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花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4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造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包括水平仪,水平仪顶部的一侧与卡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卡杆的另一端与托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上表面的中部与螺纹套管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套管外表面的顶部与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架顶部的一侧通过转杆与滑轮的中部转动连接,滑轮外表面的顶部与滑轮槽的底部滑动连接。该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通过将卡杆卡在测绘仪器顶部的两侧,动力马达带动遮阴板在动力盒的内部滑动,达到了预防强光对于测绘仪器的直射不易观测,有效的保护仪器免受雨雪天气的侵害的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测绘仪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产生较大观测仪器结果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造价
,具体为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
技术介绍
工程造价是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工程造价从总体上涉及到较多的学科,而测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说,需要熟悉和使用各种测绘装置,以便于在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时可快速的进行测绘记录相关信息。现场使用测绘仪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遇到强光天气对测绘的过程造成影响,不易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使观测的测绘数据产生误差,并且遇到下雨天气测绘时,会对测绘仪器造成损坏,增加测绘的成本,降测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具备现场测绘的过程中能够对于测绘仪器进行保护,防止雨水对于仪器的侵蚀,避免仪器受到损坏,降低测绘成本的投入,降低强光天气对于观察的影响,容易观察仪器表面的数据,降低观测的误差,提高测绘仪器的工作环境和测绘工作的效率等优点,解决了遇到强光天气对测绘的过程造成影响,不易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使观测的测绘数据产生误差,并且遇到下雨天气测绘时,会对测绘仪器造成损坏,增加测绘的成本,降测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场测绘的过程中能够对于测绘仪器进行保护,防止雨水对于仪器的侵蚀,避免仪器受到损坏,降低测绘成本的投入,降低强光天气对于观察的影响,容易观察仪器表面的数据,降低观测的误差,提高测绘仪器的工作环境和测绘工作的效率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包括水平仪,水平仪顶部的一侧与卡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卡杆的另一端与托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上表面的中部与螺纹套管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套管外表面的顶部与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架顶部的一侧通过转杆与滑轮的中部转动连接,滑轮外表面的顶部与滑轮槽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槽的顶部与承重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承重板的顶部与动力盒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盒的顶部与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盒内壁底部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动力马达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马达的一侧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的中部插接,主动齿轮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齿轮外表面的一侧啮合,从动齿轮的中部通过转杆与立板的顶部转动连接,立板的底部与动力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从动齿轮外表面的顶部与齿槽的底部啮合,齿槽的顶部与遮阴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遮阴板的一侧通过滑动轮与滑槽一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槽一的另一侧与动力盒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动力盒内壁的顶部与滑竿的顶部固定连接,滑竿的底部与滑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滑块的底部通过转杆与上转动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上转动架的底部与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下转动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下转动架的底部与遮阴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滑竿的底部开设宽度大于滑块宽度的空槽,并且滑竿的两端未封闭状态。优选的,主动齿轮的直径为从动齿轮直径的二分之一,从动齿轮的宽度与齿槽的宽度相同。优选的,螺纹套管的内部螺纹套接于丝杆外表面的一端,丝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板,并且丝杆两端的螺纹相反。优选的,卡杆的数量为四个,两个卡杆为一组对称设置于两个托板的两端,并且每个托板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套管。优选的,滑槽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一通过滑轮与遮阴板的两侧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通过将卡杆卡在测绘仪器顶部的两侧,动力马达带动遮阴板在动力盒的内部滑动,达到了预防强光对于测绘仪器的直射不易观测,有效的保护仪器免受雨雪天气的侵害的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测绘仪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产生较大观测仪器结果误差的问题。2、该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现场测绘的过程中能够对于测绘仪器进行保护,防止雨水对于仪器的侵蚀,避免仪器受到损坏,降低测绘成本的投入,降低强光天气对于观察的影响,容易观察仪器表面的数据,降低观测的误差,提高测绘仪器的工作环境和测绘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三维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整体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水平仪、2卡杆、3托板、4滑轮、5滑轮槽、6动力盒、7滑槽一、8滑竿、9伸缩杆、10支撑杆、11动力马达、12主动齿轮、13盖板、14从动齿轮、15立板、16固定架、17丝杆、18螺纹套管、19滑块、20上转动架、21齿槽、22遮阴板、23下转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包括水平仪1,水平仪1顶部的一侧与卡杆2的一端滑动连接,卡杆2的数量为四个,两个卡杆2为一组对称设置于两个托板3的两端,并且每个托板3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套管18,设置两组卡杆2,增加装置固定水平仪1顶部以后的稳定性,卡杆2的另一端与托板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3上表面的中部与螺纹套管1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8的内部螺纹套接于丝杆17外表面的一端,丝杆17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板,并且丝杆17两端的螺纹相反,通过在螺纹套管18的内部插接丝杆17,有效的通过转动丝杆使两端的螺纹套管8带动托板3向水平仪的中部运动,从而对装置进行固定,螺纹套管18外表面的顶部与固定架16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架16顶部的一侧通过转杆与滑轮4的中部转动连接,滑轮4外表面的顶部与滑轮槽5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槽5的顶部与承重板2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承重板24的顶部与动力盒6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盒6的顶部与盖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盒6内壁底部的一端与支撑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0的另一端与动力马达11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马达11的一侧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12的中部插接,主动齿轮12的直径为从动齿轮14直径的二分之一,从动齿轮14的宽度与齿槽21的宽度相同,将主动齿轮12设置从动齿轮14直径的二分之一,达到主动齿轮12转动一圈,从动齿轮14转动半圈,从而使遮阴板22能够缓慢的进行伸缩,增加遮阴板22运动的稳定性,主动齿轮12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齿轮14外表面的一侧啮合,从动齿轮14的中部通过转杆与立板15的顶部转动连接,立板15的底部与动力盒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4外表面的顶部与齿槽21的底部啮合,齿槽21的顶部与遮阴板22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遮阴板22的一侧通过滑动轮与滑槽一7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槽一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一7通过滑轮与遮阴板22的两侧滑动连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包括水平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仪(1)顶部的一侧与卡杆(2)的一端滑动连接,卡杆(2)的另一端与托板(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3)上表面的中部与螺纹套管(1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8)外表面的顶部与固定架(16)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架(16)顶部的一侧通过转杆与滑轮(4)的中部转动连接,滑轮(4)外表面的顶部与滑轮槽(5)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槽(5)的顶部与承重板(2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承重板(24)的顶部与动力盒(6)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盒(6)的顶部与盖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n动力盒(6)内壁底部的一端与支撑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0)的另一端与动力马达(11)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马达(11)的一侧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12)的中部插接,主动齿轮(12)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齿轮(14)外表面的一侧啮合,从动齿轮(14)的中部通过转杆与立板(15)的顶部转动连接,立板(15)的底部与动力盒(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n从动齿轮(14)外表面的顶部与齿槽(21)的底部啮合,齿槽(21)的顶部与遮阴板(22)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遮阴板(22)的一侧通过滑动轮与滑槽一(7)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槽一(7)的另一侧与动力盒(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动力盒(6)内壁的顶部与滑竿(8)的顶部固定连接,滑竿(8)的底部与滑块(19)的顶部滑动连接,滑块(19)的底部通过转杆与上转动架(20)的顶部转动连接,上转动架(20)的底部与伸缩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9)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下转动架(23)的顶部转动连接,下转动架(23)的底部与遮阴板(22)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装置,包括水平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仪(1)顶部的一侧与卡杆(2)的一端滑动连接,卡杆(2)的另一端与托板(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3)上表面的中部与螺纹套管(1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8)外表面的顶部与固定架(16)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架(16)顶部的一侧通过转杆与滑轮(4)的中部转动连接,滑轮(4)外表面的顶部与滑轮槽(5)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槽(5)的顶部与承重板(2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承重板(24)的顶部与动力盒(6)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盒(6)的顶部与盖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
动力盒(6)内壁底部的一端与支撑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0)的另一端与动力马达(11)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马达(11)的一侧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12)的中部插接,主动齿轮(12)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齿轮(14)外表面的一侧啮合,从动齿轮(14)的中部通过转杆与立板(15)的顶部转动连接,立板(15)的底部与动力盒(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从动齿轮(14)外表面的顶部与齿槽(21)的底部啮合,齿槽(21)的顶部与遮阴板(22)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遮阴板(22)的一侧通过滑动轮与滑槽一(7)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槽一(7)的另一侧与动力盒(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动力盒(6)内壁的顶部与滑竿(8)的顶部固定连接,滑竿(8)的底部与滑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花孙静郭倩刘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