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18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冷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该风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心处插设有聚风筒,所述聚风筒的直径沿着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聚风筒内形成第一流通腔,所述聚风筒的外壁面分别与壳体的左侧内壁面形成第二流通腔,与壳体的右侧内壁面形成第三流通腔;当风机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风量对风道进行吹风时,通过第一流通腔、第二流通腔以及第三流通腔的共同配合,从而保证本方案中的风道出风口各处风速均匀,进而保证风冷燃料电池堆各处散热效果均等,有效保护冷燃料电池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冷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风道当与风扇配合使用时,由于风扇的出风具有发散性,所以导致风道出风口各处风速不均匀,即中间位置的风速明显低于四周的风速,从而导致与风道连接的风冷燃料电池堆各处的散热效果不等,即四周的散热效果明显高于中间位置的散热效果,最终导致风冷燃料电池堆中间位置局部过热,直接对冷燃料电池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以缓解现有的风道出风口各处风速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心处插设有聚风筒,所述聚风筒的直径沿着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聚风筒内形成第一流通腔,所述聚风筒的外壁面分别与壳体的左侧内壁面形成第二流通腔,与壳体的右侧内壁面形成第三流通腔。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处设有用于与风机相连接的第一安装框,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设有用于与风冷燃料电池堆相连接的第二安装框。可选的,所述聚风筒的出风口处设有至少一个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出风口的尺寸。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滑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调节旋钮,设置于所述调节滑杆延伸出第二安装框的端部;调节滑片,设置于所述调节滑杆靠近出风口的端部,用于在调节滑杆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调节滑片设置成半圆形。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为两个,两个调节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两端。可选的,所述壳体和/或聚风筒由若干个相互重叠的叶片组成,每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通过活动组件相连接。可选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者之一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内壁面上,另一个设置于与其重叠的叶片的外壁面上。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之一设置为凸起,另一个设置为滑槽。可选的,所述叶片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滑槽沿着弧形叶片的内壁面设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风冷燃料电池,包括:风机、风冷燃料电池堆以及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风冷燃料电池堆相连通。(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以及以及风冷燃料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心处插设有聚风筒,所述聚风筒的直径沿着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聚风筒内形成第一流通腔,所述聚风筒的外壁面分别与壳体的左侧内壁面形成第二流通腔,与壳体的右侧内壁面形成第三流通腔;当风机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风量对风道进行吹风时,经由第一流通腔进风口进入的冷风将被聚风筒所聚拢,从而有效提高第一流通腔出风口风速,也就说有效提高现有技术中风道中间位置的风速,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流通腔和第三流通腔的出风口的面积大于进风口的面积,从而导致经由第二流通腔和第三流通腔进风口进入的冷风被出风口发散,从而有效降低第二流通腔和第三流通腔出风口风速,也就说有效提高现有技术中风道四周的风速,综上所述,通过第一流通腔、第二流通腔以及第三流通腔的共同配合,从而保证本方案中的风道出风口各处风速均匀,进而保证风冷燃料电池堆各处散热效果均等,有效保护冷燃料电池的安全使用。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角度的风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另一个角度的风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聚风筒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聚风筒扩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风冷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风冷燃料电池的爆炸图。图中:1、壳体;2、聚风筒;3、进风口;4、出风口;5、第一流通腔;6、第二流通腔;7、第三流通腔;8、第一安装框;9、第二安装框;10、风机;11、燃料电池堆;12、调节装置;13、调节滑杆;14、调节旋钮;15、调节滑片;16、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包括:壳体1,如图2所示,壳体1通常设计为矩形结构,即进风口3和出风口4面积相等;壳体1的中心处插设有聚风筒2,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视角均为从出风口4向进风口3的观看方向,聚风筒2的直径沿着进风口3向出风口4的方向逐渐减小,聚风筒2内形成第一流通腔5,此时,第一流通腔5的出风口4面积小于第一流通腔5的进风口3面积,从而有效提高经由第一流通腔5就出的风速;聚风筒2的外壁面分别与壳体1的左侧内壁面形成第二流通腔6,与壳体1的右侧内壁面形成第三流通腔7;也就说,此时第三流通腔7与第二流通腔6为对称设计,具体的,以第二流通腔6为例进行说明,此时,聚风筒2出风口4的外壁面与壳体1左侧内壁面形成的出风口4面积大于聚风筒2进风口3的外壁面与壳体1左侧内壁面形成的进风口3面积,从而导致经由第二流通腔6进风口3进入的冷风被出风口4发散,从而有效降低第二流通腔6出风口4风速;第三流通腔7亦是相同的设计,具体的,聚风筒2出风口4的外壁面与壳体1右侧内壁面形成的出风口4面积大于聚风筒2进风口3的外壁面与壳体1右侧内壁面形成的进风口3面积,从而导致经由第三流通腔7进风口3进入的冷风被出风口4发散,从而有效降低第三流通腔7出风口4风速。使用时,当风机10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风量对风道进行吹风时,经由第一流通腔5进风口3进入的冷风将被聚风筒2所聚拢,从而有效提高第一流通腔5出风口4风速,也就说有效提高现有技术中风道中间位置的风速,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流通腔6和第三流通腔7的出风口4的面积大于进风口3的面积,从而导致经由第二流通腔6和第三流通腔7进风口3进入的冷风被出风口4发散,从而有效降低第二流通腔6和第三流通腔7出风口4风速,也就说有效提高现有技术中风道四周的风速,两种效果相叠加,从而保证本方案中的风道出风口4各处风速均匀,进而保证风冷燃料电池堆11各处散热效果均等,有效保护冷燃料电池的安全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中心处插设有聚风筒(2),所述聚风筒(2)的直径沿着进风口(3)向出风口(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聚风筒(2)内形成第一流通腔(5),所述聚风筒(2)的外壁面分别与壳体(1)的左侧内壁面形成第二流通腔(6),与壳体(1)的右侧内壁面形成第三流通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中心处插设有聚风筒(2),所述聚风筒(2)的直径沿着进风口(3)向出风口(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聚风筒(2)内形成第一流通腔(5),所述聚风筒(2)的外壁面分别与壳体(1)的左侧内壁面形成第二流通腔(6),与壳体(1)的右侧内壁面形成第三流通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进风口(3)处设有用于与风机(10)相连接的第一安装框(8),所述壳体(1)的出风口(4)处设有用于与风冷燃料电池堆(11)相连接的第二安装框(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筒(2)的出风口(4)处设有至少一个调节装置(12),所述调节装置(12)用于调节出风口(4)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2)包括:
调节滑杆(13),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框(9)上;
调节旋钮(14),设置于所述调节滑杆(13)延伸出第二安装框(9)的端部;
调节滑片(15),设置于所述调节滑杆(13)靠近出风口(4)的端部,用于在调节滑杆(13)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艳艳杨华张永刘智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