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62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音器及压缩机,消音器包括消音壳体、第一隔板和导流结构,消音壳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进气口,进气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以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导流结构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导流结构的至少部分逐渐朝向第一腔体的中部延伸,以在第一腔体的中部形成主流通孔;其中,沿主流通孔的流体流动方向,导流结构位于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的上游。本消音器通过第一消音通孔传输气体,不会造成输气量的大幅降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气消音器的输气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音器及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消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音器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电冰箱是家庭或办公室的必备电器,对于高能效的电冰箱,需要性能较高的压缩机,而性能较高的压缩机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需要解决性能较高的压缩机的噪音问题;且噪音大小也是衡量压缩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的电冰箱用压缩机,通常使用吸气消音器来降低压缩机的吸气噪音和机械噪音。但是,现有的吸气消音器的结构会影响制冷剂在吸气口的流动损失,降低压缩机的整机性能。现有的吸气消音器通常是在外壳内设置有管径、长短不同的进气管和排气管,从而使制冷剂气体流速改变。当气体流速减慢时,则气流脉动会相应降低,从而使产生的噪音减小;此种结构虽然能够降低噪音,但同时也造成输气量的大幅降低,从而影响压缩机效率,造成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音器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气消音器的输气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音器,其包括:消音壳体,消音壳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进气口,进气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以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导流结构的至少部分逐渐朝向第一腔体的中部延伸,以在第一腔体的中部形成主流通孔;其中,沿主流通孔的流体流动方向,导流结构位于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的上游。进一步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导流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第一导流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导流板的第一端均朝向第一腔体的中部延伸,以使第一导流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导流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主流通孔。进一步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体,导流板体围成柱形腔体;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柱形腔体的垂直于柱形腔体的轴线的截面的周长逐渐减小,柱形腔体的截面周长较小的一端的端部用于形成主流通孔。进一步地,导流结构为多个,多个导流结构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导流结构的主流通孔形成主流通道。进一步地,多个导流结构将第一腔体分成多个腔体段,第一隔板包括多个板段,多个板段与多个腔体段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一消音通孔为多个,多个第一消音通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板段上。进一步地,消音器还包括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腔体内,以将第二腔体分成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消音通孔;其中,第三腔体通过第一消音通孔与第一腔体;消音壳体还具有排气口,排气口和第四腔体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消音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消音通孔的孔径;和/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呈平行设置,第一消音通孔的孔心线与第二消音通孔的孔心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消音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用于围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导流结构的至少部分均设置在第二壳体上。进一步地,消音壳体还具有缓冲腔,进气口位于缓冲腔和第一腔体之间,以使缓冲腔内的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第一腔体内;其中,缓冲腔具有气体入口,以使气体通过气体入口进入缓冲腔内。进一步地,消音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缓冲板,进气口设置在缓冲板上;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和缓冲板共同围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三壳体部、第四壳体部和缓冲板共同围成缓冲腔。进一步地,消音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漏油孔,漏油孔与第一腔体连通,以使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体中所携带的油液通过漏油孔排出。进一步地,消音壳体包括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底板,底板用于围成第一腔体;其中,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底板的第二端相对其第一端倾斜向下,漏油孔位于底板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消音器还包括阻挡部,阻挡部设置在底板上;阻挡部具有流通孔,流通孔与漏油孔连通;阻挡部为环形柱体结构,环形柱体结构的环形孔形成流通孔;或者,阻挡部为弧形板,弧形板围成具有开口的流通孔,流通孔的开口背离压缩机的传动部件设置,以避免油液进入漏油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包括上述的消音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消音器包括消音壳体,消音壳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气口,以使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第一腔体内;消音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第一隔板,以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以使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消音通孔进入第二腔体,气体在经过第一消音通孔时能够对该气体进行一定的消音处理。并且,消音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导流结构,沿第一腔体的进气方向,导流结构的至少部分逐渐朝向第一腔体的中部延伸,以在第一腔体的中部形成主流通孔,即通过导流结构以在第一腔体内形成沿其进气方向的渐缩腔段,渐缩腔段的缩小端的端部即为主流通孔;这样,通过使第一腔体内的至少部分气体经过该渐缩腔段和主流通孔,来对该至少部分气体进行一定的消音处理。另外,沿主流通孔的流体流动方向,导流结构位于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的上游,以使第一腔体内的至少部分气体经过主流通孔后再经过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进入第二腔体内,即使第一腔体内的至少部分气体经过两次消音处理,以保证对气体的消音效果;同时,导流结构还对第一腔体内的至少部分气体起到疏导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吸气消音器的各腔体之间通过管道传输气体,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气体传输方式,本申请的消音器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通过第一消音通孔传输气体,该通孔结构不会造成输气量的大幅降低,进而使气体经过本消音器后的输气量得到有效保证,以便使本消音器的输气效率较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气消音器的输气效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消音器的内部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消音器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导流结构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消音器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中的消音器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2中的消音器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图2中的消音器的阻挡部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消音器;10、消音壳体;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第三腔体;114、第四腔体;12、进气口;13、排气口;14、第一壳体;141、第一壳体部;142、第三壳体部;15、第二壳体;151、第二壳体部;152、第四壳体部;153、排气壳体部;154、排气通道;16、缓冲板;17、缓冲腔;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消音壳体(10),所述消音壳体(10)具有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以及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n第一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隔板(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211);/n导流结构(30),所述导流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沿所述第一腔体(111)的进气方向,所述导流结构(30)的至少部分逐渐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中部延伸,以在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中部形成主流通孔(34);其中,沿所述主流通孔(34)的流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结构(30)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消音通孔(211)的上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音壳体(10),所述消音壳体(10)具有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以及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
第一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隔板(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消音通孔(211);
导流结构(30),所述导流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沿所述第一腔体(111)的进气方向,所述导流结构(30)的至少部分逐渐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中部延伸,以在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中部形成主流通孔(34);其中,沿所述主流通孔(34)的流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结构(30)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消音通孔(211)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0)包括第一导流板(32)和第二导流板(33),所述第一导流板(3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流板(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腔体(111)的进气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板(3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导流板(33)的第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中部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导流板(3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导流板(33)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所述主流通孔(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0)包括导流板体,所述导流板体围成柱形腔体;沿所述第一腔体(111)的进气方向,所述柱形腔体的垂直于所述柱形腔体的轴线的截面的周长逐渐减小,所述柱形腔体的截面周长较小的一端的端部用于形成所述主流通孔(3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0)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结构(30)沿所述第一腔体(111)的进气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所述导流结构(30)的主流通孔(34)形成主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结构(30)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分成多个腔体段,所述第一隔板(21)包括多个板段,所述多个板段与所述多个腔体段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第一消音通孔(2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消音通孔(21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板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还包括:
第二隔板(22),所述第二隔板(2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12)内,以将所述第二腔体(112)分成第三腔体(113)和第四腔体(114);所述第二隔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消音通孔(221);
其中,所述第三腔体(113)通过所述第一消音通孔(211)与所述第一腔体(111);所述消音壳体(10)还具有排气口(13),所述排气口(13)和所述第四腔体(11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音通孔(2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消音通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问贵徐敏刘源泉邓聪聪黄栋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