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20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包括:上移动台、下固定台、齿条、移动手柄、齿轮、夹固件、操作台和升降架,操作台的中央有一个凹陷平台,其两侧分别有一个支撑平台,下固定台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上,在下固定台上装有上移动台,相互装配的上移动台和下固定台内装有齿条和齿轮,齿条沿着上移动台的长度方向装在上移动台上,连接轴穿过下固定台上,齿轮装在上述的上移动台和下固定台内的连接轴上,并与齿条啮合,移动手柄装在从下固定台中伸出的连接轴上,旋转移动手柄,上移动台相对于下固定台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在凹陷平台内装有升降架,升降架通过升降手柄进行上下升降,该工作台可用于浅海单铠、浅海双铠以及深海等多型号海缆的海上接续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海缆装接装置,特别是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
技术介绍
海缆通信系统需要现场可实施的海缆接续技术作为维护保障条件,一旦海缆发生故障,将对海底通信系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所以海缆接续需要体现快速、高效等特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通过内置多种功能模块,快速、准确实施海缆预处理;通过人机优化设计,改变操作人员工作姿态,从而提升接续质量、减缓劳动强度、缩短施工时间等多方面提升海缆接续、修复效率。目前,国内海缆接续工作基本由技术型专业人员实施,普遍由人工手持各种扳手、护套开剥刀、老虎钳、卡尺等常规工具进行海缆接续作业,除了采用一些简单的手持编排外铠钢丝工具、仅用于海缆固定用的小台架等简单工装外,国内尚无此类产品的研制报道及专利申请。依靠人工手持工具方式进行海缆接续,劳动工作量大,同时接续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遇到长时间作业,施工人员体力不能持续保证正常工作状态,因此无法适应连续作业要求。目前的海缆固定小台架,重量轻、尺寸小,仅能用于轻型海缆及接头盒的固定,存在功能单一、工作台紧贴地面、搬运不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海缆接续工作没有操作平台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为了完成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它包括:上移动台、下固定台、齿条、移动手柄、齿轮、夹固件、操作台和升降架,其中:操作台的中央有一个凹陷平台,其两侧分别有一个支撑平台,下固定台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上,在下固定台上装有上移动台,相互装配的上移动台和下固定台内装有齿条和齿轮,齿条沿着上移动台的长度方向装在上移动台上,连接轴穿过下固定台上,齿轮装在上述的上移动台和下固定台内的连接轴上,并与齿条啮合,移动手柄装在从下固定台中伸出的连接轴上,旋转移动手柄,上移动台相对于下固定台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在凹陷平台内装有升降架,升降架通过升降手柄进行上下升降。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所述升降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第一交叉杆、第二交叉杆、滑块、螺母、丝杠、滑轴、升降手轮和连接杆,上框架和下框架是尺寸相同的矩形框架,它们相互平行布置,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纵截面为套管,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两侧分别装有第一交叉杆和第二交叉杆,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两侧的四个套筒内分别装有三根滑轴和一根丝杠,在上述滑轴和丝杠上分别装有滑块和螺母,滑块和螺母分别沿着滑轴和丝杠移动,第一交叉杆一端分别固定在上框架上,另一端与下框架套筒内的滑块或螺母相连,第二交叉杆一端分别固定在下框架上,另一端与上框架套筒内的滑块相连,第一交叉杆一端和第二交叉杆一端位于升降架的同侧,在两根第一交叉杆和第二交叉杆的交叉点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一根丝杠从下框架的套筒中伸出,升降手轮装在上述丝杠的伸出端,旋转升降手轮,升降架进行上下升降。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所述操作台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第一纵杆、第二纵杆、上横杆、上纵杆、竖杆、下横杆、连接链和下纵杆,在下横杆的两端分别装有与其垂直的下纵杆,下横杆装在两根下纵杆的中央,下横杆和两根下纵杆组成底面,两根第二斜杆下端分别装在靠近下纵杆的两端上,两根第二斜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二纵杆相连,两根第一斜杆下端分别装在下纵杆上,两根第一斜杆上端分别与第一纵杆上,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隔开一定距离并相互平行,它们端部装有一连接链,操作台两侧的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分别组成平行于底面的两个支撑平台,在下横杆两端的两根平行第二斜杆之间分别装有一上横杆,在两根上横杆之间装有两根上纵杆,在两根上纵杆与下横杆之间装有两根竖杆,两根上横杆和两根上纵杆组成平行于底面的一个凹陷平台,升降架的下框架固定在上述凹陷平台上。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在所述下纵杆的两端分别装有锁定腿,在靠近下纵杆两端的下纵杆上分别装有两个滑轮。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第一纵杆、第二纵杆、上横杆、上纵杆、竖杆、下横杆、下纵杆、锁定腿和滑轮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节点块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所述升降架的下框架通过节点块固定在两根上横杆上。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在靠近所述两个支撑平台之一的外端上通过支杆装有内铠装夹器,在另一个支撑平台的外端上通过支杆装有护套纵剥刀,在内铠装夹器和夹固件之间与护套纵剥刀和夹固件之间通过支杆分别装有一个海缆固定架。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所述海缆固定架的横截面为V型。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中:所述内铠装夹器包括:上部夹具、中部夹具和下部夹具,它们依次同轴地固定在支杆上,上部夹具、中部夹具和下部夹具为夹钳,它们夹持的直径依次减少。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可用于浅海单铠、浅海双铠以及深海等多种型号海缆的海上接续施工,通过这种海缆接续工作台,可以大幅缩短海缆处理时间,能够完成内铠钢丝快速装夹、护套快速开剥、外铠钢丝快速装夹等功能,提高海缆接头盒、分支器、分支盒以及中继器等海缆连接件的装配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可适用各种金属铠装海缆接续,同时也可以用于非金属柔性海缆的接续。接续工作台通过通过内置海缆装夹固定模块、纵剥护套模块、内铠装夹模块等,直接缩短接续工序时间;通过升降平台实现人机优化设计,将接续操作平台提升至合理位置,便于操作人员长时间操作,大幅减轻劳动强度,提升工作人员接续效率;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普通人员通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设备的安装,便于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运输、移动及分解贮存,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的正向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在图中拆除了锁定腿和滑轮;图2为本专利技术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的俯向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在图中拆除了上移动台、下固定台锁定腿和滑轮;图3为本专利技术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的侧向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在图中拆除了内铠装夹器、护套纵剥刀和海缆固定架;图4为图1升降架的正向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海缆固定架侧向放大示意图。在图1至图5中,标号1为上移动台;标号2为下固定台;标号3为齿条;标号4为移动手柄;标号5为齿轮;标号6为夹固件;标号7为操作台;标号8为升降架;标号9为滑轴;标号10为锁定腿;标号11为第一斜杆;标号12为第二斜杆;标号13为第一纵杆;标号14为第二纵杆;标号15为上横杆;标号16为上纵杆;标号17为竖杆;标号18为下横杆;标号19为滑轮;标号20为连接链;标号21为下纵杆;标号22为上框架;标号23为下框架;标号24为第一交叉杆;标号25为第二交叉杆;标号26为滑块;标号27为螺母;标号28为丝杠;标号29为升降手柄;标号30为连接杆;标号31为凹陷平台;标号32为支撑平台;标号33为连接轴;标号34为内铠装夹器;标号35为护套纵剥刀;标号36为海缆固定架;标号37为上部夹具;标号38为中部夹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它包括:上移动台(1)、下固定台(2)、齿条(3)、移动手柄(4)、齿轮(5)、夹固件(6)、操作台(7)和升降架(8),其特征在于:操作台(7)的中央有一个凹陷平台(31),其两侧分别有一个支撑平台(32),下固定台(2)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32)上,在下固定台(2)上装有上移动台(1),相互装配的上移动台(1)和下固定台(2)内装有齿条(3)和齿轮(5),齿条(3)沿着上移动台(1)的长度方向装在上移动台(1)上,连接轴(33)穿过下固定台(2)上,齿轮(5)装在上述的上移动台(1)和下固定台(2)内的连接轴(33)上,并与齿条(3)啮合,移动手柄(4)装在从下固定台(2)中伸出的连接轴(33)上,旋转移动手柄(4),上移动台(1)相对于下固定台(2)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在凹陷平台(31)内装有升降架(8),升降架(8)通过升降手柄(29)进行上下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它包括:上移动台(1)、下固定台(2)、齿条(3)、移动手柄(4)、齿轮(5)、夹固件(6)、操作台(7)和升降架(8),其特征在于:操作台(7)的中央有一个凹陷平台(31),其两侧分别有一个支撑平台(32),下固定台(2)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32)上,在下固定台(2)上装有上移动台(1),相互装配的上移动台(1)和下固定台(2)内装有齿条(3)和齿轮(5),齿条(3)沿着上移动台(1)的长度方向装在上移动台(1)上,连接轴(33)穿过下固定台(2)上,齿轮(5)装在上述的上移动台(1)和下固定台(2)内的连接轴(33)上,并与齿条(3)啮合,移动手柄(4)装在从下固定台(2)中伸出的连接轴(33)上,旋转移动手柄(4),上移动台(1)相对于下固定台(2)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在凹陷平台(31)内装有升降架(8),升降架(8)通过升降手柄(29)进行上下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8)包括:上框架(22)、下框架(23)、第一交叉杆(24)、第二交叉杆(25)、滑块(26)、螺母(27)、丝杠(28)、滑轴(9)、升降手轮(29)和连接杆(30),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是尺寸相同的矩形框架,它们相互平行布置,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的纵截面为套管,在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的两侧分别装有第一交叉杆(24)和第二交叉杆(25),在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的两侧的四个套筒内分别装有三根滑轴(9)和一根丝杠(28),在上述滑轴(9)和丝杠(28)上分别装有滑块(26)和螺母(27),滑块(26)和螺母(27)分别沿着滑轴(9)和丝杠(28)移动,第一交叉杆(24)一端分别固定在上框架(22)上,另一端与下框架(23)套筒内的滑块(26)或螺母(27)相连,第二交叉杆(25)一端分别固定在下框架(23)上,另一端与上框架(22)套筒内的滑块(26)相连,第一交叉杆(24)一端和第二交叉杆(25)一端位于升降架(8)的同侧,在两根第一交叉杆(24)和第二交叉杆(25)的交叉点之间通过连接杆(30)相连,一根丝杠(28)从下框架(23)的套筒中伸出,升降手轮(29)装在上述丝杠(28)的伸出端,旋转升降手轮(29),升降架(8)进行上下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多功能接续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7)包括:第一斜杆(11)、第二斜杆(12)、第一纵杆(13)、第二纵杆(14)、上横杆(15)、上纵杆(16)、竖杆(17)、下横杆(18)、连接链(20)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向华叶杨高尹晓熠朱家远晏庆杨小平徐震崔浩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一零零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