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0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在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壁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在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远离套筒主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内壁与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通过在套筒本体的内壁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在钢筋上套设有第二连接头,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螺纹连接来实现钢筋与套筒的连接以此实现预制构件钢筋的连接,使用时无需向套筒本体内进行灌浆,解决了传统的灌浆套筒的偏斜和漏浆的技术难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柱、预制墙内的钢筋连接套筒,具体涉及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
技术介绍
现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主要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方法连接。连接钢筋插入灌浆套筒的灌浆腔后,向灌浆腔内注入套筒连接专用高强灌浆料,灌浆料硬化后将连接钢筋锚固在套筒灌浆腔内,钢筋与套筒即连接在一起,以此实现预制构件钢筋的连接。我国国际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已对套筒灌浆接头的连接、应用与验收做出了相关规定。目前传统的灌浆连接套筒在预制构件生产时,连接套筒埋在混凝土构件内,构件上要预留向接头连接套筒灌浆腔内灌注灌浆料的灌浆孔和排气、排出浆料的排浆孔(参见中国专利CN201620462271.3和CN201420031861.1)。上述灌浆连接套筒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不足:插杆与插孔的间隙大,无法保证套筒端面与模板紧密贴合,轴杆与套筒灌浆腔内孔也存在间隙,不仅存在套筒轴线偏斜问题,还导致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液能通过套筒端面与构件模板间的间隙、套筒灌浆腔内孔与固定件轴杆的间隙进入套筒,使套筒偏斜和漏浆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同时,现有灌浆连接套筒对构件生产的材料消耗、人工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难以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挥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影响工业化建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在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壁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在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远离套筒主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内壁与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头固定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套筒主体为一体式成型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内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连接头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头本体的内壁设置有与钢筋相连接的固定环,所述第二连接头本体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螺纹。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螺纹为正螺纹,所述第二连接螺纹为反螺纹,所述正螺纹和反螺纹配合锁紧。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套筒主体的中心轴线重合。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套筒主体、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采用钢或铁材质成型得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通过在套筒本体的内壁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在钢筋上套设有第二连接头,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螺纹连接来实现钢筋与套筒的连接以此实现预制构件钢筋的连接,使用时无需向套筒本体内进行灌浆,解决了传统的灌浆套筒的偏斜和漏浆的技术难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所述的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采用铁或钢制成,材料强度高,在使用过程中挤压、碰撞下不易损坏,第一连接头和/或第二连接头与套筒本体采用螺纹连接,牢固、无间隙,在套筒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或脱落。(3)本技术所述的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套筒端口和轴线的位置精度均得到可靠保证,同时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管理、材料成本显著降低,而劳动人员工作效率、构件合格率、构件质量大幅提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的内部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连接头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套筒本体;2、钢筋;3、第一连接头;3.1、第一连接螺纹;4、第二连接头;4.1、第二连接头本体;4.2、固定环;4.3、第二连接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包括圆筒形的套筒主体1,其中套筒主体1采用钢制材质工艺成型。在套筒主体1的内壁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头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3与套筒主体1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第一连接头3为套筒主体1其中的一部分)。在第一连接头3的远离套筒主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4,第二连接头4内壁与钢筋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4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头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套筒主体1作为主体的连接部件,第一连接头3与套筒主体1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的对接头,第二连接头4一方面起到固定钢筋2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与套筒主体1对接安装的作用。通过在套筒本体1的内壁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3,在钢筋2上套设有第二连接头4,通过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4的螺纹连接来实现钢筋2与套筒(套筒主体1)的连接以此实现预制构件钢筋的连接,使用时无需向套筒本体1内进行灌浆,解决了传统的灌浆套筒的偏斜和漏浆的技术难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参见图1至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3为套筒本体1其中的一部分,为保证整体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连接头3的长度为整体套筒本体1长度的1/4-1/3(优选第一连接头3的长度为整体套筒本体1长度的1/4)。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头3的壁厚为套筒本体1中间部分的1.5倍或2倍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对接端的稳定性。在所述第一连接头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螺纹3.1,通过第一连接螺纹3.1与第二连接头4固定连接。参见图1至2所示,第二连接头4采用钢或铁材质成型,用于与第一连接头3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4包括第二连接头本体4.1,第二连接头本体4.1的内壁设置有与钢筋2相连接的固定环4.2,第二连接头本体4.1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螺纹3.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螺纹4.3。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钢筋2插入到固定环4.2内,然后将第二连接头4与第一连接头3通过螺纹(正反螺纹)锁紧在一起。进一步的,第一连接螺纹3.1为正螺纹,第二连接螺纹4.3为反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包括套筒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主体(1)的内壁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头(3);在所述第一连接头(3)的远离套筒主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二连接头(4)内壁与钢筋(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4)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头(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包括套筒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主体(1)的内壁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头(3);在所述第一连接头(3)的远离套筒主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二连接头(4)内壁与钢筋(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4)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头(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3)与套筒主体(1)为一体式成型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头(3)的内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需灌浆料的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4)包括第二连接头本体(4.1),所述第二连接头本体(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略祁飞詹奇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乾道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