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11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力旋流器底流口更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该旋流器由圆筒体、锥形体、溢流管、进料管和底流口组成,所述的锥形体设有一个或多个,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中部设为底流口,特征在于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外壁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卡接凸起,卡接凸起的上端面设为楔形,所述的底流口下方设有可更换的底流管,所述的底流管由底流壳体和底流内衬组成,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上端设有与锥形体外壁上卡接凸起外壁直径相配合的外凸的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内壁上端均布设有下卡接凸起,所述的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设为楔形,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换效率高、密封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水力旋流器底流口更换
,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换效率高、密封性好的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水力旋流器应用广泛,在环保、电厂、矿山、煤炭等很多领域都有利用。但底流口更换一直是水力旋流器的一大难点。常规水力旋流器底流口是通过螺栓与筒体或锥体连接,由于底流摩擦明显,需要多次更换底流内衬结构,更换底流口需要将螺栓一个一个拆下来,拆卸很麻烦,很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换效率高的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该旋流器由圆筒体、锥形体、溢流管、进料管和底流口组成,所述的圆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相连接,圆筒体上方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的上端伸出圆筒体上方,所述的圆筒体的下方设有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设有一个或多个,锥形体相互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接,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中部设为底流口,其特征在于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外壁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卡接凸起,卡接凸起的上端面设为楔形,所述的底流口下方设有可更换的底流管,所述的底流管由底流壳体和底流内衬组成,底流内衬设在底流壳体内壁上,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上端设有与锥形体外壁上卡接凸起外壁直径相配合的外凸的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内壁上端均布设有与锥形体外壁的上卡接凸起相配合的下卡接凸起,所述的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设为与上卡接凸起上端面的楔形配合旋转锁紧的楔形,相邻的下卡接凸起之间的间隙设为上卡接凸起的插入间隙,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与连接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大于上卡接凸起的最小厚度,所述的锥形体的上卡接凸起通过插入间隙插入连接套内旋转使上卡接凸起的上端面与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的楔形配合锁紧,进而实现锥形管与底流管之间的快速更换。本技术所述的锥形体下端与连接套、底流壳体、底流内衬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垫,通过密封橡胶垫实现锥形体与锥形管的密封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锥形体的下端的底流口内径与底流管的底流内衬的内径相同,保证底流效果和底流内衬与底流口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本技术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中部设有环形支撑板,底流内衬设在环形支撑板的上方,底流内衬由单层内衬或多层内衬组成,增大耐磨性和可更换速度。本技术所述的单层内衬为橡胶内衬、碳化硅内衬或聚氨酯内衬,所述的多层内衬为橡胶内衬、碳化硅内衬或聚氨酯内衬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本技术由于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外壁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卡接凸起,卡接凸起的上端面设为楔形,所述的底流口下方设有可更换的底流管,所述的底流管由底流壳体和底流内衬组成,底流内衬设在底流壳体内壁上,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上端设有与锥形体外壁上卡接凸起外壁直径相配合的外凸的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内壁上端均布设有与锥形体外壁的上卡接凸起相配合的下卡接凸起,所述的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设为与上卡接凸起上端面的楔形配合旋转锁紧的楔形,相邻的下卡接凸起之间的间隙设为上卡接凸起的插入间隙,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与连接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大于上卡接凸起的最小厚度,所述的锥形体的上卡接凸起通过插入间隙插入连接套内旋转使上卡接凸起的上端面与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的楔形配合锁紧,进而实现锥形管与底流管之间的快速更换,所述的锥形体下端与连接套、底流壳体、底流内衬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垫,通过密封橡胶垫实现锥形体与锥形管的密封连接,所述的锥形体的下端的底流口内径与底流管的底流内衬的内径相同,保证底流效果和底流内衬与底流口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中部设有环形支撑板,底流内衬设在环形支撑板的上方,底流内衬由单层内衬或多层内衬组成,增大耐磨性和可更换速度,所述的单层内衬为橡胶内衬、碳化硅内衬或聚氨酯内衬,所述的多层内衬为橡胶内衬、碳化硅内衬或聚氨酯内衬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换效率高、密封性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最下端的锥形体与可更换底流管剖视图。图3是图1中最下端的锥形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是仰视图,3-2是主视图。图4是图1中可更换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1是主视图,4-2是俯视图,4-3是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最下端锥形体与可更换底流管之间旋转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该旋流器由圆筒体1、锥形体2、溢流管3、进料管4和底流口5组成,所述的圆筒体1的侧面与进料管4相连接,圆筒体1上方设有溢流管3,溢流管3的下端伸进圆筒体1内,溢流管3的上端伸出圆筒体1上方,所述的圆筒体1的下方设有锥形体2,所述的锥形体2设有一个或多个,锥形体2相互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接,最下端的锥形体2的下端中部设为底流口5,其特征在于最下端的锥形体2的下端外壁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卡接凸起6,卡接凸起的上端面设为楔形,所述的底流口5下方设有可更换的底流管7,所述的底流管7由底流壳体8和底流内衬9组成,底流内衬9设在底流壳体8内壁上,所述的底流壳体8的上端设有与锥形体2外壁上卡接凸起6外壁直径相配合的外凸的连接套10,所述的连接套10的内壁上端均布设有与锥形体2外壁的上卡接凸起6相配合的下卡接凸起11,所述的下卡接凸起11的下端面设为与上卡接凸起6上端面的楔形配合旋转锁紧的楔形,相邻的下卡接凸起11之间的间隙设为上卡接凸起6的插入间隙,下卡接凸起11的下端面与连接套10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大于上卡接凸起6的最小厚度,所述的锥形体2的上卡接凸起6通过插入间隙插入连接套10内旋转使上卡接凸起6的上端面与下卡接凸起11的下端面的楔形配合锁紧,进而实现锥形管与底流管7之间的快速更换,所述的锥形体2下端与连接套10、底流壳体8、底流内衬9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垫12,通过密封橡胶垫12实现锥形体2与锥形管的密封连接,所述的锥形体2的下端的底流口5内径与底流管7的底流内衬9的内径相同,保证底流效果和底流内衬9与底流口5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的底流壳体8的中部设有环形支撑板13,底流内衬9设在环形支撑板13的上方,底流内衬9由单层内衬或多层内衬组成,增大耐磨性和可更换速度,所述的单层内衬为橡胶内衬、碳化硅内衬或聚氨酯内衬,所述的多层内衬为橡胶内衬、碳化硅内衬或聚氨酯内衬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可更换的底流管7安装在最下端的锥形体2下方,通过锥形体2外壁的上卡接凸起6插入可更换底流管7中底流壳体8上端连接套10内壁的下卡接凸起11之间的插入间隙内,然后旋转底流壳体8,将上卡接凸起6旋转进入下卡接凸起11下端,由于下卡接凸起11的下端面与连接套10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大于上卡接凸起6的最小厚度,使上卡接凸起6锁紧在下卡接凸起11下方,当需要进行更换时,逆向旋转底流壳体8,将上卡接凸起6旋转出,进而向下拉出底流壳体8,对底流壳体8内的底流内衬9进行更换,可实现快速更换,将常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该旋流器由圆筒体、锥形体、溢流管、进料管和底流口组成,所述的圆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相连接,圆筒体上方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的上端伸出圆筒体上方,所述的圆筒体的下方设有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设有一个或多个,锥形体相互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接,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中部设为底流口,其特征在于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外壁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卡接凸起,卡接凸起的上端面设为楔形,所述的底流口下方设有可更换的底流管,所述的底流管由底流壳体和底流内衬组成,底流内衬设在底流壳体内壁上,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上端设有与锥形体外壁上卡接凸起外壁直径相配合的外凸的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内壁上端均布设有与锥形体外壁的上卡接凸起相配合的下卡接凸起,所述的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设为与上卡接凸起上端面的楔形配合旋转锁紧的楔形,相邻的下卡接凸起之间的间隙设为上卡接凸起的插入间隙,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与连接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大于上卡接凸起的最小厚度,所述的锥形体的上卡接凸起通过插入间隙插入连接套内旋转使上卡接凸起的上端面与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的楔形配合锁紧,进而实现锥形管与底流管之间的快速更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更换底流口的旋流器,该旋流器由圆筒体、锥形体、溢流管、进料管和底流口组成,所述的圆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相连接,圆筒体上方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的上端伸出圆筒体上方,所述的圆筒体的下方设有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设有一个或多个,锥形体相互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接,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中部设为底流口,其特征在于最下端的锥形体的下端外壁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卡接凸起,卡接凸起的上端面设为楔形,所述的底流口下方设有可更换的底流管,所述的底流管由底流壳体和底流内衬组成,底流内衬设在底流壳体内壁上,所述的底流壳体的上端设有与锥形体外壁上卡接凸起外壁直径相配合的外凸的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内壁上端均布设有与锥形体外壁的上卡接凸起相配合的下卡接凸起,所述的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设为与上卡接凸起上端面的楔形配合旋转锁紧的楔形,相邻的下卡接凸起之间的间隙设为上卡接凸起的插入间隙,下卡接凸起的下端面与连接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大于上卡接凸起的最小厚度,所述的锥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鹏刘翔泳齐加刚邱冠周林晓峰祝礼明卢涛张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