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防护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60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式防护衣,包括:本体,其包括可内穿的上衣、设置在所述上衣一端与所述上衣一体成型的帽子、以及设置所述上衣另一端以防止漏气的第一束紧带;所述帽子设有与医护人员面部对应设置的开口;可视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上,以覆盖医护人员整个面部;充气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衣背面以位于医护人员的腰背部,并与所述上衣的内侧连通,以向所述上衣内侧充气供医护人员呼吸。该充气式防护衣具有使用便捷、功能多样化、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防护衣
本技术涉及防护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气式防护衣。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防护衣,通常包括上衣、以及帽子;使用该防护衣进行标准预防时,医护人员需要戴口罩、护目镜或面屏。工作时间长后,护目镜容易起雾,导致视野不清,无法看清物品和进行精细操作;戴防护口罩,因对过滤性要求高,工作人员呼吸费力,同时口罩的边缘长时间压迫面部,容易引起压痕或压疮,当工作人员与他人说话时,因受口罩的阻隔,导致音量过小,讲话时需要大喊来提高音量来进行语言沟通;此外,由于防护衣透气性差,长时间工作工作人员出汗,无法快速排汗,导致内衣与防护衣粘在一起,引起工作人员身体不舒适。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特设计本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护衣。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充气式防护衣,包括:本体,其包括可内穿的上衣、设置在所述上衣一端与所述上衣一体成型的帽子、以及设置所述上衣另一端以防止漏气的第一束紧带;所述帽子设有与医护人员面部对应设置的开口;可视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上,以覆盖医护人员整个面部;充气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衣背面以位于医护人员的腰背部,并与所述上衣的内侧连通,以向所述上衣内侧充气供医护人员呼吸。优选地,所述充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束紧带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衣的背面;所述充气组件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束紧带连接于所述上衣上以及充入气体的充气过滤装置,与所述充气过滤装置连接并与所述上衣内侧连通的输气管;所述上衣的中部或者上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输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优选地,所述上衣与所述第一束紧带对应设置的一段设有以在所述第一束紧带束紧时向人体贴合以加强所述上衣内侧的气密性的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人体贴合的一侧为弹性体。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衣内侧的压力预警组件;所述压力预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衣内侧以检测所述上衣内侧气压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以在所述上衣内侧压力低于或者高于设定压力时报警的报警器。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衣上的排气组件;所述上衣包括出气口,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口的排气阀;所述出气口上设有过滤气体的过滤网。优选地,还包括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帽子中以佩戴于医护人员头部使得帽子内侧留有间隙的头部支架;和/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部支架上以供医护人员通讯的通讯装置;和/或,设置在所述上衣背面并伸入所述帽子中向医护人员输送营养物质的营养输送装置。优选地,所述营养输送装置包括储液瓶、以及一端与所述储液瓶连接并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帽子设置的输送管;和/或,所述通讯装置包括蓝牙耳机或者对讲机。优选地,所述充气式防护衣将所述可视窗与所述帽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拉链或者魔术贴。优选地,所述上衣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袖体;所述袖体的袖口处设有第二束紧带,和/或所述袖体的上部设有第三束紧带。优选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上衣外围与所述本体配合防护的一次性防护服。实施本技术的充气式防护衣,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充气式防护衣通过将覆盖医护人员整个面部的可视窗罩设于帽子的开口,再通过在上衣背面为位于医护人员的腰背部设置与上衣内侧连通的充气组件,并通过上衣另一端的第一束紧带束紧避免漏气,从而可向上衣内侧充气供医护人员呼吸,从而使得医护人员无需佩戴口罩即可避免被病毒、细菌等感染,并可避免给医护人员呼吸带来困难,避免可视窗起雾,且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沟通,便于医护人员快速排汗。该充气式防护衣具有使用便捷、功能多样化、安全性能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充气式防护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充气式防护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充气式防护衣的充气过滤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充气式防护衣的头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充气式防护衣的压力检测电路图;图6是图1所示充气式防护衣的报警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充气式防护衣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充气式防护衣可供医护人员防疫使用,其可用于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使用该充气式防护衣进行防疫时,可无需佩戴口罩,且呼吸便捷、顺畅,具有使用便捷、功能多样化、安全性能高的优点。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气式防护衣可以内穿,与常规一次性防护服配套使用。如图1及图2所示,该充气式防护衣可包括本体10、可视窗20、连接组件30、以及充气组件40。该本体10为连体衣,其可供医护人员穿至身上,并包裹医护人员,其可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对医护人员起到防护。该可视窗20可设置于本体10上,其可覆盖于医护人员整个面部,以供医护人员视线穿出,并且可避免病毒、细菌感染医护人员。该连接组件可设置在该可视窗20与该本体10之间,其可用于将该可视窗20和该本体10可拆卸连接。该充气组件40可设置在该本体10上,其可给该本体10充气,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呼吸。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10可包括上衣11、帽子12以及第一束紧带13。该上衣11可覆盖于医护人员的上身,其可内穿,使用时,其外围还可套设与该本体10配合防护的充气式防护衣。该帽子12可设置于该上衣11的另一端,其可包裹医护人员的头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衣11以及帽子12可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气式防护衣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该本体10可采用耐酸耐腐蚀材料制成,具体地,其可采用耐酸耐腐蚀的橡胶、硅胶、涤纶、或者棉纶制成。该上衣11、以及帽子12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10可采用透气材料制成,以便于本体10中的气体透出,进而可便于医护人员快速排汗。该第一束紧带13可设置于该上衣11另一端,具体地,其可固定设置于该上衣11的另一端,也可以与该上衣11可拆卸连接,其可在束紧时,防止该上衣11从该下部开口漏气。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衣11可包括主体部111以及袖体112。该上衣11上可设置进气孔1112以及出气孔;该进气孔1112和该出气孔可设置在该主体部111的背部,该出气孔可位于该主体部111的上部,该进气孔112可上衣11的上部或者中部,且位于该出气孔的下方,且其可靠近该主体部111一侧设置。该袖体112可设置于该主体部111两侧,其可供医护人员的手臂穿设。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帽子12设有开口121,该开口121与医护人员的面部对应设置,其形状以及尺寸与医护人员的面部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束紧带13的结构可以为类似血压计的袖带结构,其可包括带子本体以及设置在该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防护衣,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0),其包括可内穿的上衣(11)、设置在所述上衣(11)一端与所述上衣(11)一体成型的帽子(12)、以及设置所述上衣(11)另一端以防止漏气的第一束紧带(13);所述帽子(12)设有与医护人员面部对应设置的开口(121);/n可视窗(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121)上,以覆盖医护人员整个面部;/n充气组件(4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衣(11)背面以位于医护人员的腰背部,并与所述上衣(11)的内侧连通,以向所述上衣(11)内侧充气供医护人员呼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防护衣,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其包括可内穿的上衣(11)、设置在所述上衣(11)一端与所述上衣(11)一体成型的帽子(12)、以及设置所述上衣(11)另一端以防止漏气的第一束紧带(13);所述帽子(12)设有与医护人员面部对应设置的开口(121);
可视窗(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121)上,以覆盖医护人员整个面部;
充气组件(4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衣(11)背面以位于医护人员的腰背部,并与所述上衣(11)的内侧连通,以向所述上衣(11)内侧充气供医护人员呼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防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40)通过所述第一束紧带(13)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衣(11)的背面;
所述充气组件(40)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束紧带(13)连接于所述上衣(11)上以及充入气体的充气过滤装置(41),与所述充气过滤装置(41)连接并与所述上衣(11)内侧连通的输气管(42);
所述上衣(11)的中部或者上部设有进气口(1111),所述输气管(42)与所述进气口(11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防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1)与所述第一束紧带(13)对应设置的一段设有以在所述第一束紧带(13)束紧时向人体贴合以加强所述上衣(11)内侧的气密性的气囊;
所述气囊与所述人体贴合的一侧为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防护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衣(11)内侧的压力预警组件(60);
所述压力预警组件(60)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衣(11)内侧以检测所述上衣(11)内侧气压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以在所述上衣(11)内侧压力低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佳潘松成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