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铲式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80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铲式担架,包括通过锁定装置连接的担架支杆和分别铰接于两个担架支杆上相互对称的多个铲板机构,担架支杆包括依次通过铰接机构连接的三段支杆部,铰接机构包括分别套接于相邻两段支杆部上顶部呈铰接状的固定块,套接于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底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和用于卡置定位块的限位块,定位块与限位块连接部通过插销固定连接,沿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连接杆与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呈40°‑50°,通过铰接机构可进行折叠便于携带,对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将具有连接杆的两端支杆部进行折叠,将两根连接杆的装配孔对接,并通过插销固定,使无法平卧的患者能够将背部竖直靠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铲式担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铲式担架。
技术介绍
现有担架只适用于能平卧位的患者,对于不能平卧,需要端坐卧位或狭窄楼道时无法用铲式担架抬下楼,只能用楼梯担架,很多地区救护车配备楼梯担架,但在没有见到患者时我们都无法准确判断出换作者病情需不需要楼梯担架,况且目前不是每个救护车都配备有楼梯担架,除非提前告知或提前预判需要楼梯担架才会携带。再者救护车同时配备铲式担架和楼梯担架,不仅会造成成本高,还会占用原本空间就不太充裕的救护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现有铲式无法进行患者体位调节且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且可调节患者依靠体位的铲式担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铲式担架,包括两端通过锁定装置连接的一组担架支杆和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担架支杆上相互对称的多个铲板机构,所述担架支杆包括依次通过铰接机构连接的三段支杆部,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分别套接于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顶部呈铰接状的固定块,套接于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底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和用于卡置所述定位块的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块连接部通过插销固定连接,沿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呈40°-50°,通过铰接机构可进行折叠便于携带,对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将具有连接杆的两端支杆部进行折叠,将两根连接杆的装配孔对接,并通过插销固定,使无法平卧的患者能够将背部竖直靠置。进一步地,所述铲板机构包括与所述呈圆柱状的支杆部进行连接的中空连接块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侧壁上的铲板,沿所述连接块顶部外壁面上设置有挂扣,位于一组所述担架支杆上相互对称的两个铲板机构通过绕设于所述挂扣上的松紧固定带进行连接,通过两侧的担架支杆进行对接,使铲板位于患者身体底部,并通过松紧带对患者进行固定转运,使用方便简单。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顶部外壁面位于所述挂扣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孔,与所述连接块铰接的支杆部环绕其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连接块的限位孔与所述支杆部的通孔通过卡接块进行扦插固定,可通过转动铲板机构调节旋转对位,并通过卡接块进行固定,实现对无法平卧的患者一侧的体位调节,使其更加舒适。优选的,所述铲板采用碳纤维医疗板制成,可直接放置在X光装置上进行拍摄,以此避免频繁搬运病人,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轻量的材质减轻担架自身重量,节省人力,提升患者舒适度。优选的,一组所述担架支杆上位于所述锁定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摩擦面,增加抬拉处的防滑设置,避免医护人员转运患者时出现手滑掉落造成意外伤害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铰接机构实现本担架可进行折叠携带,同时一个担架可进行翻折适用于无法平卧的病人,提高了实用性,大大节省了成本及空间。2、通过两侧的担架支杆进行对接,使铲板位于患者身体底部,并通过松紧带对患者进行固定转运,使用方便简单。3、通过转动铲板机构调节旋转对位,并通过卡接块进行固定,实现对无法平卧的患者一侧的体位调节,使其更加舒适。4、碳纤维制成的铲板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穿透X光,以此避免频繁搬运病人,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轻量的材质减轻担架自身重量,节省人力,提升患者舒适度。5、增加抬拉处的防滑设置,避免医护人员转运患者时出现手滑掉落造成意外伤害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铲式担架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铰接机构扣合使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铰接机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铲板机构装配拆分图;附图标记说明:1、锁定装置;2、担架支杆;201、支杆部;2011、通孔;3、固定块;301、定位块;302、限位块;303、插销;304、连接杆;202、连接块;2021、限位孔;203、铲板;204、挂扣;205、松紧固定带;206、卡接块;207、摩擦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铲式担架,包括两端通过锁定装置1连接的一组担架支杆2和分别铰接于两个担架支杆2上相互对称的六个铲板203机构,担架支杆2包括依次通过铰接机构连接的三段支杆部201,每段支杆部201上铰接有一铲板203机构,铰接机构包括分别套接于相邻两段支杆部201上顶部呈铰接状的固定块3,固定块3与直杆部进行焊接连接,套接于相邻两段支杆部201上的固定块3底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301和用于卡置定位块301的限位块302,定位块301内设置有凹槽,限位块302延伸出有卡置进凹槽的凸块,同时凹槽侧壁开设有与凸块内通孔2011相匹配的插孔,定位块301与限位块302连接部通过插销303固定连接,沿一端两段相邻两段支杆部201上的固定块3顶部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304,连接杆304远离链接固定块3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孔,连接杆304与固定块3顶部外壁面呈45°,通过铰接机构能够将担架支杆2进行折叠,方便携带,同时,对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将具有连接杆304的两端支杆部201进行折叠,将两根连接杆304的装配孔对接,并通过插销303固定,使无法平卧的患者能够将背部竖直靠置,同时进行翻折的一端锁定装置1两侧可设置铰接的提手,便于医护人员抬动患者,节省人力,一个担架适用于多种体位要求的病人,大大节省了制造成本和放置空间。实施例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铲板203机构包括与呈圆柱状的支杆部201进行连接的中空连接块202和设置于连接块202侧壁上的铲板203,沿连接块202顶部外壁面上中部设置有挂扣204,位于一组担架支杆2上相互对称的两个铲板203机构通过绕设于挂扣204上的松紧固定带205进行连接,通过两侧的担架支杆2进行对接,使铲板203位于患者身体底部,并通过松紧带对患者进行固定转运,使用方便简单。实施例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块202顶部外壁面位于挂扣204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孔2021,与连接块202铰接的支杆部201环绕其侧壁设置有与限位孔2021相配合的通孔2011,连接块202的限位孔2021与支杆部201的通孔2011通过卡接块206进行扦插固定,可通过转动铲板203机构调节旋转对位,并通过卡接块206进行固定,实现对无法平卧的患者一侧的体位调节,使其更加舒适,患者可侧卧将背部依靠在抬起的铲板203上,避免伤口触碰担架而感到不适。实施例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1所示,铲板203采用碳纤维医疗板制成,可直接放置在X光装置上进行拍摄,以此避免频繁搬运病人,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轻量的材质减轻担架自身重量,节省人力,提升患者舒适度。实施例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1所示,一组担架支杆2上位于锁定装置1的两侧均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铲式担架,包括两端通过锁定装置连接的一组担架支杆和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担架支杆上相互对称的多个铲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支杆包括依次通过铰接机构连接的三段支杆部,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分别套接于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顶部呈铰接状的固定块,套接于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底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和用于卡置所述定位块的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块连接部通过插销固定连接,沿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呈4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铲式担架,包括两端通过锁定装置连接的一组担架支杆和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担架支杆上相互对称的多个铲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支杆包括依次通过铰接机构连接的三段支杆部,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分别套接于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顶部呈铰接状的固定块,套接于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底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和用于卡置所述定位块的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块连接部通过插销固定连接,沿所述相邻两段支杆部上的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块顶部外壁面呈4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杆部进行连接的中空连接块和设置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梦莎陈瑶陈成曾燕丽林媛静肖露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