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23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级进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上端,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至少设置有2个凹槽,所述旋转部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通过螺栓固定,将级进模所需的感应器安装在旋转部上,固定部安装在机床上,在进行模具安装的时候,可拧松螺栓,转动旋转部,将旋转部上的凸起与固定部上的另外的凹槽相配合,避免在安装过程中模具与感应器和支架产生干涉,模具安装完成之后,通过转动旋转部,凸起与相应的凹槽配合,凸起和凹槽的配合确定了旋转部的转动角度,使得能够提高支架的定位精度,避免来回调整支架的角度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
本技术涉及级进模
,特别是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
技术介绍
级进模,又称多工位级进模、连续模、跳步模,它是在一副模具内,按所加工的工件为若干等距离的工位,在每个工位上设置一个或几个基本冲压工序,来完成冲压工件某部分的加工。被加工材料,事先加工成一定宽度的条料,采用某种送进方法,每次送进一个步距。经逐个工位冲制后,变得到一个完整的冲压工件。在一副级进模中,可以连续完成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一般来说,无论冲压零件形状怎样复杂,冲压工序怎样多,均可用一副级进模冲制完成。在级进模零件生产过程中,常在模具尾部增加感应器,用于检测材料自动送料位置,确保材料到达指定位置,避免出现材料没到达预定位置而直接冲压,制成的成品不符合要求。在部分模具中,因模具结构太长,工序步距较大,导致末尾的感应器安装位置超出模具边界太远。受机床长度限制,若不设计可转支架,将导致感应器支架与机床在装模过程中发生干涉,进而导致感应器支架的位置偏移,造成感应器位置不准确,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严重的可能会损坏感应器。常规的旋转支架,主要采用销和孔做配合,为了保证旋转顺畅,孔和销之间存在间隙,支架在转动过程中,不能确保支架能够转动至之前相同的位置,导致旋转支架重复定位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级进模尾端的感应器支架采用孔和销的配合方式,由于孔和销存在间隙,转动过程中无法确保支架能够转动至之前相同的位置,导致支架重复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上端,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至少设置有2个凹槽,所述旋转部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螺栓是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的相对旋转中心,所述凹槽以所述螺栓为圆心圆周布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的轴向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的通孔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的通孔内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通过旋转部的上端与所述螺纹连接,在需要转动的时候,通过拧松螺纹,向上提旋转部,并转动旋转部,将旋转部下端面的凸起与另外的凹槽相配合,使得能够快速将旋转部转动至所需位置,再次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部和旋转部,使得提高了支架的定位精度,不需要来回重复调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为锥形槽,所述凹槽以所述固定部的轴线为中心并以相同间隔布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凸起为与所述锥形槽匹配的锥形凸起,所述凸起以所述旋转部的轴线为中心并以相同间隔布置在所述旋转部的下端面,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个数相同,转动旋转部的时候,旋转部上的某个凸起与固定部上的某个凹槽相配合之后,其他的凸起与凹槽也一一对应配合,不会出现错位的现象,提高了支架转动的精度,避免来回调整支架的角度的现象,锥形槽和锥形凸起提高了凹槽与凸起配合的效率,在锥形凸起部分进入锥形槽之后,锥形凸起会沿着锥形槽的结构滑动实现锥形凸起和锥形槽的快速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均设置有8个,使得旋转部相对固定部的转动的角度具有多个固定点,增加了旋转部相对固定部转动的挡位,使得旋转部能够有更多的转动角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旋转部上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支架,固定部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级进模的尾端,感应器固定在第二支架上,使得感应器跟随第二支架转动,确保在转动过程中级进模不会对感应器造成干涉。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旋转部焊接或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固定部焊接或螺栓固定,增加了第一支架与旋转部连接的紧固性,增加了第二支架与固定部连接的紧固性。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级进模所需的感应器安装在旋转部上,固定部安装在机床上,在进行模具安装的时候,可拧松螺栓,转动旋转部,将旋转部上的凸起与固定部上的另外的凹槽相配合,避免在安装过程中模具与感应器和支架产生干涉,模具安装完成之后,通过转动旋转部,凸起与相应的凹槽配合,并将感应器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再次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部和旋转部即可,凸起和凹槽的配合确定了旋转部的转动角度,使得能够提高支架的定位精度,避免来回调整支架的角度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在机床上的结构简图;图中标记:1-固定部,2-旋转部,3-凹槽,4-凸起,5-螺栓,6-通孔,7-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机床,10-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述,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包括固定部1和旋转部2,所述旋转部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至少设置有2个凹槽3,所述旋转部2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3相配合的凸起4,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通过螺栓5固定,螺栓5是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相对旋转中心,所述凹槽3以所述螺栓5为圆心圆周布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通过拧松螺栓5,转动旋转部2,将旋转部2下端面的凸起4与其他凹槽3相配合,使得对旋转部2进行旋转,并且旋转的角度特定,由此可提高支架的定位精度,避免重复调整角度的现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轴向均设置有通孔6,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通孔6通过所述螺栓5连接;所述固定部1的通孔6内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5通过旋转部2的上端与所述螺纹连接,在需要转动的时候,通过拧松螺纹,向上提旋转部2,并转动旋转部2,将旋转部2下端面的凸起4与另外的凹槽3相配合,使得能够快速将旋转部2转动至所需位置,再次通过螺栓5连接固定部1和旋转部2,使得提高了支架的定位精度,不需要来回重复调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为锥形槽,所述凹槽3以所述固定部1的轴线为中心并以相同间隔布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所述凸起4为与所述锥形槽匹配的锥形凸起,所述凸起4以所述旋转部2的轴线为中心并以相同间隔布置在所述旋转部2的下端面,所述凹槽3与所述凸起4的个数相同,转动旋转部2的时候,旋转部2上的某个凸起4与固定部1上的某个凹槽3相配合之后,其他的凸起4与凹槽3也一一对应配合,不会出现错位的现象,提高了支架转动的精度,避免来回调整支架的角度的现象,锥形槽和锥形凸起提高了凹槽3与凸起4配合的效率,在锥形凸起部分进入锥形槽之后,锥形凸起会沿着锥形槽的结构滑动实现锥形凸起和锥形槽的快速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和旋转部(2),所述旋转部(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至少设置有2个凹槽(3),所述旋转部(2)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3)相配合的凸起(4),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通过螺栓(5)固定,所述螺栓(5)是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相对旋转中心,所述凹槽(3)以所述螺栓(5)为圆心圆周布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和旋转部(2),所述旋转部(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至少设置有2个凹槽(3),所述旋转部(2)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3)相配合的凸起(4),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通过螺栓(5)固定,所述螺栓(5)是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相对旋转中心,所述凹槽(3)以所述螺栓(5)为圆心圆周布置在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轴向均设置有通孔(6),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旋转部(2)的通孔(6)通过所述螺栓(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级进模感应器的旋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的通孔(6)内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5)通过旋转部(2)的上端与所述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罗天星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马星乔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