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双轴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35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驱双轴转台,包括四轴组件、前防水板、动力输出环、五轴组件及工作台,四轴壳体与四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前防水板套设于四轴转轴的一端的外侧壁且固定于四轴壳体的一端,动力输出环设置于四轴转轴的一端,前防水板与四轴转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五轴壳体与五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相连通。将四轴电机和五轴电机中的线圈产生的热量、五轴转轴摩擦生热及五轴电机传递至五轴转轴上的热量带走,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且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串联连通,使得整个直驱双轴转台结构布局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驱双轴转台
本技术涉及数控转台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驱双轴转台。
技术介绍
直驱双轴转台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核心功能部件,常用于与机床的三轴或四轴配合,用来加工复杂零件。直驱双轴转台通常包括四轴组件、五轴组件及工作台,四轴组件包括四轴电机及四轴转轴,五轴组件包括五轴电机及五轴转轴,四轴电机驱动四轴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五轴组件及工作台整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摆动,五轴电机驱动五轴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工作台绕五轴转轴所在的轴线做360°旋转运动。在工作的过程中,四轴电机和五轴电机内的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四轴转轴在摆动的过程中,也会与其他接触的零件摩擦生热,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散发出去,严重时会导致四轴电机和五轴电机内的线圈产生烧断、短路现象,以及直驱双轴转台的精度降低、故障率增高、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直驱双轴转台。一种直驱双轴转台,包括:四轴组件,包括四轴壳体、四轴电机及四轴转轴,所述四轴转轴穿设于所述四轴壳体,所述四轴电机设置于所述四轴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四轴壳体与所述四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前防水板及动力输出环,所述前防水板套设于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的外侧壁且固定于所述四轴壳体的一端,所述前防水板与所述四轴转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动力输出环设置于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五轴组件,包括五轴壳体、五轴电机及五轴转轴,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动力输出环固定连接,所述五轴转轴穿设于所述五轴壳体,所述五轴电机设置于所述五轴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五轴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五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五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通;工作台,设置于所述五轴转轴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轴组件还包括冷却套,所述四轴电机包括四轴转子及四轴定子,所述四轴转子固定于所述四轴转轴上,所述四轴定子位于所述四轴转子与所述冷却套之间,所述冷却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或者所述四轴电机包括四轴转子及四轴定子,所述四轴转子固定于所述四轴转轴上,所述四轴定子位于所述四轴转子与所述四轴壳体之间,所述四轴定子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轴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液管路、第一出液管路及第二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用于连通冷却源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管路与外界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防水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分布且两者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及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防水板上还开设有第一入口管路及第一出口管路,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通管路及第二连通管路,所述第一入口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及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三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三凹槽及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环上开设有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五轴壳体上开设有第三通路及第四通路,所述第三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路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路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五轴电机包括五轴转子及五轴定子,所述五轴转子固定于所述五轴转轴上,所述五轴定子位于所述五轴转子与所述五轴壳体之间,所述五轴定子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五轴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三冷却通道;或者所述五轴组件还包括冷却套,所述五轴电机包括五轴转子及五轴定子,所述五轴转子固定于所述五轴转轴上,所述五轴定子位于所述五轴转子与所述冷却套之间,所述冷却套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五轴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气道及密封环,所述气道开设于所述五轴壳体上,所述密封环固定安装在所述五轴壳体上,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工作台之间,且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环朝向所述五轴壳体的一面开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所述气道相连通,所述通气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间隙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包括固定部、凸台部及阻挡部,所述凸台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通气槽开设于所述凸台部的底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密封圈。上述直驱双轴转台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四轴壳体与四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前防水板套设于四轴转轴的一端的外侧壁且固定于四轴壳体的一端,动力输出环设置于四轴转轴的一端,前防水板与四轴转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五轴壳体与五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相连通。第一冷却通道用于对四轴壳体和四轴电机进行散热冷却,第二冷却通道用于对四轴转轴及前防水板进行散热,第三冷却通道用于对五轴壳体及五轴电机进行散热,因此,不仅能够对四轴壳体、四轴电机、五轴壳体和五轴电机进行散热冷却,还能够对五轴转轴和前防水板进行散热,将四轴电机和五轴电机中的线圈产生的热量、五轴转轴摩擦生热及五轴电机传递至五轴转轴上的热量带走,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且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串联连通,使得整个直驱双轴转台结构布局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直驱双轴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图1的正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1的仰视图;图7为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图8为沿图6中D-D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2中E处的放大图;图中,10、直驱双轴转台;100、四轴组件;200、前防水板;300、动力输出环;400、五轴组件;500、工作台;110、四轴壳体;120、四轴电机;130、四轴转轴;101、第一冷却通道;140、凸环;150、径轴向轴承;160、轴承座;170、深沟球轴承;180、刹车系统;190、保护罩;102、第二冷却通道;131、第一定位面;132、第二定位面;310、第三定位面;3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驱双轴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四轴组件,包括四轴壳体、四轴电机及四轴转轴,所述四轴转轴穿设于所述四轴壳体,所述四轴电机设置于所述四轴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四轴壳体与所述四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n前防水板及动力输出环,所述前防水板套设于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的外侧壁且固定于所述四轴壳体的一端,所述前防水板与所述四轴转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动力输出环设置于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n五轴组件,包括五轴壳体、五轴电机及五轴转轴,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动力输出环固定连接,所述五轴转轴穿设于所述五轴壳体,所述五轴电机设置于所述五轴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五轴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五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五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通;/n工作台,设置于所述五轴转轴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驱双轴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轴组件,包括四轴壳体、四轴电机及四轴转轴,所述四轴转轴穿设于所述四轴壳体,所述四轴电机设置于所述四轴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四轴壳体与所述四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通道;
前防水板及动力输出环,所述前防水板套设于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的外侧壁且固定于所述四轴壳体的一端,所述前防水板与所述四轴转轴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动力输出环设置于所述四轴转轴的一端;
五轴组件,包括五轴壳体、五轴电机及五轴转轴,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动力输出环固定连接,所述五轴转轴穿设于所述五轴壳体,所述五轴电机设置于所述五轴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五轴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五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五轴壳体与所述五轴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通;
工作台,设置于所述五轴转轴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双轴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轴组件还包括冷却套,所述四轴电机包括四轴转子及四轴定子,所述四轴转子固定于所述四轴转轴上,所述四轴定子位于所述四轴转子与所述冷却套之间,所述冷却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或者
所述四轴电机包括四轴转子及四轴定子,所述四轴转子固定于所述四轴转轴上,所述四轴定子位于所述四轴转子与所述四轴壳体之间,所述四轴定子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四轴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双轴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轴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液管路、第一出液管路及第二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用于连通冷却源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管路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驱双轴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水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分布且两者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及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四轴转轴的外侧壁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驱双轴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蔡丹邝金田王先利
申请(专利权)人:汇专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