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5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包括采血针针管和针头,还包括第一针帽、第二针帽和第三针帽,所述针头设置在采血针针管的端部,所述针头外圈处设置有第一针帽,所述第一针帽与针头卡套配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帽与第三针帽设置在采血针针管的端部且与采血针针管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针帽与第三针帽相对应地设置在针头的两侧。先取下第一针帽,将第二针帽、第三针帽拨动远离针头,将针头插入动脉中进行血样采集,完成后将第二针帽、第三针帽向着针头靠近合拢,在将其贴近扣紧,完成对针头的回套,避免了人手靠近针头的尖端部位,在针头的侧面即可完成回套,能避免刺伤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
技术介绍
动脉采血,主要是为了进行血气分析的检查,了解机体氧的供应及酸碱平衡的情况,也是抢救危重患者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行血气分析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衡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2、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3、心肺复苏后的患者的继续监测,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治疗。针刺伤的防护一直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的采血针装置只有一个保护罩,这种保护罩在抽血前就需要去除,如技术专利CN208065184U公开的一种儿科采血用防针刺伤装置,通过设置遮挡的针筒,减少了人体接触针头的机会,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但是采集动脉血后需要回套针头,防止刺伤回收医疗垃圾的人员,注射过程中有时也许进行采血针的针帽回套,由于采血针头锐利,现有的采血针回套的针冒口径细小,极易发生针刺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采血后针帽回套时,容易发生刺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包括采血针针管和针头,还包括第一针帽、第二针帽和第三针帽,所述针头设置在采血针针管的端部,所述针头外圈处设置有第一针帽,所述第一针帽与针头卡套配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帽与第三针帽设置在采血针针管的端部且与采血针针管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针帽与第三针帽相对应地设置在针头的两侧,所述第二针帽与第三针帽朝向针头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内凹状结构,第一针帽、第二针帽和第三针帽均略长于针头,所述第二针帽与第三针帽的内径大于针头的外径。优选的,所述采血针针管的端部设置有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二针帽、第三针帽上与采血针针管相连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针帽、第三针帽均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内部且与滑槽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针帽朝向针头的一面上设置有侧卡扣,所述第三针帽朝向针头的一面上设置有侧卡槽,所述侧卡扣和侧卡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侧卡扣和侧卡槽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间形成卡接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针帽远离采血针针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端卡扣,所述第三针帽远离采血针针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端卡槽,所述端卡扣至少设置有两个且与端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端卡扣与端卡槽相互间形成卡接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计了第二针帽和第三针帽,分别位于针头的侧部,在采血后可以从针头的侧部向中间滑动靠拢,最后彼此合上,将针头包裹在其中,免去了通过针头尖端回套的操作,有效的避免了针帽回套时易刺伤手部的问题。2、通过设计了相互卡接配合的侧卡扣和侧卡槽、端卡扣与端卡槽,使得第二针帽和第三针帽紧密合拢并锁死,有效的避免了针帽松动,出现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视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图中:1、采血针针管;2、针头;3、第一针帽;4、第二针帽;41、侧卡扣;42、端卡扣,5、第三针帽;51、侧卡槽;52、端卡槽;6、滑槽;7、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包括采血针针管1和针头2,还包括第一针帽3、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所述针头2设置在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所述针头2外圈处设置有第一针帽3,所述第一针帽3与针头2卡套配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设置在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且与采血针针管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相对应地设置在针头2的两侧,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朝向针头2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内凹状结构,第一针帽3、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均略长于针头2,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的内径大于针头2的外径。使用时,先取下第一针帽3,将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拨动远离针头2,使其位于采血针针管1的侧部,将针头2插入动脉中进行血样采集,抽动针栓完成采集,随后抽出针头2,将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向着针头2靠近合拢,在将其贴近扣紧,完成对针头2的回套,避免了人手靠近针头2的尖端部位,在针头2的侧面即可完成回套,能避免刺伤的发生,可人员形成良好的保护。请参阅图1所示,为了便于卡住连接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所述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设置有滑槽6。请参阅图6所示,为了便于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与采血针针管1上的连接和移动,所述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上与采血针针管1相连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与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均一体成型。请参阅图4-5所示,为了便于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与采血针针管1上的灵活运动工作,所述滑块7设置在滑槽6内部且与滑槽6滑动配合。请参阅图4-6所示,为了便于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所述第二针帽4朝向针头2的一面上设置有侧卡扣41,所述第三针帽5朝向针头2的一面上设置有侧卡槽51,所述侧卡扣41和侧卡槽5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侧卡扣41和侧卡槽51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间形成卡接配合。请参阅图4-6所示,为了便于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所述第二针帽4远离采血针针管1的一端上设置有端卡扣42,所述第三针帽5远离采血针针管1的一端上设置有端卡槽52,所述端卡扣4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与端卡槽52一一对应,所述端卡扣42与端卡槽52相互间形成卡接配合。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取下第一针帽3,将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拨动远离针头2,使其位于采血针针管1的侧部,将针头2插入动脉中进行血样采集,抽动针栓完成采集,随后抽出针头2,将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向着针头2靠近合拢,在将其贴近扣紧,完成对针头2的回套,避免了人手靠近针头2的尖端部位,在针头2的侧面即可完成回套,能避免刺伤的发生,可人员形成良好的保护。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靠着滑块7在滑槽6中的滑动,实现在采血针针管1上的移动,侧卡扣41和侧卡槽51、端卡扣42与端卡槽52相互间一一对应,且能够紧密卡接,使得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固定住,不会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包括采血针针管(1)和针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针帽(3)、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所述针头(2)设置在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所述针头(2)外圈处设置有第一针帽(3),所述第一针帽(3)与针头(2)卡套配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设置在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且与采血针针管(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相对应地设置在针头(2)的两侧,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朝向针头(2)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内凹状结构,第一针帽(3)、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均略长于针头(2),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的内径大于针头(2)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包括采血针针管(1)和针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针帽(3)、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所述针头(2)设置在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所述针头(2)外圈处设置有第一针帽(3),所述第一针帽(3)与针头(2)卡套配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设置在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且与采血针针管(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相对应地设置在针头(2)的两侧,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朝向针头(2)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内凹状结构,第一针帽(3)、第二针帽(4)和第三针帽(5)均略长于针头(2),所述第二针帽(4)与第三针帽(5)的内径大于针头(2)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针针管(1)的端部表面上设置有滑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防刺伤型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帽(4)、第三针帽(5)上与采血针针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贝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