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及省电的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75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及省电的智能穿戴设备,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振动感应开关,连接于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与锂电池的正极之间,于振动时闭合;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锂电池的正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振动感应开关和微控制器控制三极管式开关闭合,从而使锂电池供电,而振动感应开关不振动时微控制器控制三极管式开关断开,断开锂电池供电,适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可自动断电,节省了电能,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及省电的智能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及省电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现在的锂电池供电设备,在不用时,需要手动关闭,而在用户忘记关闭的时候,就会浪费锂电池的电量。而现在的智能检测设备虽然可以自动关机,但是一般需要主动设置关机程序,满足什么条件时关闭断电,电路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及省电的智能穿戴设备,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包括一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连接一锂电池的正极;一振动感应开关,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与锂电池的正极之间,于振动时闭合;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之间的一参考点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一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优选地,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之间接一限流电阻。优选地,所述所述振动传感器第二端通过一保护电阻连接一接地端。优选地,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优选地,所述锂电池正极与所述三极管集电极之间接一负载。优选地,所述振动感应开关闭合时所述锂电池的电流输入至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所述微控制器启动。优选地,所述微控制器启动时,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一第一电平,使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导通;所述微控制器断电时,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一第二电平,使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断开。优选地,所述振动感应开关为延时断电开关,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振动感应开关延时断电。优选地,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发送一振动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省电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振动感应开关振动时闭合使微控制器启动,使微控制器控制三极管式开关闭合,从而使锂电池供电,而振动感应开关不振动时微控制器控制锂电池三极管式开关断开,从而使锂电池供电电路断开,适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可自动断电,节省了电能,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节能电路的电路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节能电路的电流流向及信号流向图。图中:1-振动感应开关;2-微控制器;3-三极管;4-锂电池;5-限流电阻;6-保护电阻;7-负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包括一微控制器2,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连接锂电池4的正极;一振动感应开关1,于振动时闭合;振动感应开关1的第一端连接锂电池4正极,振动感应开关1第二端与微控制器2的电源电压端连接;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之间的一参考点a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一三极管3,三极管3基极连接微控制器2输出端,三极管3集电极连接锂电池4正极,三极管3发射极连接微控制器2电源电压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振动感应开关振动时闭合使微控制器启动,使微控制器控制三极管式开关闭合,从而使锂电池供电,而振动感应开关不振动时微控制器控制锂电池三极管式开关断开,从而使锂电池供电电路断开,适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可自动断电,节省了电能,结构简单成本低。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三极管3为NPN型三极管。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振动感应开关1闭合时微控制器2启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振动感应开关1闭合时锂电4池的电流输入至微控制器2的电源电压端,微控制器2启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微控制器2启动时,微控制器2的输出端输出一第一电平,使三极管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3的发射极电流导通;微控制器2断电时,微控制器2的输出端输出一第二电平,使三极管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3的发射极电流断开。通过微微控制器2控制三极管的基极电平,从而控制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通断,起到三极管开关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振动感应开关1的第二端发送一振动信号至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微控制器根据输入电压是否有变化而判断是否有振动信号,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输入电信号持续不变,则没有振动信号产生。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参考点a与微控制器输入端之间接一限流电阻5,可避免振动感应开关1传输振动信号时微控制器2的输入电压过高,保护微控制器2不损坏。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振动感应开关1发送振动信号至微控制器2,微控制器2输出一使三极管3处于饱和状态的电平。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参考点a与接地端之间接一保护电阻6。由图可知,当微控制器2启动后,微控制器电源电压端输出的电流其一会流向接地端,设置保护电阻6可避免短路。且设置了保护电阻6后,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的输出电流才会在参考点a处分流进入振动感应开关1,从而对振动感应开关1进行控制。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振动感应开关1为延时断电开关,延时断电,避免因振动而使开关反复通断造成开关和微控制器的损坏。微控制器2控制振动感应开关延时断电。延时断电时间可根据智能设备情况或实际需求而自由设定。一般延时断电时间为微控制器2持续一段时间如1-5分钟未接收到振动感应开关1的振动信号时,微控制器2控制振动感应开关1断电,以节省锂电池的电能。作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连接一锂电池的正极;/n一振动感应开关,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与锂电池的正极之间,于振动时闭合;/n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之间的一参考点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n一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连接一锂电池的正极;
一振动感应开关,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与锂电池的正极之间,于振动时闭合;
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之间的一参考点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
一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之间接一限流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感应开关的第二端通过一保护电阻连接一接地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节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成
申请(专利权)人:和尊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