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9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设备本体放置在推车本体上,方便移动,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及滚轮,设备本体也方便转运移动,分流板可有效减缓水流流速,水流流入分流槽内,经过分流槽底部的网体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经过滤网Ⅰ及滤网Ⅱ再次过滤,分流板上方因水流流向可能会有部分淤泥蓄积在分流板上方右侧位置,可从出泥管Ⅰ处收集,滤网Ⅰ上方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Ⅱ处收集,滤网Ⅰ及滤网Ⅱ间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Ⅲ处收集,所述进水管、出泥管Ⅰ、出泥管Ⅱ、出泥管Ⅲ、出水管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口位于设备本体的内壁上,水流和淤泥的流出速度快,流出也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水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节约用水、节约能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家庭及办公场所轻污染的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再利用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课题,污水中一般携带有固体废物,需要进行过滤处理,现有的水处理设备,存在设备复杂、占用空间大、工艺复杂等问题,国内目前现有的中水处理设备大都是传统的工艺模式,能耗高和材料耗量高,处理效果有限,现有的处理设备体积较大,搬运不方便,在有安装需要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设备本体放置在推车本体上,方便移动,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及滚轮,设备本体也方便转运移动,可根据需要移动至处理需要的位置,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可有效减缓水流流速,水流流入分流槽内,经过分流槽底部的网体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经过滤网Ⅰ及滤网Ⅱ再次过滤,分流板上方因水流流向可能会有部分淤泥蓄积在分流板上方右侧位置,可从出泥管Ⅰ处收集,滤网Ⅰ上方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Ⅱ处收集,滤网Ⅰ及滤网Ⅱ间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Ⅲ处收集,所述进水管、出泥管Ⅰ、出泥管Ⅱ、出泥管Ⅲ、出水管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口位于设备本体的内壁上,水流和淤泥的流出速度快,流出也更彻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同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推车本体、支脚、滑轮、正面板、连接扣、推杆、设备本体,所述推车本体为方形槽状结构,支脚设置在推车本体底部,滑轮设置在支脚底部,所述正面设置在推车本体正面,通过连接扣与推车本体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推车本体左侧,设备本体放置在推车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滚轮,设备本体左侧设置有进水管,设备本体顶部设置有盖体,设备本体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Ⅰ,所述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滤网Ⅰ、滤网Ⅱ,所述分流板横向设置在设备本体内部,分流板底部设置有分流槽,分流槽底面设置有网体,所述滤网Ⅰ位于分流板下方,滤网Ⅱ位于滤网Ⅰ下方,所述设备本体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Ⅱ、出泥管Ⅲ,所述出泥管Ⅱ位于滤网Ⅰ上方,出泥管Ⅲ位于滤网Ⅰ与滤网Ⅱ之间,所设备本体左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正面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扣。所述分流槽是从分流板顶面敞口向下的方形槽体,分流槽设置有至少四个。所述分流槽底面网体的网孔孔径大于滤网Ⅰ的网孔孔径,滤网Ⅱ本身为滤布结构。所述进水管、出泥管Ⅰ、出泥管Ⅱ、出泥管Ⅲ、出水管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口位于设备本体的内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设备本体放置在推车本体上,方便移动,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及滚轮,设备本体也方便转运移动,可根据需要移动至处理需要的位置,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可有效减缓水流流速,水流流入分流槽内,经过分流槽底部的网体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经过滤网Ⅰ及滤网Ⅱ再次过滤,分流板上方因水流流向可能会有部分淤泥蓄积在分流板上方右侧位置,可从出泥管Ⅰ处收集,滤网Ⅰ上方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Ⅱ处收集,滤网Ⅰ及滤网Ⅱ间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Ⅲ处收集,所述进水管、出泥管Ⅰ、出泥管Ⅱ、出泥管Ⅲ、出水管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口位于设备本体的内壁上,水流和淤泥的流出速度快,流出也更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车本体、2-支脚、3-滑轮、4-正面板、5-连接扣、6-推杆、7-设备本体、8-底部支脚、9-滚轮、10-进水管、11-盖体、12-出泥管Ⅰ、13-分流板、14-分流槽、15-网体、16-滤网Ⅰ、17-滤网Ⅱ、18-出泥管Ⅱ、19-出泥管Ⅲ、2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如图1-2所示,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推车本体1、支脚2、滑轮3、正面板4、连接扣5、推杆6、设备本体7,所述推车本体1为方形槽状结构,支脚2设置在推车本体1底部,滑轮3设置在支脚2底部,所述正面板4设置在推车本体1正面,通过连接扣5与推车本体1连接,所述正面板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扣5,所述推杆6设置在推车本体1左侧,设备本体7放置在推车本体1上,所述设备本体7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8、滚轮9,设备本体7左侧设置有进水管10,设备本体7顶部设置有盖体11,设备本体7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Ⅰ12,所述设备本体7内部设置有分流板13、滤网Ⅰ16、滤网Ⅱ17,所述分流板13横向设置在设备本体7内部,分流板13底部设置有分流槽14,分流槽14底面设置有网体15,所述分流槽14是从分流板13顶面敞口向下的方形槽体,分流槽14设置有至少四个,所述滤网Ⅰ16位于分流板13下方,滤网Ⅱ17位于滤网Ⅰ16下方,所述分流槽14底面网体15的网孔孔径大于滤网Ⅰ16的网孔孔径,滤网Ⅱ17本身为滤布结构,所述设备本体7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Ⅱ18、出泥管Ⅲ19,所述出泥管Ⅱ18位于滤网Ⅰ16上方,出泥管Ⅲ19位于滤网Ⅰ16与滤网Ⅱ17之间,所设备本体7左侧设置有出水管20,所述进水管10、出泥管Ⅰ12、出泥管Ⅱ18、出泥管Ⅲ19、出水管20与设备本体7的连接口位于设备本体7的内壁上。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设备本体2放置在推车本体1上,方便移动,推车本体1正面设置有正面板4,正面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扣5,从连接扣5处将正面板4拆下,将设备本体7移出,设备本体7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8及滚轮9,设备本体7也方便转运移动,可根据需要移动至处理需要的位置,设备本体7内部设置有分流板13,分流板13可有效减缓水流流速,水流流入分流槽14内,分流槽14是从分流板13顶面敞口向下的方形槽体,分流槽14设置有至少四个,污水进入后可顺着分流板13流入分流槽14内,分流槽14底面网体15的网孔孔径大于滤网Ⅰ16的网孔孔径,滤网Ⅱ17本身为滤布结构,经过分流槽14底部的网体15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经过滤网Ⅰ16及滤网Ⅱ17再次过滤,分流板13上方因水流流向可能会有部分淤泥蓄积在分流板13上方右侧位置,可从出泥管Ⅰ12处收集,滤网Ⅰ16上方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Ⅱ18处收集,滤网Ⅰ16及滤网Ⅱ17间的淤泥可从出泥管Ⅲ19处收集,所述进水管10、出泥管Ⅰ12、出泥管Ⅱ18、出泥管Ⅲ19、出水管20与设备本体7的连接口位于设备本体7的内壁上,水流和淤泥的流出速度快,流出也更彻底。使用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时,将设备本体7利用推车运送至指定位置,将设备本体7从正面板4处移动下,进水管10与排污管连接,污水从进水管10流入,污水通过分流板13分流过滤后经过滤网Ⅰ16及滤网Ⅱ17过滤后从出水管20流出收集,出泥管Ⅰ12、出泥管Ⅱ18、出泥管Ⅲ19外端连接有抽吸泵,在污水过滤操作完成后,利用抽吸泵将淤泥抽出,后可打开盖体11清理分流槽14内的固体废物。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推车本体、支脚、滑轮、正面板、连接扣、推杆、设备本体,所述推车本体为方形槽状结构,支脚设置在推车本体底部,滑轮设置在支脚底部,所述正面设置在推车本体正面,通过连接扣与推车本体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推车本体左侧,设备本体放置在推车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滚轮,设备本体左侧设置有进水管,设备本体顶部设置有盖体,设备本体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Ⅰ,所述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滤网Ⅰ、滤网Ⅱ,所述分流板横向设置在设备本体内部,分流板底部设置有分流槽,分流槽底面设置有网体,所述滤网Ⅰ位于分流板下方,滤网Ⅱ位于滤网Ⅰ下方,所述设备本体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Ⅱ、出泥管Ⅲ,所述出泥管Ⅱ位于滤网Ⅰ上方,出泥管Ⅲ位于滤网Ⅰ与滤网Ⅱ之间,所设备本体左侧设置有出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推车本体、支脚、滑轮、正面板、连接扣、推杆、设备本体,所述推车本体为方形槽状结构,支脚设置在推车本体底部,滑轮设置在支脚底部,所述正面设置在推车本体正面,通过连接扣与推车本体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推车本体左侧,设备本体放置在推车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脚、滚轮,设备本体左侧设置有进水管,设备本体顶部设置有盖体,设备本体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Ⅰ,所述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滤网Ⅰ、滤网Ⅱ,所述分流板横向设置在设备本体内部,分流板底部设置有分流槽,分流槽底面设置有网体,所述滤网Ⅰ位于分流板下方,滤网Ⅱ位于滤网Ⅰ下方,所述设备本体右侧设置有出泥管Ⅱ、出泥管Ⅲ,所述出泥管Ⅱ位于滤网Ⅰ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高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普优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