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外科手术切割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烧伤磨痂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贯穿外壳且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和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转动轴位于外壳外的一端上同轴固定的磨痂头,转动轴为中空,磨痂头上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空腔,磨痂头的工作面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孔;外壳内还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送气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磨痂器的磨痂头在电机的带动下快速转动,与创面结痂处发生相对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患者的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烧伤磨痂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外科手术切割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烧伤磨痂器。
技术介绍
烧伤患者在烧伤创面恢复的过程中,烧伤创面产生的分泌物会在创面表层形成硬度较大的结痂层,而大面积的创面结痂后易在创面处形成痂下积液,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继发性脏器损害(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肠道功能紊乱等)等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并且由于创面结痂,创面外用药物不易吸收,严重影响创面愈合。临床治疗时往往需要及时清除感染坏死痂皮,因此创面削痂和磨痂治疗非常重要,医用烧伤磨痂器的出现可有效改善创面治疗效果,非常有利于创面治疗。传统的磨痂器,通常包括握持杆和设置在握持杆上的磨痂头;使用时,术者握住握持杆,再人工转动或移动磨痂头,使得磨痂头和结痂层发生相对摩擦,完成对结痂层的磨痂。但是由于整个过程都是人工操作,而且大创面的结痂通常较厚,磨痂非常不方便,耗时较长,磨痂时用力也较大,会使得术者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尤其是在大创面伤口结痂时,耗时非常长,磨痂失误造成创面二次受伤的概率较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磨痂器的使用时存在的问题,现目前出现了一种自动磨痂器,主要包括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转轴,转轴上固定有磨痂头。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转轴和磨痂头转动,使得磨痂头与创面结痂处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完成磨痂。这种自动磨痂器使用方便,并且医生的工作强度低,磨痂效率快。但是这种自动磨痂器在使用时,由于磨痂头在电机的带动下快速转动,与创面结痂处发生相对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患者的体验感不佳,甚至出现再次烧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医用烧伤磨痂器,以解决现有磨痂器的磨痂头在电机的带动下快速转动,与创面结痂处发生相对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患者的体验感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医用烧伤磨痂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贯穿外壳且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和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转动轴位于外壳外的一端上同轴固定的磨痂头,转动轴为中空,磨痂头上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空腔,磨痂头的工作面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孔;外壳内还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送气部。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通过驱动件带动转动轴转动,能够带动磨痂头转动,通过磨痂头与创面结痂处相贴,完成对创面结痂处的磨削。同时在磨削的过程中,通过中空的转动轴向磨痂头内的空腔充入气体,再通过出气孔排出,能够实现对磨痂头进行降温,也能够对创面进行降温,从而提升病患的体验感。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将转动轴设置为中空,能够减少磨痂器的重量,方便医生握持;2、本技术方案通过向中空的转动轴内通入气体,能够将气体导流至磨痂头的空腔内,实现对磨痂头的降温;同时,磨痂头上还设有出气孔,能够实现气体的流动,将实现降温后的气体排出,实现对磨痂头的持续降温;3、从磨痂头的出气孔内排出气体,能够使得气体吹撒在病患的创面结痂处,实现对磨痂时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避免粉尘沾附在创面,造成创面感染或影响磨痂效果;同时,通过出气孔排出气体,还能够对创面结痂处进行降温,提高病患的体验感。进一步,送气部包括位于外壳内的密封腔,外壳上设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气口,密封腔与转动轴之间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与转动轴同轴连接,且导气管与转动轴转动连接;密封腔内还设有转轴和与转轴同轴固定的散热翅片;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动齿轮,转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有益效果: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再通过转轴带动散热翅片转动,散热翅片转动会带动气体流动,进而通过外壳上的进气口向密封腔内导入气体,再通过导气管将气体导入中空的转动轴内,实现对磨痂头降温。同时,电机转动时会带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的驱动,能实现转动轴转动,进而完成磨痂。进一步,导气管内设有滤网。有益效果:设置滤网能过滤掉吸入密封腔内气体中的粉尘。进一步,进气口位于外壳靠近磨痂头的一端。有益效果:将进气口设置在外壳靠近磨痂头的一端,能实现将磨痂时产生的碎屑、粉尘吸入密封腔内,并且配合磨痂头上的出气孔吹撒出的气体将创面上粘附的碎屑吹动,能够提升进气口吸尘的效果。而进气口吸入的气体能够通过滤网过滤掉,减少从导气管导出的气体内的粉尘量。进一步,密封腔内设有挡板,散热翅片和进气口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有益效果:设置挡板,能够为从进气口吸入的气体进行导流,并且气体吸入密封腔后,磨痂产生的碎屑会通过挡板进行阻挡,不会回流,进而能避免碎屑漂浮在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进一步,密封腔内还设有包裹散热翅片的滤板。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滤板,能够将吸入密封腔的气体进行初步过滤,进而避免滤网被堵塞。进一步,外壳上还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管位于滤板上方,外壳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有益效果:通过进液管向外壳内导入液体,能够完成对磨痂产生的碎屑进行沉降,进而减少密封腔内空气的粉尘含量,提高通入导气管内的气体的洁净度;并且进液管位于滤板上方,能将滤板上粘附的碎屑冲刷掉,避免滤板被堵塞。进一步,转动轴的中空部分的直径朝向磨痂头方向逐渐减小。有益效果:转动轴的中空部分直径逐渐减小,根据伯努利原理,气体在转动轴内流动时,流速增加,温度降低,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实现对气体的降温,从而提高对磨痂头的降温效果。进一步,所述导气管的内径朝向转动轴方向逐渐减小。有益效果:气体在进入导气管后,流动的过程中,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因此能实现在持续流动的过程中,气体持续降温,从而能提高对磨痂头的降温效果。进一步,所述磨痂头的工作面上设有若干磨痂凸起,且出气孔位于相邻两个磨痂凸起之间。有益效果:设置磨痂凸起,能够提升对创面结痂处的磨削效果;而出气孔设置在相邻磨痂凸起之间,能够便于气体的导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进气口11、开口12、转动轴2、磨痂头21、空腔211、磨痂凸起212、出气孔213、从动齿轮22、隔板3、导气管31、转轴4、散热翅片41、微型电机5、主动齿轮51、滤板6、挡板7、进液管8、出液管9。实施例1:医用烧伤磨痂器,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转轴4、隔板3和转动轴2,还包括电动转动轴2转动的驱动件。隔板3呈L型,隔板3将外壳1分隔为左侧的送气部;隔板3的横向部分的左端与外壳1左侧内壁固定,隔板3的竖向部分的底部与外壳1的内侧底壁固定,且隔板3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外壳1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进而使得隔板3与外壳1左侧之间形成密封腔。转轴4贯穿隔板3的横向部分且与其转动连接,转轴4的底部固定有散热翅片41。转动轴2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医用烧伤磨痂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贯穿外壳且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和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转动轴位于外壳外的一端上同轴固定的磨痂头,其特征在于:转动轴为中空,磨痂头上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空腔,磨痂头的工作面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孔;外壳内还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送气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用烧伤磨痂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贯穿外壳且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和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转动轴位于外壳外的一端上同轴固定的磨痂头,其特征在于:转动轴为中空,磨痂头上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空腔,磨痂头的工作面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孔;外壳内还设有与中空的转动轴连通的送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烧伤磨痂器,其特征在于:送气部包括位于外壳内的密封腔,外壳上设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气口,密封腔与转动轴之间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与转动轴同轴连接,且导气管与转动轴转动连接;密封腔内还设有转轴和与转轴同轴固定的散热翅片;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动齿轮,转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烧伤磨痂器,其特征在于:导气管内设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兵钱,王广,孙志刚,唐金,李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