设置有若干依次贯通所述POM塑胶基体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第一导热孔,所述POM塑胶基体层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热孔连通的第二导热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电布抗磁层,并使其高低凸起间隔设置,能提高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同时能大大减少电磁场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子产品之间产生电磁干扰;此外,通过石墨烯导热层和导热孔的双重导热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塑胶的导热性能。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塑胶兼具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抗电磁干扰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POM塑胶基体层;2-导电布抗磁层;21-第一弧形凸起部;22-第二弧形凸起部;23-间隔;3-石墨烯导热层;31-加强凸筋;4-第一导热孔;5-第二导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包括POM塑胶基体层1、设置在POM塑胶基体层1两侧的导电布抗磁层2、设置在导电布抗磁层2外表面的石墨烯导热层3,导电布抗磁层2与石墨烯导热层3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交替排列,相邻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之间留有间隔23,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的高度比为(1.4~1.5):1,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的弧度均为15~30°;塑胶设置有若干依次贯通POM塑胶基体层1、导电布抗磁层2、石墨烯导热层3的第一导热孔4,POM塑胶基体层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热孔4连通的第二导热孔5。其中,各层之间通过依次粘合并压延成为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防电磁辐射最常用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对于有害的电磁波加以屏蔽。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定义是入射电磁波的强度与透射电磁波强度比值的对数,单位为dB。电磁屏蔽效能数值越高意味着越少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屏蔽材料。例如,商业应用要求的最低电磁屏蔽效能为20dB,意味着仅有1%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屏蔽材料。而本技术的电磁屏蔽效能能够达到200~400dB·cm3/g,完全能够满足抗电磁干扰的要求。其中,导电布是在聚酯纤维上,先化学沉积或金属物理转移金属镍到聚酯纤维上,在镍上再镀上高导电性的铜层,在铜层上再电镀上防氧化防腐蚀的镍金属,铜和镍结合提供了极佳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本技术通过通过设置导电布抗磁层,并使其高低凸起间隔设置,能提高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同时能大大减少电磁场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子产品之间产生电磁干扰;此外,通过石墨烯导热层3和导热孔的双重导热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塑胶的导热性能。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塑胶兼具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抗电磁干扰性能。优选地,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的高度比为1.4:1,第一弧形凸起部21和第二弧形凸起部22的弧度均为25°。这样减少了光线与光线之间的干涉,进一步提高了吸波性能。优选地,POM塑胶基体层1的厚度为1~10mm,更优选为5mm;导电布抗磁层2的厚度为1~5mm,更优选为2mm;石墨烯导热层3的厚度为1~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其特征在于:包括POM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OM塑胶基体层两侧的导电布抗磁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布抗磁层外表面的石墨烯导热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与所述石墨烯导热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高度比为(1.4~1.5):1,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15~30°;所述塑胶设置有若干依次贯通所述POM塑胶基体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第一导热孔,所述POM塑胶基体层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热孔连通的第二导热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其特征在于:包括POM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OM塑胶基体层两侧的导电布抗磁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布抗磁层外表面的石墨烯导热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与所述石墨烯导热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部和第二弧形凸起部,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高度比为(1.4~1.5):1,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15~30°;所述塑胶设置有若干依次贯通所述POM塑胶基体层、所述导电布抗磁层、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第一导热孔,所述POM塑胶基体层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热孔连通的第二导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导热复合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部的弧度均为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明周波申天师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勇嘉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