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构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242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骨架构造体的强度的提高。骨架构造体(100)由面板(1)与接合于该面板(1)的前表面侧的框架(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面板(1)形成有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30A、30B),所述加强构造的分区由以凸条状鼓出的加强筋(31~34)包围。此外,也可以具有将由加强筋(31~34)包围的分区(30A、30B)进一步分割为小分区(41~45)的辅助加强筋(33~39),也可以具有借助辅助加强筋(35~39)而被分割为桁架形状的小分区(41~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架构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面板与框架构成的骨架构造体。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于车辆用座椅的后座椅的靠背的骨架构造体。这些骨架构造体均具备由大致矩形的金属板构成的面板、以及接合装配于面板的框架,框架使用了沿面板的外缘部沿设置的管材。而且,在上述骨架构造体的面板中的未设有框架的区域,形成有多个使金属板以凸条状鼓出而成的加强筋,进行了利用该加强筋的加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591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2671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52671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544837号公报。关于使用了面板的骨架构造体,期望进一步提高刚性,以便在物体朝向面板碰撞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变形,但骨架构造体对于轻量化的要求也较大,因此难以加厚板厚而提高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以实现骨架构造体的强度的提高作为目的。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骨架构造体,该骨架构造体,由面板与接合于该面板的前表面侧的框架构成,所述骨架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面板形成有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所述加强构造的分区由以凸条状鼓出的加强筋包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形成有由加强筋围起的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因此能够按照各分区的每一个阻止施加于骨架构造体的负载,能够抑制整体的变形。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分区,能够减少平面的面板的挠曲、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减少从变形状态复原所导致的异常音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体的主视图。图2是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体的立体图。图3是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体的左侧视图。图4是提取了三个分区的放大主视图。图5是上部框架与中间框架的接合部的立体图。图6是放大了图5的接合部的立体图。图7是以花纹示出了侧部框架与中间框架相对于面板的接合部的骨架构造体的主视图。图8是上部框架与中间框架的接合部处的主视图。图9是从前斜上方观察上部框架与中间框架的接合部的立体图。图10是从左前斜上方观察沿着图8的X-X线的截面的立体图。图11是从右前斜上方观察沿着图8的Y-Y线的截面的立体图。图12是以垂直截面示出左侧的扶手托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以水平截面示出左侧的扶手托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体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骨架构造体的中央上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骨架构造体的左下部的放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为了实施本专利技术,对以下的实施方式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并非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附图示例。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体100的主视图,图2是立体图,图3是左侧视图。该车辆用座椅是多个人就坐的后座椅,该骨架构造体(框架构造体)100成为后座椅的靠背的主干。将发泡成型的座垫以从骨架构造体100的前侧包围骨架构造体100的方式设于骨架构造体100,进而由该座垫的表面悬挂表皮。悬挂指的是覆盖座垫的表面的表皮以张紧的状态沿着座垫的表面。骨架构造体100具备面板1、框架6、闩锁部件11以及多个头枕的支承件12、一对扶手托架13、14等。面板1是大致为长方形并且是钢、铝合金等的金属板,如图1所示,以使沿着面板1中的长边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使沿短边的方向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装配于车辆用座椅。此外,在骨架构造体100装配于车辆用座椅的状态下,将车辆的左侧设为骨架构造体100的左侧,将车辆的右侧设为骨架构造体100的右侧。另外,在图1中,纸面表侧成为“前”,纸面背侧成为“后”。[框架的概要]如图1~图3所示,上述框架6具备:侧部框架61、61,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于面板1的前表面的左右两端部,作为第一框架;中间框架62、62,在比面板1的前表面的左右的端部稍微靠中央部的位置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作为第一框架;上部框架63,沿左右方向设于面板1的前表面侧的上端部,作为第二框架;以及下部框架64,沿左右方向设于面板1的前表面侧的下端部,作为第二框架。上述各框架61~64是钢、铝合金等的金属制的支柱。而且,侧部框架61、61与中间框架62、62的上端部均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于上部框架63,侧部框架61、61与中间框架62、62的下端部均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于下部框架64。另外,全部的框架61~64具有与面板1对置的凸缘部,该凸缘部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于面板1。之后叙述这些各框架61~64的详细的构造。[面板的概要]如图1以及图2所示,面板(盘状框架)1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板状的金属板,其上部稍微扩宽。而且,面板(盘状框架)1的前表面的外周整体具有向前方立起的边缘部,成为托盘状。并且,在面板1的前表面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槽状的凹部21、22。而且,在上侧的凹部21的内侧设有前述的框架6的上部框架63,在下侧的凹部22设有下部框架64。面板1的前表面中的上下的凹部21、22之间被左右的侧部框架61、61以及左右的中间框架62、62分成三个区域。即,面板1的前表面被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左侧的侧部框架61与左侧的中间框架62之间的左区域A、右侧的侧部框架61与右侧的中间框架62之间的右区域B、以及左侧的中间框架62与右侧的中间框架62之间的中央区域C。[面板:左区域]面板1的左区域A上下排列地形成有加强构造的分区30A、30B、30C。即,从上起依次排列地形成有分区30A、30B、30A、30B、30A、30C。图4是提取了上方的三个分区30A、30B、30A的放大主视图。如图4所示,加强构造的分区30A由包围该分区30A的四个加强筋31~34、以及将由该四个加强筋31~34包围的分区30A进一步分割成小分区41~45的辅助加强筋35~39构成。此外,加强筋指的是以从面板1的前表面向前方鼓出的方式形成的凸条(轨道状)的构造(辅助加强筋也相同)。构成面板的金属板如果是平坦的则其平面容易产生弯曲、曲折,但利用塑性加工形成凸条的加强筋,从而能够提高刚性,使得加强筋不会产生弯曲。加强构造的分区30A为长方形,利用沿着左右方向的加强筋31、33与沿着上下方向的加强筋32、34构成了长方形的四边。此外,相邻的加强筋与加强筋的角部均利用圆弧状的加强筋连接。而且,在由四个加强筋31~34包围的长方形的分区30A的内侧,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以闪电形相连的四个辅助加强筋35~38和在左右方向中央部沿上下方向形成的辅助加强筋39。而且,在分区30A内的右下部,借助加强筋33、34与辅助加强筋35,形成有由加强筋33、34与辅助加强筋35包围的直角三角形状的桁架形状的小分区41。另外,在分区30A内的中央下部,借助加强筋33与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架构造体,由面板与接合于该面板的前表面侧的框架构成,所述骨架构造体的特征在于,/n在上述面板形成有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所述加强构造的分区由以凸条状鼓出的加强筋包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9 JP 2015-212534;20151029 JP 2015-212537;201.一种骨架构造体,由面板与接合于该面板的前表面侧的框架构成,所述骨架构造体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面板形成有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所述加强构造的分区由以凸条状鼓出的加强筋包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由上述加强筋包围的分区进一步分割为小分区的辅助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借助上述辅助加强筋而被分割为桁架形状的小分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骨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上述分区内的上述辅助加强筋的形成图案彼此以其边界线为中心而为线对称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骨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以固定的方向排列而形成于上述面板,
在以上述固定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加强构造的分区的两邻配置有朝向该加强构造的分区的排列方向的两根上述框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隈敬西出和成米原秀刚杉山悠高桥佑辅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