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正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7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后和左右两侧壁中间位置均水平向外开设有矩形槽口,矩形槽口内活动插接有T型移动杆,T型移动杆外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内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支撑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需要调整横梁的起吊范围时,操作人员手持扶手通过轴承和支撑柱进行旋转转盘,从而旋转横梁,调整范围,实用性大大提升,当确定好转盘的位置后,旋转夹持螺栓下降与底座紧密贴合达到转盘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中,在建造比较高层的建筑物时,往往需要将建筑材料输送到一定高度供建筑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人力输送或者通过吊机来输送,通过人力输送效率低,人力成本高,通过吊机来吊装则显得比较笨重,因此,设计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07918332U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固定盘、伸缩柱、万向轮、底板,所述固定盘上方设置有所述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上方设置有所述底板,所述伸缩柱一侧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一侧设置有定向轮,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方设置有把手,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一侧设置有操作盘,所述液压伸缩杆顶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方设置有缠线轴,所述缠线轴下方设置有缠线轮,所述缠线轮一侧设置有铁丝线,所述铁丝线下方设置有升降箱,所述升降箱一侧设置有箱门。虽然它使装置能够自由调节升降高度,提高了此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的实用性。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第一、该技术方案中的底座面积小,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倾倒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的升降机构只能在一个地方进行起吊建筑物品,但是遇到范围内其他地方的建筑物时就需要重新调整底座的位置和横梁的位置,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后和左右两侧壁中间位置均水平向外开设有矩形槽口,矩形槽口内活动插接有T型移动杆,T型移动杆外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内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支撑螺纹杆;所述底座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固定嵌入有轴承,轴承的中轴固定插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部一体化水平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上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夹持螺栓;所述转盘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固定连接有顶升油缸,顶升油缸上端面与横梁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横梁中部竖直开设有穿孔,穿孔内活动贯穿有立柱,立柱下端面与转盘顶部右侧垂直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矩形槽口外端面固定盖合有封盖,T型移动杆活动贯穿于封盖中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盘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滚轮,滚轮至于转盘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盘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扶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梁左端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横梁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吊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矩形槽口内活动插接有T型移动杆,T型移动杆外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内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支撑螺纹杆,当确定底座的安装位置后,将底座四周的四个T型移动杆向外拔出,然后旋转支撑螺纹杆在内螺纹管内下降直至与地面形成支撑效果,此时的底座接触面积更大,避免在起吊升降时发生倾倒情况。2.本技术需要调整横梁的起吊范围时,操作人员手持扶手通过轴承和支撑柱进行旋转转盘,从而旋转横梁,调整范围,实用性大大提升,当确定好转盘的位置后,旋转夹持螺栓下降与底座紧密贴合达到转盘稳定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的滚轮在转盘底部分布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万向轮2、封盖3、滚轮4、扶手5、夹持螺栓6、配重块7、横梁8、立柱9、穿孔10、吊环11、顶升油缸12、支撑柱13、轴承14、转盘15、内螺纹管16、支撑螺纹杆17、T型移动杆18、矩形槽口1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前后和左右两侧壁中间位置均水平向外开设有矩形槽口19,矩形槽口19内活动插接有T型移动杆18,T型移动杆18外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16,内螺纹管16内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支撑螺纹杆17,当确定底座1的安装位置后,将底座1四周的四个T型移动杆18向外拔出,然后旋转支撑螺纹杆17在内螺纹管16内下降直至与地面形成支撑效果,此时的底座1接触面积更大,避免在起吊升降时发生倾倒情况;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固定嵌入有轴承14,轴承14的中轴固定插接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上部一体化水平固定连接有转盘15,转盘1上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夹持螺栓6,当需要调整横梁8的起吊范围时,操作人员手持扶手5通过轴承14和支撑柱13进行旋转转盘15,从而旋转横梁8,调整范围,实用性大大提升,当确定好转盘15的位置后,旋转夹持螺栓6下降与底座1紧密贴合达到转盘15稳定的效果;转盘15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固定连接有顶升油缸12,顶升油缸12上端面与横梁8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横梁8中部竖直开设有穿孔10,穿孔10内活动贯穿有立柱9,立柱9下端面与转盘15顶部右侧垂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2),位于矩形槽口19外端面固定盖合有封盖3,T型移动杆18活动贯穿于封盖3中部,封盖3可以避免T型移动杆18从矩形槽口19内脱离。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3),转盘15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滚轮4,滚轮4至于转盘15上表面,滚轮4可以达到转盘15旋转稳定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转盘15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扶手5,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扶手5进行旋转转盘1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横梁8左端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7,横梁8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吊环11,配重块7可以保证横梁8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后和左右两侧壁中间位置均水平向外开设有矩形槽口(19),矩形槽口(19)内活动插接有T型移动杆(18),T型移动杆(18)外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16),内螺纹管(16)内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支撑螺纹杆(17);/n所述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固定嵌入有轴承(14),轴承(14)的中轴固定插接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上部一体化水平固定连接有转盘(15),转盘(15)上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夹持螺栓(6);/n所述转盘(15)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固定连接有顶升油缸(12),顶升油缸(12)上端面与横梁(8)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横梁(8)中部竖直开设有穿孔(10),穿孔(10)内活动贯穿有立柱(9),立柱(9)下端面与转盘(15)顶部右侧垂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后和左右两侧壁中间位置均水平向外开设有矩形槽口(19),矩形槽口(19)内活动插接有T型移动杆(18),T型移动杆(18)外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16),内螺纹管(16)内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支撑螺纹杆(17);
所述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固定嵌入有轴承(14),轴承(14)的中轴固定插接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上部一体化水平固定连接有转盘(15),转盘(15)上竖直向下螺纹拧合贯穿有夹持螺栓(6);
所述转盘(15)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固定连接有顶升油缸(12),顶升油缸(12)上端面与横梁(8)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横梁(8)中部竖直开设有穿孔(10),穿孔(10)内活动贯穿有立柱(9),立柱(9)下端面与转盘(15)顶部右侧垂直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舞
申请(专利权)人:张正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