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20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其可以使得汽车内饰板的两面同步保持较好的散热效果,此时省去了工作人员频繁翻动汽车内饰板的过程,即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快速冷却装置对汽车内饰板的散热效率;包括操作台、四组支腿、两组支撑杆、第一电机、固定环、两组固定杆、安装块和三组扇叶;还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皮带、转轴、固定轴承、调节杆、定位轴承、安装轴、从动轴、两组伸缩杆、两组带动杆、两组挤压杆、两组挤压板、两组支持板、两组挤压弹簧和两组挡板,第二电机的底端设置有底座,右侧支撑杆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固定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内饰板是汽车驾驶舱内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不仅可以提升汽车驾驶舱内的美观性,更是起到了支撑保护的作用,而在汽车内饰板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汽车内饰板在模具中取出之后一般温度较高,此时需要对汽车内饰板进行冷却降温,以便汽车内饰板进入到下一道加工工序,其中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是一种在汽车内饰板加工的过程中,用于为汽车内饰板进行冷却的装置,其在汽车生产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操作台、四组支腿、两组支撑杆、第一电机、固定环、两组固定杆、安装块和三组扇叶,操作台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两组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操作台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杆的内端顶部区域连接,两组固定杆的内端分别与固定环的左端和右端连接,固定环与第一电机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装,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块的顶端连接,三组扇叶的内端分别与安装块的圆周侧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现有的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在模具中取出的汽车内饰板放置在操作台的顶部两组支撑杆之间,然后启动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安装块带动三组扇叶转动,这时通过三组扇叶的快速转动为汽车内饰板的上表面吹风降温,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将汽车内饰板在操作台的顶部翻转,对汽车内饰的另一面继续降温即可;现有的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使用中发现,在汽车内饰板降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频繁翻动汽车内饰板以保证汽车内饰板两面均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此时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得快速冷却装置对汽车内饰板的散热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得汽车内饰板的两面同步保持较好的散热效果,此时省去了工作人员频繁翻动汽车内饰板的过程,即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快速冷却装置对汽车内饰板的散热效率,从而增强实用性的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操作台、四组支腿、两组支撑杆、第一电机、固定环、两组固定杆、安装块和三组扇叶,操作台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两组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操作台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杆的内端顶部区域连接,两组固定杆的内端分别与固定环的左端和右端连接,固定环与第一电机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装,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块的顶端连接,三组扇叶的内端分别与安装块的圆周侧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还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皮带、转轴、固定轴承、调节杆、定位轴承、安装轴、从动轴、两组伸缩杆、两组带动杆、两组挤压杆、两组挤压板、两组支持板、两组挤压弹簧和两组挡板,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与操作台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轮键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杆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左端中部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的左端自固定槽内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右侧支撑杆的左侧,所述固定轴承与固定槽固定卡装,所述固定轴承与转轴过盈连接,所述转轴的右端与从动轮键连接,所述皮带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与从动轮和主动轮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轴承固定卡装,所述定位轴承与安装轴过盈连接,所述安装轴的右端与从动轴的左端连接,所述从动轴的顶端和转轴的顶端左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伸缩滑孔,所述两组伸缩杆的底端分别自从动轴和转轴的上侧滑动穿过两组伸缩滑孔并且分别伸出至从动轴和转轴的下侧,所述两组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挡板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挤压弹簧分别与两组伸缩杆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挤压弹簧的顶端分别与从动轴和转轴的底端紧贴,所述两组挤压弹簧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挡板的顶端紧贴,所述两组带动杆的底端外侧分别与两组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带动杆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挤压杆的外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两组挤压杆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挤压板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支持板的外端分别与从动轴的右端底部区域和转轴的左端底部区域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还包括调节环和调节螺栓,左侧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中下部区域贯穿设置有调节滑孔,所述调节杆的左端自左侧支撑杆的右侧滑动穿过调节滑孔并且伸出至左侧支撑杆的左侧,所述调节环的右端与左侧支撑杆的左端连接,所述调节环与调节杆滑动套装,所述调节环的内圆周侧壁顶端连通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自调节环的上侧螺装插入至调节螺纹孔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还包括进水管和雾化喷头,所述进水管的左侧输入端连通设置有供水管,左侧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进水管的中部与插入孔固定卡装,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输出端与雾化喷头的左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还包括两组抬动把手,所述两组抬动把手的底端分别与两组带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抬动把手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手持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还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六边型紧固槽,所述六边型紧固槽与调节螺栓的顶部螺帽端固定卡装,所述紧固环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操作把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调节螺栓的底端和调节杆的顶端紧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所述操作台的顶端中部贯穿设置有出风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还包括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内部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位于出风孔的正下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启动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带动三组扇叶转动之后,分别抬动两组带动板使两组带动板分别通过两组挤压杆带动两组挤压板纵向上移,然后将汽车内饰板的左端和右端中间部位分别放入至两组挤压板和两组支持板之间,然后分别停止拉动两组带动杆,这时两组挤压弹簧分别推动两组挡板,使得两组挡板分别通过两组伸缩杆带动两组带动杆纵向下移,同时两组带动杆分别通过两组挤压杆带动两组挤压板纵向下移,使得汽车内饰板的两端卡紧在两组支持板和两组挤压板之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主动轮转动,然后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此处从动轮的半径比主动轮的半径大的多,从动轮则起到了降低转速并且增大扭矩的效果,同时从动轮带动转轴在固定轴承上转动,然后转轴分别通过其上侧的支持板和挤压板带动汽车内饰板的右端转动,同时汽车内饰板的左端通过支持板和挤压板带动从动轴在调节杆的定位轴承上同步转动,这时通过汽车内饰板的自转,使得三组扇叶吹出的风便可以连续交替吹在汽车内饰板的两面,从而可以使得汽车内饰板的两面同步保持较好的散热效果,省去了工作人员频繁翻动汽车内饰板的过程,即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快速冷却装置对汽车内饰板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操作台(1)、四组支腿(2)、两组支撑杆(3)、第一电机(4)、固定环(5)、两组固定杆(6)、安装块(7)和三组扇叶(8),操作台(1)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顶端连接,两组支撑杆(3)的底端分别与操作台(1)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杆(6)的外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杆(3)的内端顶部区域连接,两组固定杆(6)的内端分别与固定环(5)的左端和右端连接,固定环(5)与第一电机(4)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装,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安装块(7)的顶端连接,三组扇叶(8)的内端分别与安装块(7)的圆周侧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9)、主动轮(10)、从动轮(11)、皮带(12)、转轴(13)、固定轴承(14)、调节杆(15)、定位轴承(16)、安装轴(17)、从动轴(18)、两组伸缩杆(19)、两组带动杆(20)、两组挤压杆(21)、两组挤压板(22)、两组支持板(23)、两组挤压弹簧(24)和两组挡板(25),所述第二电机(9)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与操作台(1)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与主动轮(10)键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杆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左端中部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13)的左端自固定槽内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右侧支撑杆的左侧,所述固定轴承(14)与固定槽固定卡装,所述固定轴承(14)与转轴(13)过盈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右端与从动轮(11)键连接,所述皮带(12)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与从动轮(11)和主动轮(10)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15)的右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轴承(16)固定卡装,所述定位轴承(16)与安装轴(17)过盈连接,所述安装轴(17)的右端与从动轴(18)的左端连接,所述从动轴(18)的顶端和转轴(13)的顶端左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伸缩滑孔,所述两组伸缩杆(19)的底端分别自从动轴(18)和转轴(13)的上侧滑动穿过两组伸缩滑孔并且分别伸出至从动轴(18)和转轴(13)的下侧,所述两组伸缩杆(19)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挡板(25)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挤压弹簧(24)分别与两组伸缩杆(19)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挤压弹簧(24)的顶端分别与从动轴(18)和转轴(13)的底端紧贴,所述两组挤压弹簧(24)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挡板(25)的顶端紧贴,所述两组带动杆(20)的底端外侧分别与两组伸缩杆(19)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带动杆(20)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挤压杆(21)的外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两组挤压杆(21)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挤压板(22)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支持板(23)的外端分别与从动轴(18)的右端底部区域和转轴(13)的左端底部区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板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操作台(1)、四组支腿(2)、两组支撑杆(3)、第一电机(4)、固定环(5)、两组固定杆(6)、安装块(7)和三组扇叶(8),操作台(1)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顶端连接,两组支撑杆(3)的底端分别与操作台(1)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杆(6)的外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杆(3)的内端顶部区域连接,两组固定杆(6)的内端分别与固定环(5)的左端和右端连接,固定环(5)与第一电机(4)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装,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安装块(7)的顶端连接,三组扇叶(8)的内端分别与安装块(7)的圆周侧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9)、主动轮(10)、从动轮(11)、皮带(12)、转轴(13)、固定轴承(14)、调节杆(15)、定位轴承(16)、安装轴(17)、从动轴(18)、两组伸缩杆(19)、两组带动杆(20)、两组挤压杆(21)、两组挤压板(22)、两组支持板(23)、两组挤压弹簧(24)和两组挡板(25),所述第二电机(9)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与操作台(1)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与主动轮(10)键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杆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左端中部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13)的左端自固定槽内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右侧支撑杆的左侧,所述固定轴承(14)与固定槽固定卡装,所述固定轴承(14)与转轴(13)过盈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右端与从动轮(11)键连接,所述皮带(12)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与从动轮(11)和主动轮(10)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15)的右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轴承(16)固定卡装,所述定位轴承(16)与安装轴(17)过盈连接,所述安装轴(17)的右端与从动轴(18)的左端连接,所述从动轴(18)的顶端和转轴(13)的顶端左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伸缩滑孔,所述两组伸缩杆(19)的底端分别自从动轴(18)和转轴(13)的上侧滑动穿过两组伸缩滑孔并且分别伸出至从动轴(18)和转轴(13)的下侧,所述两组伸缩杆(19)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挡板(25)的顶端连接,所述两组挤压弹簧(24)分别与两组伸缩杆(19)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挤压弹簧(24)的顶端分别与从动轴(18)和转轴(13)的底端紧贴,所述两组挤压弹簧(24)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挡板(25)的顶端紧贴,所述两组带动杆(20)的底端外侧分别与两组伸缩杆(19)的顶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淑丽祁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西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