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银洲专利>正文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82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属于抗疲劳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颈肩牵引带、下肢牵引带和上体牵引带,所述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所述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施力大小,依靠自身的下肢施加牵引力,上体牵引带和颈肩牵引带对身体进行牵引约束,使人体上体的肌肉在不做功的情况下即可收紧核心,从而减少肌肉的对抗作用,达到减少疲劳、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本技术属于抗疲劳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技术介绍
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43%的人每天在办公室至少坐8个小时,却很少有人主动锻炼,只有31%的人偶尔伸伸懒腰,27%的人走出办公室散会儿步,超过30%的人在休息时选择了玩电脑游戏、上休闲网站。久坐时,人体大部分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人体重心分散,为了维持坐姿,部分肌肉长期处于张紧状态,使人产生疲劳。同时人体的重量会较集中地压在腰骶部,这种压力分布不均衡易引起腰背肌肉劳损并疼痛,长期如此甚至可致椎间盘组织弹性减退和脊柱骨质增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旨在解决人体的肌肉长期处于张紧状态下使人体产生疲劳,继而容易引起腰背肌肉劳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包括: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以及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还与所述颈肩牵引带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用于沿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或所述下肢牵引带滑动;或者,所述上体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下肢牵引带固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下肢牵引带形成下肢容纳空间,所述下肢容纳空间具有一个或两个。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下肢牵引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足蹬组件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足蹬组件包括脚踏板、伸缩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包括用于环绕于腰部的腰部牵引带,所述腰部牵引带与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还包括:胸肋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的胸肋位置,所述胸肋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肢牵引带的两侧连接;以及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颈部后侧下方,一端与所述胸肋牵引带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颈肩牵引带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二调节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包括:腰部牵引带,用于环绕于腰部,且与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以及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颈部后侧下方,一端与所述颈肩牵引带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带还与所述腰部牵引带的中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颈肩牵引带上设置有按摩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抗疲劳牵拉装置使得人体下肢可通过下肢牵引带向颈肩牵引带和上体牵引带施加拉力,人体颈部后侧和背部后侧受力,上体牵引带和颈肩牵引带对身体进行牵引约束,使人体的核心收紧,身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即能维持坐姿,从而减少肌肉的对抗作用,达到减少疲劳、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同时,对颈椎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曲进行自我治疗,使颈椎颈肩等部位得到自我按摩,改善颈椎的局部血液循环,对颈椎疾病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本装置方便携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技术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下肢的牵引力大小能够根据使用者自身需要自行调节,使用舒适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后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足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八提供的按摩枕的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八提供的按摩枕的后视图。图中:1、按摩装置;1-1、头部固定垫;1-2、颈椎保护垫;1-3、颈椎反曲度支架;1-4、肩部固定垫;2、颈肩牵引带;3、第一连接扣;4、上体牵引带;4-1、腰部牵引带;5、连接套;6、下肢牵引带;6-1、第二连接扣;7、下肢保护套;8、第一连接件;9、外衣;10、胸肋牵引带;11、第一调节扣;12、第三连接扣;13、连接带;13-1、第二调节扣;14、第四连接扣;15、腰封;15-1、固定带;16、收纳袋;17、粘扣;19、第二连接件;20、内管;20-1、定位钮;21、外管;21-1、定位孔;22、脚踏板;23、锁紧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进行说明。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包括颈肩牵引带2、上体牵引带4和下肢牵引带6;上体牵引4带用于对人体上部躯干进行约束。颈肩牵引带2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上体牵引带4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下肢牵引带6分别与颈肩牵引带2和上体牵引带4连接,下肢牵引带6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颈肩牵引带2和上体牵引带4提供牵引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抗疲劳牵拉装置使得人体下肢可通过下肢牵引带向颈肩牵引带和上体牵引带施加拉力,人体颈部后侧和背部后侧受力,上体牵引带和颈肩牵引带对身体进行牵引约束,使人体的核心收紧,身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即能维持坐姿,从而减少肌肉的对抗作用,达到减少疲劳、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同时,对颈椎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曲进行自我治疗,使颈椎颈肩等部位得到自我按摩,改善颈椎的局部血液循环,对颈椎疾病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实施例二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与下肢牵引带6为一体结构或颈肩牵引带2与下肢牵引带6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上体牵引带4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n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以及/n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
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以及
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还与所述颈肩牵引带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用于沿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或所述下肢牵引带滑动;或者,所述上体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下肢牵引带固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牵引带形成下肢容纳空间,所述下肢容纳空间具有一个或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牵引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足蹬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蹬组件包括脚踏板、伸缩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脚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银洲
申请(专利权)人:夏银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