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鸿辉专利>正文

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56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包括笼体,所述笼体通过一中隔网将所述笼体分隔成左捕鼠室及右捕鼠室,所述右捕鼠室的前端开口,所述右捕鼠室前侧的顶部铰接有一前门板,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所述挂钩抵住所述前门板后侧的底部,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所述笼体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所述把手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生产、修理与维护,触发机构结构巧妙合理、触发灵敏,老鼠从四周的任一方向触碰吊钩上的食物,触发杆都会触发,实现灵活捕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鼠器,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捕鼠器入口处的门板都是向外翻开式的,不仅增加了捕鼠笼自身需要占用的空间,而且容易受到外界触动,老鼠容易逃脱,同时在关闭瞬间,老鼠只要半身逃出时,就容易全身逃脱,捕鼠效果欠佳,另外捕鼠器处理老鼠的出口处的门板连接不牢固,老鼠也容易逃脱,此外,现有捕鼠笼的触发机构复杂,触发不灵敏,功能单一,生产及修理维护不便。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包括笼体,所述笼体通过一中隔网将所述笼体分隔成左捕鼠室及右捕鼠室,所述右捕鼠室的前端开口,所述右捕鼠室前侧的顶部铰接有一前门板,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所述挂钩抵住所述前门板后侧的底部,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顶部与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连接,所述中隔网的后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左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中门板,所述中门板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笼体的后侧铰接有一后门板,所述笼体顶部的后侧通过第二拉簧连接设有一卡钩,所述卡钩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所述笼体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所述把手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进一步,所述右捕鼠室的中部铰接有一踏板,所述踏板设于所述吊钩的下方,所述踏板的后侧设有供所述吊钩钩穿的通孔。进一步,所述卡钩呈“A”字形,所述卡钩的尖端处与所述第二拉簧连接,所述卡钩的两开叉末端均设有弯钩。进一步,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有供所述触发杆铰接的铰接件。进一步,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拉簧钩设的通孔。进一步,所述前门板的内侧底部设有倒刺。进一步,所述右捕鼠室设有一诱饵笼。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右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触发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挂钩抵住前门板后侧的底部,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顶部与右捕鼠室的顶部连接,使捕鼠器的触发更加灵敏,老鼠从四周的任一方向触碰吊钩上的食物,触发杆都会旋转,前门板脱离挂钩,前门板向下旋转关门,实现灵活捕鼠,笼体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把手的末端卡接于后门板,使后门板的关闭更牢固,防止老鼠逃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触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笼体;2-中隔网;3-左捕鼠室;4-右捕鼠室;5-前门板;6-触发杆;7-挂钩;8-吊钩;9-第一拉簧;10-中门板;11-后门板;12-第二拉簧;13-卡钩;14-把手;15-踏板;16-弯钩;17-第一连接板;18-第二连接板;19-倒刺;20-诱饵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包括笼体1,笼体1通过一中隔网2将笼体1分隔成左捕鼠室3及右捕鼠室4,右捕鼠室4的前端开口,右捕鼠室4前侧的顶部铰接有一前门板5,右捕鼠室4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6,触发杆6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7,挂钩7抵住前门板5后侧的底部,触发杆6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8,触发杆6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9,第一拉簧9的顶部与右捕鼠室4的顶部连接,中隔网2的后侧设有一开口,左捕鼠室3的顶部铰接有一中门板10,中门板10盖设于开口,笼体1的后侧铰接有一后门板11,笼体1顶部的后侧通过第二拉簧12连接设有一卡钩13,卡钩13的末端卡接于后门板11,笼体1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14,把手的末端卡接于后门板11。通过右捕鼠室4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6,触发杆6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7,挂钩7抵住前门板5后侧的底部,触发杆6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8,触发杆6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9,第一拉簧9的顶部与右捕鼠室4的顶部连接,使捕鼠器的触发更加灵敏,老鼠从四周的任一方向触碰吊钩8上的食物,触发杆6都会旋转,前门板5脱离挂钩7,前门板5向下旋转关门,实现灵活捕鼠,笼体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14,把手14的末端卡接于后门板11,使后门板14的关闭更牢固,防止老鼠逃脱。右捕鼠室4的中部铰接有一踏板15,踏板15设于吊钩8的下方,踏板15的后侧设有供吊钩8钩穿的通孔,踏板15的后侧可钩设于吊钩8的通孔上,通过老鼠触碰踏板15实现捕鼠。卡钩13呈“A”字形,卡钩13的尖端处与第二拉簧12连接,卡钩13的两开叉末端均设有弯钩16,方便卡钩13对后门板11的卡接固定。右捕鼠室4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17,第一连接板17的底部设有供触发杆6铰接的铰接件,使触发杆6更平稳的转动连接于右捕鼠室4的顶部。右捕鼠室4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18,第二连接板18开设有若干供第一拉簧9钩设的通孔,方便第一拉簧9的安装,实现灵活捕鼠。前门板5的内侧底部设有倒刺19,能有效的防止老鼠逃脱。右捕鼠室4设有一诱饵笼20,利于引诱老鼠进入的左捕鼠室3,实现分区捕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包括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通过一中隔网将所述笼体分隔成左捕鼠室及右捕鼠室,所述右捕鼠室的前端开口,所述右捕鼠室前侧的顶部铰接有一前门板,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所述挂钩抵住所述前门板后侧的底部,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顶部与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连接,所述中隔网的后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左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中门板,所述中门板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笼体的后侧铰接有一后门板,所述笼体顶部的后侧通过第二拉簧连接设有一卡钩,所述卡钩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所述笼体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所述把手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包括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通过一中隔网将所述笼体分隔成左捕鼠室及右捕鼠室,所述右捕鼠室的前端开口,所述右捕鼠室前侧的顶部铰接有一前门板,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倒L型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并设有一挂钩,所述挂钩抵住所述前门板后侧的底部,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一吊钩,所述触发杆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顶部与所述右捕鼠室的顶部连接,所述中隔网的后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左捕鼠室的顶部铰接有一中门板,所述中门板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笼体的后侧铰接有一后门板,所述笼体顶部的后侧通过第二拉簧连接设有一卡钩,所述卡钩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所述笼体的中部铰接有一把手,所述把手的末端卡接于所述后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防逃脱多功能连续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捕鼠室的中部铰接有一踏板,所述踏板设于所述吊钩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鸿辉
申请(专利权)人:余鸿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