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20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曲臂和与底座上的中频炉对应设置的除尘罩,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曲臂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曲臂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贯穿支撑架的一侧与外部的除尘器相连接;所述曲臂的上端设置有与除尘罩上的负压口活动连接的进气口;所述曲臂上设置有动力结构,所述动力机构和除尘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节省空间,除尘效率高,除尘彻底,自动化程度高的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锻造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频炉被广泛应用于冶炼锻造领域,其采用200-2500HZ的中频电源进行感应加热,主要用于熔炼碳钢、合金钢等,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耗电低等特点。在进行浇筑作业时,中频炉将融化的钢水浇筑进铁水包内,同时为了提高铸铁的质量,需要在铁水包内放置稀土球化剂、去渣剂等,采用包内冲入法进行浇筑,浇筑时由于还原和氧化反应,会放出大量烟尘颗粒,烟尘颗粒中含有大量氧化硅、氧化铁等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大气热污染和粉尘污染。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通过滑台上设置的U型除尘罩,将需要除尘作业的中频炉罩住进行负压抽吸除尘;在需要向中频炉内添加物料或者不需要对中频炉进行除尘作业时,通过轨道上设置的滑台将除尘罩滑离中频炉上方。现有的除尘装置需要预先为滑台铺设轨道才能使用,而且需要为滑台的移动提供空间,占用车间场地十分大,造成空间的严重浪费。另外,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U型除尘罩进行简单的顶部负压抽吸操作,在进行浇筑作业时短时间内会产生的大量有害烟尘,而现有的除尘罩的负压抽吸功率有限,短时间除尘罩内气流不流动,烟气会聚做一团,仍会有一部分弥散在空气中造成大气热污染和粉尘污染,对烟尘的抽吸效果十分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节省空间,除尘效率高,除尘彻底,自动化程度高的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上方案为: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曲臂和与底座上的中频炉对应设置的除尘罩,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曲臂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曲臂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贯穿支撑架的一侧与外部的除尘器相连接;所述曲臂的上端靠近除尘罩的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与除尘罩上设置的负压口活动连接;所述曲臂上设置有动力结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曲臂上端与底座之间,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曲臂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底座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在除尘罩与曲臂上端之间,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铰接在除尘罩上,另一端与曲臂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除尘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除尘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集气腔和水平截面为圆形的旋风腔,旋风腔设置在壳体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集气腔通过隔板分割成上气腔、中气腔和下气腔,上气腔、中气腔和下气腔均由分割的左右两部分组成;所述上气腔内一侧设置有回收腔,回收腔与壳体侧面设置的负压口相连通;所述上气腔和中气腔均通过通气口与旋风腔连通,旋风腔通过第一管道与回收腔连通;所述下气腔通过固定设置在壳体顶面上的第二管道与回收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气腔向上倾斜。优选的,所述壳体侧面垂直向下设置有挡风板。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面设置有底板,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设置在集气腔对应位置处,第二底板设置在旋风腔和回收腔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进气孔。优选的,所述曲臂为L型设计。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与负压口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与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轨道上设置的滑台将除尘罩滑离中频炉上方进行除尘相比,本技术无需预先为移动滑台铺设轨道,只需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动作,在曲臂带动下使除尘罩下降至中频炉上方对应位置,之后开启外部的除尘器,进行除尘作业即可,能够为车间场地节约大量空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也更高,更符合使用需求。2.与现有技术中通过U型罩进行简单的顶部抽吸相比,本技术通过上气腔、中气腔与旋风腔的结构配合,能在除尘罩内部形成强力的旋转气流,使烟气不再聚做一团,有效保持气流的旋转流动,能对烟气进行快速有效的抽吸,显著提高了除尘效果。3.通过向上倾斜设置的下气腔,能对少量弥散至壳体尾部边沿的烟气通过与回收腔相连的第二管道提供的负压由下气腔收集,能有效防止烟尘弥散,显著提高烟尘的抽吸效果。4.进入上气腔和中气腔的烟尘经过通气口进入截面为圆形的旋风腔,可在旋风腔内形成旋转的气流,在强力旋转气流作用下,使上气腔和中气腔内的烟尘快速旋转抽吸进入旋风腔,由与旋风腔连通的第一管道进入回收腔内,保持气流的快速旋转流动,能对烟气进行快速有效的抽吸。5.壳体侧面垂直向下设置有挡风板,能够对向除尘罩四周边沿的烟气进行有效的阻挡,防止有害气体向外扩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曲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除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除尘罩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除尘罩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的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2、L型设计的曲臂6和与底座2上的中频炉3对应设置的除尘罩1,底座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4,曲臂6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63与支撑架4转动连接,使曲臂6下端能够以第一转轴63为中心进行转动。曲臂6一侧开设有与曲臂6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61,出气口61贯穿支撑架4的一侧与外部的除尘器5相连接;曲臂6的上端靠近除尘罩1的一侧开设有与曲臂6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口62,进气口62与除尘罩1上设置的负压口12活动连接,除尘罩1内的烟气能够依次通过负压口12、进气口62、曲臂6内部空腔和出气口61,最后进入外部设置的除尘器5,由除尘器5对高温烟气做进一步处理。进气口62与负压口12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64,密封圈64在保证进气口62与负压口活动连接的同时,能有效保证进气口62与负压口连接处的气密性,防止烟气泄露。曲臂6上设置有动力结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第一伸缩杆71设置在曲臂6上端与底座2之间,第一伸缩杆71的输出端与曲臂6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底座2相铰接,通过第一伸缩杆71动作,能够带动曲臂6以第一转轴63为中心升降,进而在曲臂6带动下对除尘罩1高度进行调节。第二伸缩杆72设置在除尘罩1与曲臂6上端之间,第二伸缩杆72的输出端铰接在除尘罩1上,另一端与曲臂6上端相铰接,第二伸缩杆72动作时,能带动除尘罩1在垂直方向上以负压口12和进气口62活动连接处为中心进行一定角度旋转动作。第一伸缩杆71、第二伸缩杆72和除尘器5均与控制器相连接,并受控制器调控。除尘罩1包括壳体10,壳体10侧面垂直向下设置有挡风板11,能够对向除尘罩1四周边沿的烟气进行有效的阻挡,防止有害气体向外扩散。壳体10内部设有集气腔和旋风腔94,水平截面设计为圆形的旋风腔94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中间位置。集气腔通过隔板14分割成上气腔91、中气腔92和下气腔93,上气腔91、中气腔92和下气腔93均由分割的左右两部分组成;上气腔91内一侧设置有回收腔95,回收腔95与壳体10侧面设置的负压口12相连通,上气腔91和中气腔92均通过通气口941与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曲臂和与底座上的中频炉对应设置的除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曲臂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曲臂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贯穿支撑架的一侧与外部的除尘器相连接;所述曲臂的上端靠近除尘罩的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与除尘罩上设置的负压口活动连接;所述曲臂上设置有动力结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曲臂上端与底座之间,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曲臂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底座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在除尘罩与曲臂上端之间,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铰接在除尘罩上,另一端与曲臂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除尘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曲臂和与底座上的中频炉对应设置的除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曲臂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曲臂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贯穿支撑架的一侧与外部的除尘器相连接;所述曲臂的上端靠近除尘罩的一侧开设有与曲臂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与除尘罩上设置的负压口活动连接;所述曲臂上设置有动力结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曲臂上端与底座之间,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曲臂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底座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在除尘罩与曲臂上端之间,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铰接在除尘罩上,另一端与曲臂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除尘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炉曲臂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集气腔和水平截面为圆形的旋风腔,旋风腔设置在壳体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集气腔通过隔板分割成上气腔、中气腔和下气腔,上气腔、中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宝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