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03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浇筑挡板,其中,所述浇筑挡板上设置有伸进水渠内的第一浇筑段以及位于水渠两侧的第二浇筑段;所述第一浇筑段的外截面与所述水渠的内截面配合,且该第一浇筑段的外表面与水渠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浇筑段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浇筑段在与地面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沿着所述水渠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浇筑挡板在所述第二浇筑段上设置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均与所述空隙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装置可以快速实现在水渠内铺设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农田灌溉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水渠,通过水渠将灌溉水引导到农田中,实现对农田作物的灌溉。而水渠是通过人工在地面挖掘形成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沟槽,截面一般为U型,在开设好沟槽后,需要在表面内铺设混凝土,以使得水渠具有更好地引流作用,并且可以防止水渗入到泥土中导致水渠坍塌。然而在水渠内表面上铺设混凝土是项复杂的工序,现有的铺设方法一般是人工手动涂抹混凝土,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所述施工装置可以快速实现在水渠内铺设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浇筑挡板,其中,所述浇筑挡板上设置有伸进水渠内的第一浇筑段以及位于水渠两侧的第二浇筑段,其中,所述第一浇筑段的外截面与所述水渠的内截面配合,且该第一浇筑段的外表面与水渠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浇筑段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浇筑段在与地面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沿着所述水渠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浇筑挡板在所述第二浇筑段上设置有多个浇筑孔,所述多个浇筑孔沿着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浇筑孔均与所述空隙连通。优选的,所述浇筑孔为椭圆形。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两根,两根第一支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渠的两侧,且该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多组,所述多组第二支撑杆沿着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根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截面与所述第一浇筑段的内截面配合,并压紧在所述第一浇筑段的上表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浇筑段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多个,且沿着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通孔上均设置有遮挡板。优选的,所述遮挡板上还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遮挡板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椭圆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通过在水渠上搭建浇筑挡板,然后在浇筑挡板的第二浇筑段的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填充满所述第一浇筑段与水渠内表面的间隙和第二浇筑段与地面之间的空隙,从而实现在水渠内铺设混凝土,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效率。2、本技术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的装配方式简单,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参见图1-图3,本技术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浇筑挡板2,其中,所述浇筑挡板2上设置有伸进水渠4内的第一浇筑段2-1以及位于水渠4两侧的第二浇筑段2-2,其中,所述第一浇筑段2-1的外截面与所述水渠4的内截面配合,且该第一浇筑段2-1的外表面与水渠4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2-3;所述第二浇筑段2-2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段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浇筑段2-2在与地面之间存在空隙2-4,所述空隙2-4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沿着所述水渠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间隙2-3连通;所述浇筑挡板2在所述第二浇筑段2-2上设置有多个浇筑孔3,所述多个浇筑孔3沿着所述水渠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浇筑孔3为椭圆形,每个浇筑孔3均与所述空隙2-4连通。参见图1-图3,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为两根,两根第一支撑杆1-1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渠4的两侧,且该第一支撑杆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水渠4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1-2为多组,所述多组第二支撑杆1-2沿着所述水渠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根第二支撑杆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长度方向垂直。另外,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2上的第三支撑杆1-3,所述第三支撑杆1-3的外截面与所述第一浇筑段2-1的内截面配合,并压紧在所述第一浇筑段2-1的上表面上。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1,可以用来压紧浇筑挡板2,且由于所述第三支撑杆1-3的截面与第一浇筑段2-1的内截面配合,并压紧在所述第一浇筑段2-1的上表面,这样可以压实混凝土,从而保证水渠4内铺设混凝土的质量。参见图1-图3,所述第一浇筑段2-1的底部开设有椭圆形的通孔,所述通孔为多个,且沿着所述水渠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通孔上均设置有遮挡板5;所述遮挡板5上还设置有提手6,所述提手6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遮挡板5的前后两侧。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移开遮挡板5,这样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排出空隙2-4和间隙2-3内的空气,使得混凝土可以完全填充满所述间隙2-3和空隙2-4内,从而保证水渠4的质量。另外,当浇筑好混凝土后,将遮挡板5遮挡在通孔内,可以防止混凝土在硬化前遭到其他动物的踩踏,从而影响的水渠4的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该通孔向混凝土机械洒水,以促进混凝土快速硬化。另外,所述浇筑孔3处也可以设置遮挡板5,也可以起到防止混凝土在硬化前遭到其他动物的踩踏的作用。参见图1-图3,本技术的用于水渠4建造的施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先将浇筑挡板2放置在水渠4内,并在其上端放置支撑架1,接着,通过第二浇筑段2-2上的浇筑孔3向其内部浇筑混凝土,所述混凝土进入到所述第二浇筑段2-2和地面之间的空隙2-4中,并沿着所述空隙2-4流向所述第一浇筑段2-1与水渠4之间的间隙2-3中。当混凝土填充满所述间隙2-3和空隙2-4后,停止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本专利技术的施工装置,从而完成水渠4内的混凝土铺设工作。上述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浇筑挡板,其中,所述浇筑挡板上设置有伸进水渠内的第一浇筑段以及位于水渠两侧的第二浇筑段,其中,所述第一浇筑段的外截面与所述水渠的内截面配合,且该第一浇筑段的外表面与水渠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浇筑段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浇筑段在与地面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沿着所述水渠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浇筑挡板在所述第二浇筑段上设置有多个浇筑孔,所述多个浇筑孔沿着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浇筑孔均与所述空隙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浇筑挡板,其中,所述浇筑挡板上设置有伸进水渠内的第一浇筑段以及位于水渠两侧的第二浇筑段,其中,所述第一浇筑段的外截面与所述水渠的内截面配合,且该第一浇筑段的外表面与水渠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浇筑段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浇筑段在与地面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沿着所述水渠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浇筑挡板在所述第二浇筑段上设置有多个浇筑孔,所述多个浇筑孔沿着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浇筑孔均与所述空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为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渠建造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两根,两根第一支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渠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刘静刘超刘丽戴涛万伟男陈灿桂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鼎垣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