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54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1
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涉及一种籽鹅的养殖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带有钩子的装置,钩子都留有开口,有可能让籽鹅挣脱,而且在捕捉过程中钩子也容易弄伤籽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球体和第一球体可以在各自的凹槽中滑动,形成滑道,球体结构可以降低滑动摩擦,在滑动时更加省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考虑到连杆的长度较长,所以设计了凹槽作为滑道,将魔术贴可以滑动到方便的位置,魔术贴粘在一起时始终能将目标籽鹅的颈部套在第一半圆环外壳和第二半圆环外壳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畜牧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籽鹅的养殖工具。
技术介绍
籽鹅原产地东北松辽平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之一,因其突出的产蛋性能而得名。其主产区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和松花江地区,其中以肇东、肇源和肇州等市县饲养量最多。在黑龙江省封闭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性能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强的高产地方良种,是我国家禽育种领域重要的战略储备种质资源。在籽鹅养殖过程中,籽鹅属于散养,在进行分群、免疫注射、病鹅隔离等捕捉过程中,由于其警觉性高,不易捕捉,将会造成大群鹅的应激,从而对鹅的生产性能带来影响。现有的捕鹅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带钩子的方式捕捉,钩子都留有开口,有可能让籽鹅挣脱,而且钩子也容易弄伤籽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带有钩子的装置,钩子都留有开口,有可能让籽鹅挣脱,而且在捕捉过程中钩子也容易弄伤籽鹅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本技术的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是由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子贴10、母贴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组成;所述的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长度均为1.8m;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外壳2的内壁上固定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和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一连杆5、第四连杆13和第一手柄8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一夹部;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12和第二手柄9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二夹部;所述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通过转轴7铰接在一起;在第二连杆6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一凹槽6-1,第一凹槽6-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一凹槽6-1内设置第一球体15,第一球体15与第一凹槽6-1的内部为滑动连接;第一球体15与母贴11的一端固定,母贴11穿过第一凹槽6-1的开口伸展到第一凹槽6-1的外部;在第一连杆5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二凹槽5-1,第二凹槽5-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杆5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二凹槽5-1内设置第二球体14,第二球体14与第二凹槽5-1的内部为滑动连接;第二球体14与子贴10的一端固定,子贴10穿过第二凹槽5-1的开口伸展到第二凹槽5-1的外部。本技术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通过转轴7铰接在一起,结构类似钳子,具体的铰接方式是常规方式,并非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本技术的子贴10和母贴11是一套魔术贴。本技术的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本技术的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可以在各自的凹槽中滑动,形成滑道,球体结构可以降低滑动摩擦,在滑动时更加省劲;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长度较长,均为1.8m,是为了可以捕捉距离较远的籽鹅;在捕鹅前先将子贴10和母贴11分开,将子贴10和母贴11滑动到靠近转轴7的位置(图1中的位置),然后通过手动分开第一手柄8和第二手柄9将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的前端分开至开口大于籽鹅的颈部直径,对准目标籽鹅的颈部使其进入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中,合拢第一手柄8和第二手柄9将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的前端合拢,目标籽鹅的颈部被套在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中,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和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可以防止鹅颈部受伤,将子贴10和母贴11粘在一起,此时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被绑在一起,工作人员的手可以离开第一手柄8和第二手柄9而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也不会分离导致目标鹅逃出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中;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借着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将目标鹅拉近自己,同时滑动子贴10和母贴11至靠近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处(图5中的位置),这时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仍然是被绑在一起,工作人员可以解放双手(无需其他人员协助夹紧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进行近距离观察或者处置目标籽鹅,如果要取出目标鹅只需打开子贴10和母贴11,即可分离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本技术考虑到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长度较长,均为1.8m,所以设计了第一凹槽6-1和第二凹槽5-1作为滑道,将魔术贴可以滑动到方便的位置,魔术贴粘在一起时始终能将目标籽鹅的颈部套在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中。本技术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均为空心结构,可以减轻装置的重量,操作和携带更方便。本技术的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子贴10和母贴11位于靠近转轴7的位置时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右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子贴10和母贴11位于靠近第一半圆环外壳1的位置时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如图1-图5所示,具体是由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子贴10、母贴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组成;所述的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长度均为1.8m;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外壳2的内壁上固定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和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一连杆5、第四连杆13和第一手柄8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一夹部;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12和第二手柄9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二夹部;所述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通过转轴7铰接在一起;在第二连杆6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一凹槽6-1,第一凹槽6-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一凹槽6-1内设置第一球体15,第一球体15与第一凹槽6-1的内部为滑动连接;第一球体15与母贴11的一端固定,母贴11穿过第一凹槽6-1的开口伸展到第一凹槽6-1的外部;在第一连杆5的外侧壁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是由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子贴(10)、母贴(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组成;所述的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长度均为1.8m;/n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均为空心结构;/n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外壳(2)的内壁上固定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和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一连杆(5)、第四连杆(13)和第一手柄(8)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一夹部;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12)和第二手柄(9)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二夹部;所述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通过转轴(7)铰接在一起;/n在第二连杆(6)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一凹槽(6-1),第一凹槽(6-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一凹槽(6-1)内设置第一球体(15),第一球体(15)与第一凹槽(6-1)的内部为滑动连接;第一球体(15)与母贴(11)的一端固定,母贴(11)穿过第一凹槽(6-1)的开口伸展到第一凹槽(6-1)的外部;/n在第一连杆(5)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二凹槽(5-1),第二凹槽(5-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杆(5)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二凹槽(5-1)内设置第二球体(14),第二球体(14)与第二凹槽(5-1)的内部为滑动连接;第二球体(14)与子贴(10)的一端固定,子贴(10)穿过第二凹槽(5-1)的开口伸展到第二凹槽(5-1)的外部;/n所述的子贴(10)和母贴(11)是一套魔术贴,子贴(10)与母贴(11)相粘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籽鹅的捕鹅装置是由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子贴(10)、母贴(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组成;所述的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长度均为1.8m;
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转轴(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二球体(14)和第一球体(15)均为空心结构;
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外壳(1)和第二半圆环外壳(2)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第二半圆环外壳(2)的内壁上固定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第一半圆环缓冲层(3)和第二半圆环缓冲层(4)均为半个圆环结构;第一半圆环外壳(1)、第一连杆(5)、第四连杆(13)和第一手柄(8)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一夹部;第二半圆环外壳(2)、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12)和第二手柄(9)依次连接且四个部件为一体结构组成第二夹部;所述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通过转轴(7)铰接在一起;
在第二连杆(6)的外侧壁面上设置第一凹槽(6-1),第一凹槽(6-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一凹槽(6-1)内设置第一球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霍明东陈志峰郭文凯周景明李同豹李伟宋斌丁丽艳佟桂芝丁昕颖江波涛黄新育徐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