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和自动冲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358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和自动冲切系统,该冲切模具包括下模座、第一底模、第二底模、冲头和冲切驱动装置,下模座设有第一料槽;第一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一顶杆和刀口,刀口位于第一料槽的下方;第二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二顶杆,刀口位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冲头位于第一料槽的上方,冲头位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冲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朝向第一料槽移动,冲切驱动装置驱动下模座、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朝向冲头移动;该自动冲切系统包括送料机构和冲切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一个冲切驱动装置即可完成定位和冲切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和自动冲切系统
本技术涉及冲切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和自动冲切。
技术介绍
带金属件注塑产品料带是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用结构,带金属件注塑产品料带包括连接条和多个产品,产品包括金属件和塑胶件,塑胶件设置在金属件上,金属件与连接条连接。注塑完成后,需将产品与连接条分离。现有的将产品与料带分离的方式一般是先在料带和金属件的连接处预打断,然后通过人工手动将金属件从料带上掰断并取下来。该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点。也有采用冲切模具将产品和料带切断,但现有的冲切模具一般需设置定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顶杆上升与产品连接,实现产品定位,还需设置冲切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冲头下降将产品和料带分离。现有的冲切模具结构复杂、需配备两个驱动装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一个冲切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自动位和冲切操作的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一个冲切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自动位和冲切操作的自动冲切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包括下模座、第一底模、第二底模、冲头和冲切驱动装置,下模座设有第一料槽;第一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一顶杆和刀口,刀口位于第一料槽的下方;第二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二顶杆,刀口位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冲头与刀口冲切配合;冲头位于第一料槽的上方,冲头位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冲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朝向第一料槽移动,冲切驱动装置驱动下模座、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朝向冲头移动。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当冲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朝向第一料槽移动时,第一顶杆插装在产品的定位孔内,第二顶杆插装在连接条的定位孔,使得产品与连接条之间被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绷紧,当冲切驱动装置驱动下模座、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朝向冲头移动时,绷紧的产品与连接条被冲头切断,实现产品与连接条的分离,本技术只需设置一个冲切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自定位和冲切作业,与现有的冲切模具相比,节省了一个驱动装置,使得本技术的结构更简单、操作更简便,有利于提高降低成本、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方案是,冲切模具还包括第一升降座、第二升降座、弹性件和上模座,第一升降座、第二升降座、下模座和上模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升降座与第二升降座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升降座与下模座之间相距第二预设距离,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间相距第三预设距离,弹性件弹性抵接在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冲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升降座朝向第二升降座移动,第一升降座推动第二升降座朝向下模座移动,第二升降座推动下模座朝向上模座移动。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之间设置第一预设距离,冲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升降座上移时,第一底模和第一顶杆首先上移第一预设距离,使得第一顶杆插装在产品的定位孔内,实现产品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以保证切断位的准确度;通过在第二升降座与下模座之间相距第二预设距离,第一升降座推动第二升降座同步上移第二预设距离,使得第二顶杆插装在连接条的定位孔内,实现连接条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使得产品和连接条被绷紧,进一步保证切断位的准确度;第二升降座推动下模座上移,使得第一料槽和第一料槽内的料带同步向上移动,在冲头固定的情况下,料带向冲头移动,在刀口的作用下将产品与连接条的分离。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底模的下部设置在第二升降座上,第二底模的上部插装在下模座内;第一底模的下部设置在第一升降座上,第一底模的上部贯穿第二升降座插装在第二底模内,第一底模能相对第二底模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模座上设有第一避让孔和冲头安装槽,冲头安装槽位于第一避让孔的孔壁上,冲头的上部位于冲头安装槽内,冲头的下部向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延伸。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底模的顶壁高于第二底模的顶壁。进一步的方案是,下模座上设有第一上夹板,第一上夹板和下模座之间形成第一料槽;第一上夹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顶杆穿过第一料槽插装在第一定位孔内。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冲切系统,包括送料机构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为上述的冲切模具。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机构包括送料驱动电机、拨料齿轮和送料安装座,送料安装座沿送料方向设有第二料槽,第二料槽与第一料槽连通,拨料齿轮的齿牙位于第二料槽内,送料驱动电机驱动拨料齿轮旋转,拨料齿轮的转动方向与送料方向相切。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安装座与下模座连接并能跟随下模座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方案是,拨料齿轮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拨料齿轮平行布置并位于第二料槽的两侧,两个拨料齿轮同步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冲切的料带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冲切模具实施例的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冲切模具实施例冲切前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冲切模具实施例的第一底模相对第二底模向上移动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冲切模具实施例冲切时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冲切模具实施例的上模座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图。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送料机构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B处的放大图。图12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机构的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图15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件取料时的结构图。图16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件旋转90°的结构图。图17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件的结构图。图18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摆动件的结构图。图19是本技术自动冲切系统实施例的取料组件取料时取料件与产品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料带1包括两个连接条11和多个产品,多个产品沿连接条11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地排列设置在两个连接条11之间,连接条11沿其自身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13。产品包括金属件12和塑胶件10,塑胶件10设置在金属件12的中部,金属件12的两侧设有耳座和第三定位孔14,第三定位孔14位于耳座的中部,耳座与连接条11设置并形成待冲切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从待冲切区将产品与两个连接条11分离,并取出产品。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装置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7,冲切模具3包括固定座、冲切驱动装置32、第一升降座33、第二升降座34、下模座35、第一底模36、第二底模37和八个冲头38。固定座包括底板311、上模座312和两个侧板313,底部311连接在两个侧板313的底部,上模座312连接在两个侧板313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有第一料槽;/n第一底模,所述第一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一顶杆和刀口,所述刀口位于所述第一料槽的下方;/n第二底模,所述第二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二顶杆,所述刀口位于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n冲头,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一料槽的上方,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所述冲头与所述刀口冲切配合;/n冲切驱动装置,所述冲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底模和所述第二底模朝向所述第一料槽移动,所述冲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模座、所述第一底模和所述第二底模朝向所述冲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自定位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有第一料槽;
第一底模,所述第一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一顶杆和刀口,所述刀口位于所述第一料槽的下方;
第二底模,所述第二底模的顶壁上设有第二顶杆,所述刀口位于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
冲头,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一料槽的上方,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所述冲头与所述刀口冲切配合;
冲切驱动装置,所述冲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底模和所述第二底模朝向所述第一料槽移动,所述冲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模座、所述第一底模和所述第二底模朝向所述冲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切模具还包括第一升降座、第二升降座、弹性件和上模座,所述第一升降座、所述第二升降座、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升降座与所述第二升降座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升降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相距第二预设距离,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之间相距第三预设距离,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上模座之间;
所述冲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座朝向所述第二升降座移动,所述第一升降座推动所述第二升降座朝向所述下模座移动,所述第二升降座推动所述下模座朝向所述上模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模的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座上,所述第二底模的上部插装在所述下模座内;
所述第一底模的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座上,所述第一底模的上部贯穿所述第二升降座插装在所述第二底模内,所述第一底模能相对所述第二底模上下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艇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英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