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61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发动机缸体包括气缸套,发动机的活塞环在所述气缸套内沿轴向反复运动;所述气缸套的内壁上设置珩磨区,所述珩磨区包括:第一分区,设置两个,所述活塞环运动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内;第二分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之间;第三分区,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区与所述第二分区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粗糙度依次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珩磨区的设置既能够保证在上下死点位置处能够存储较多的润滑油实现润滑,还能够在上下死点位置之间的活塞环运动速度较快的区域形成稳定厚度的油膜,实现整体摩擦功耗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
技术介绍
对于柴油发动机来说,活塞环与气缸套是主要的摩擦组件,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摩擦功耗也是造成发动机油耗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随着节能减排法规的日趋严格,如何通过降低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摩擦功耗就成为降低油耗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在发动机的冲程范围内,活塞环在气缸套内做往复运动,且存在往复运动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活塞环在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的运动速度为零,而在其他区域由于活塞环的运动速度较快;气缸套的内壁通过珩磨网纹来存储润滑油,以便活塞环相对气缸套运动时形成油膜,进而实现润滑减少摩擦。但在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由于活塞环的速度为零,无法有效形成油膜,因此为了避免此处摩擦较大,常常通过增大珩磨的网纹储存更多的润滑油来实现润滑,但若珩磨的网纹大、储油量过大,当活塞环高速运动在上死点位置与下死点位置之间时,其所形成的油膜厚度会不稳定,进而导致气缸套内壁凹凸不平,并不利于整体摩擦功耗的降低。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既能实现活塞环在死点位置处的润滑、也能够实现在上下死点位置之间稳定厚度油膜形成的能够降低整体摩擦功耗的发动机缸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既能实现活塞环在死点位置处的润滑、也能够在上下死点位置之间的区域形成稳定厚度的油膜,进而降低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整体摩擦功耗,有助于促进发动机的节能减排。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气缸套,发动机的活塞环在所述气缸套内沿轴向反复运动,所述气缸套的内壁上设置珩磨区,所述珩磨区沿所述气缸套的轴向分为多个分区,所述多个分区包括:第一分区,设置两个,所述活塞环运动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内;第二分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之间;第三分区,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区与所述第二分区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粗糙度依次降低。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环的上死点位置到所述气缸套的顶面的距离为20-40mm。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环的下死点位置到所述气缸套的底面的距离为20-40mm。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环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作为优选,所述珩磨区的珩磨网纹为双向交叉的平台网纹,所述平台网纹的网纹交叉角的角度范围为145°±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区的珩磨网纹的技术参数为:平均峰谷高度Rz为3-7μm,峰顶的降低Rpk小于等于0.3μm,芯部粗糙度Rk为0.3-0.8μm,谷底的降低Rvk为1.5-2.5μm。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分区的珩磨网纹的技术参数为:平均峰谷高度Rz为1.5-6μm,峰顶的降低Rpk小于等于0.1μm,芯部粗糙度Rk为0.05-0.4μm,谷底的降低Rvk为0.2-1.6μm。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分区的珩磨网纹的技术参数为:平均峰谷高度Rz为1.5-6μm,峰顶的降低Rpk小于等于0.25μm,芯部粗糙度Rk为0.2-0.6μm,谷底的降低Rvk为0.9-1.7μm。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环在所述第三分区内的运动速度大于1m/s。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孔,发动机的活塞环在所述缸孔内沿轴向反复运动,所述缸孔的内壁上设置珩磨区,所述珩磨区沿所述缸孔的轴向分为多个分区,所述多个分区包括:第一分区,设置两个,所述活塞环运动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内;第二分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之间;第三分区,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区与所述第二分区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粗糙度依次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活塞环在气缸套或者缸孔内的运动状态对珩磨区进行分区,具体可分为两个第一分区、两个第三分区和一个第二分区,第二分区为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的过渡区,第一分区、第三分区和第二分区的珩磨网纹的粗糙度依次降低,既能够保证在上下死点位置处能够存储较多的润滑油实现润滑,还能够在上下死点位置之间的活塞环运动速度较快的区域形成稳定厚度的油膜,实现整体摩擦功耗的降低,最终有助于发动机的节能减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缸体的气缸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珩磨区的珩磨网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气缸套;10-第一分区;20-第二分区;30-第三分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气缸套(100),发动机的活塞环在所述气缸套(100)内沿轴向反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100)的内壁上设置珩磨区,所述珩磨区沿所述气缸套(100)的轴向分为多个分区,所述多个分区包括:/n第一分区(10),设置两个,所述活塞环运动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10)内;/n第二分区(20),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10)之间;/n第三分区(30),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区(10)与所述第二分区(20)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分区(30);/n所述第一分区(10)、所述第三分区(30)和所述第二分区(20)的粗糙度依次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气缸套(100),发动机的活塞环在所述气缸套(100)内沿轴向反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100)的内壁上设置珩磨区,所述珩磨区沿所述气缸套(100)的轴向分为多个分区,所述多个分区包括:
第一分区(10),设置两个,所述活塞环运动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10)内;
第二分区(20),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10)之间;
第三分区(30),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区(10)与所述第二分区(20)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分区(30);
所述第一分区(10)、所述第三分区(30)和所述第二分区(20)的粗糙度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的上死点位置到所述气缸套(100)的顶面的距离为2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的下死点位置到所述气缸套(100)的底面的距离为2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的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分区(10)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区的珩磨网纹为双向交叉的平台网纹,所述平台网纹的网纹交叉角的角度范围为14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10)的珩磨网纹的技术参数为:平均峰谷高度Rz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倪松伟王宏孟繁臣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