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适用于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内,所述计算机主机包含适配器,及贴靠所述适配器一侧的装置板,所述适配器具有贴靠所述装置板的折片。所述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包含枢接于所述装置板侧缘的扳动单元、在所述折片和所述扳动单元间可被所述扳动单元控制远离和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单元,及在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间且相互枢设的连接单元。扳动所述扳动单元控制所述固定单元远离和紧靠所述折片,使所述适配器相对于所述装置板的拔除和固定作业能容易地进行,而不需要使用到手工具来进行锁固,就能达成快速固定所述适配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的机壳用于固定适配器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直立式计算机主机9,包含长方体主机架90,该主机架90包括前后间隔平行的饰板92与装置板91、连接该饰板92和该装置板91且上下间隔的顶板901及底板902,及安装在该主机架90左右两侧的左侧板903和右侧板904。该装置板91具有数个沿着该装置板91长向间隔设置的导槽孔911、数个覆盖对应的导槽孔911的导槽遮片912,及数个用于局限所述导槽遮片912的挡片914。该左侧板903可被拆除远离该主机架90。参阅图2,该计算机主机9还包含安装于该右侧板904且邻近该装置板91的主板93,及数个可拆离地插设在该主板93的适配器94(图仅示两个)。该主板93垂直于该装置板91,并包括数个间隔设置且对应于所述导槽遮片912的插槽931(图仅示两个),每一个适配器94邻近该装置板91的一侧包括槽片941,该槽片941远离该主板93的一端弯折成与该主板93平行的折片942,该折片942上方形成凹槽943。当组装该适配器94于该计算机主机9时,将其中一个导槽遮片912拆离于该装置板91,使所述导槽孔911露出,将该适配器94插设于对应的插槽931且将槽片941贴靠于对应的导槽孔911后,该适配器94可被对应的插槽931和对应的挡片914固定,接着使用螺丝913穿过该凹槽943锁固该槽片941于该装置板91上,而使该适配器94不会受到摇晃或外力而从该主板93松脱。当有数个适配器94需更换,无论是组装或拆卸所述适配器94时,都必须使用到手工具将所述折片942上的螺丝913一一螺松或螺紧,更换过程相当耗时,且也有因施力不当或不慎造成手工具损坏所述适配器94的疑虑,因此现有的适配器94固定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
技术介绍
至少一个缺点的计算机机壳适配器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适用于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内,所述计算机主机包含主板、插设于所述主板的适配器,及贴靠所述适配器一侧的装置板,所述装置板包括数个间隔设置的导槽孔,所述适配器具有垂直所述主板且贴靠在其中一个导槽孔的槽片,及由所述槽片弯折、平行并远离所述主板的折片,所述折片贴靠于所述装置板。所述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包含:枢接于所述装置板侧缘且间隔于所述主板的扳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折片和所述扳动单元间能被所述扳动单元控制远离和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单元,及设置于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间且使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相互枢设的连接单元。所述扳动单元控制所述连接单元带动所述固定单元能在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位置和远离所述折片的维修位置间移动。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所述扳动单元包括扳动本体、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扳动本体相反两端用于枢接所述装置板的机壳枢接部,及两个分别连接对应的机壳枢接部用于枢接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部。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部的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具有相反的外端及内端,所述外端枢接对应的连接部,所述内端枢接所述固定单元,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外端靠近所述装置板,在所述维修位置时,所述外端远离所述装置板。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座本体,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本体两端的侧翼部,所述侧翼部安装于所述装置板且随着所述座本体在所述维修位置及所述固定位置间位移。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所述座本体具有朝向所述折片的内侧面、与所述内侧面平行的且较矮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间的端面,及数个间隔设置用于固定所述适配器的固定部。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所述座本体具有数个由所述端面凹设且与所述固定部交错设置的导引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扳动所述扳动单元控制所述固定单元远离和紧靠所述折片,使所述适配器相对于所述装置板的拔除和固定作业能容易地进行,而不需要使用到手工具来进行锁固,就能达成固定所述适配器的效果,所以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的计算机主机包含主板及装置板;图2是一不完整立体图,说明现有的计算机主机包含数个可拆离地固定在该装置板和该主板的适配器;图3是一不完整立体图,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个扳动单元、一个固定单元,及一个连接单元;图4是一不完整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计算机主机包括一个主板,及一个插设于该主板的适配器;图5是一不完整的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二侧翼部;图6是一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在维修位置;及图7是一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在固定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直立式计算机主机4内,该计算机主机4包含一个主机架40,该主机架40包括前后间隔平行的一个饰板401与一个装置板402、连接该饰板401和该装置板402且上下间隔的一个顶板416及一个底板403、安装在该主机架40左右两侧的一个左侧板404和一个右侧板405、数个设置在该装置板402的导槽遮片406,及数个设置于该装置板402且分别用于局限所述导槽遮片406的挡片407。该装置板402包括一个邻近该右侧板405的主板部408、一个远离该右侧板405且相对于该主板部408远离该饰板401的副板部409、一个垂直地连接该主板部408与该副板部409的第一靠设部410,及一个连接该副板部409且往该饰板401延伸的第二靠设部411。该主板部408具有数个彼此间隔且延伸至该第一靠设部410的导槽孔412,及数个对应于所述导槽孔412的螺孔413,所述导槽遮片406分别覆盖于所述导槽孔412。该主机架40还包括一个间隔于该副板部409设置在该第一靠设部410和该第二靠设部411间的第一滑移架414,及一个间隔于副板部409和该第一滑移架414且设置在该第一靠设部410和该第二靠设部411间的第二滑移架415,该副板部409与该第一滑移架414和该第二滑移架415相配合分别界定出滑移空间(图未示)。该计算机主机4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右侧板405的主板42,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板42的适配器43。该主板42包括数个间隔设置的插槽421(图仅示二)。该适配器43包括一个垂直该主板42且贴靠在其中一个导槽孔412的槽片431,该槽片431的一端被相应的挡片407局限于该装置板402上,相反的一端形成往该第一靠设部410弯折且贴靠在该第一靠设部410上的折片432。该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也适用于横式计算机主机。参阅图3,该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包含一个枢接于该装置板402侧缘且间隔于该主板42的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适用于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内,所述计算机主机包含主板、插设于所述主板的适配器,及贴靠所述适配器一侧的装置板,所述装置板具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导槽孔,所述适配器具有垂直所述主板且贴靠在其中一个导槽孔的槽片,及由所述槽片弯折、平行且远离所述主板的折片,所述折片贴靠于所述装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包含:/n枢接于所述装置板侧缘且间隔于所述主板的扳动单元;/n设置于所述折片和所述扳动单元间能被所述扳动单元控制远离和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单元;及/n设置于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间且使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相互枢设的连接单元,所述扳动单元控制所述连接单元带动所述固定单元能在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位置和远离所述折片的维修位置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适用于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内,所述计算机主机包含主板、插设于所述主板的适配器,及贴靠所述适配器一侧的装置板,所述装置板具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导槽孔,所述适配器具有垂直所述主板且贴靠在其中一个导槽孔的槽片,及由所述槽片弯折、平行且远离所述主板的折片,所述折片贴靠于所述装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包含:
枢接于所述装置板侧缘且间隔于所述主板的扳动单元;
设置于所述折片和所述扳动单元间能被所述扳动单元控制远离和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单元;及
设置于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间且使所述扳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相互枢设的连接单元,所述扳动单元控制所述连接单元带动所述固定单元能在紧靠所述折片的固定位置和远离所述折片的维修位置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适配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单元包括扳动本体、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扳动本体相反两端用于枢接所述装置板的机壳枢接部,及两个分别连接对应的机壳枢接部用于枢接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南青,高恺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