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卸工具,包括卡扣在减速机空心轴内的卡簧、设置于所述卡簧与车轮轴之间的螺栓、一端与螺栓连接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套管另一端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千斤顶将减速机空心轴从车轮轴上顶出,拆卸效果好且稳固,稳定性好;并且无需人工施力,劳动强度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设置套管、驱动结构,使得整体的结构紧固,进一步增强了拆卸的稳定性,保证拆卸的稳定进行;套管的设置亦为推动杆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拆卸的更稳定且效率更高,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卸工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拆卸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减速机采用空心轴形式与驱动车轮轴键连接。因卸船机在轨道上往复运行及停止,对减速机冲击较大,减速机要进行定期维修及保养,需将减速机空心轴从车轮轴上拆卸下。现有的减速机的拆卸方式主要通过固定卡板放置在卡簧内侧,用螺栓旋拧的方式将减速机从车轮轴上顶出拆下,此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低,并且拆卸方式不稳固,稳定性差,影响拆卸的进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拆卸工具。为达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卸工具,包括卡扣在减速机空心轴内的卡簧、设置于所述卡簧与车轮轴之间的螺栓,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一端与螺栓连接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套管另一端的驱动结构。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顶靠在所述套管上的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连杆、设置于所述连杆上的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杆两端的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底座。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千斤顶、设置于所述千斤顶上的挤压杆。优选地,所述减速机空心轴的内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卡簧的外圆周面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顶靠部,所述顶靠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管的直径,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顶靠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顶靠部顶靠在所述固定部的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连杆螺纹连接,且顶靠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上。优选地,所述挤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套管内设有推动杆,所述挤压杆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套管内且顶靠在所述推动杆的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拆卸工具通过使用千斤顶将减速机空心轴从车轮轴上顶出,拆卸效果好且稳固,稳定性好;并且无需人工施力,劳动强度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设置套管、驱动结构,使得整体的结构紧固,进一步增强了拆卸的稳定性,保证拆卸的稳定进行;套管的设置亦为推动杆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拆卸的更稳定且效率更高,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拆卸工具的减速机空心轴、车轮轴、螺母与卡簧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卸工具的套管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拆卸工具的套管与螺母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拆卸工具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拆卸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拆卸工具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技术拆卸工具包括车轮轴1、设置于所述车轮轴1上的减速机空心轴2、设置于所述减速机空心轴2内的螺栓3、位于所述螺栓3一侧的卡簧4、与所述螺栓3连接的套管5、设置于所述套管5内的推动杆15、设置于所述套管5上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调节结构与设置于所述调节结构上的千斤顶9、设置于所述千斤顶9上的定位部11、设置于所述定位部11内的挤压杆13,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顶靠在所述套管5上的固定部6、设置于所述固定部6上下两侧的第一连接部7、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7上的连杆8、设置于所述连杆8上的第二连接部12、设置于所述连杆8两端的固定螺栓14、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的底座10,所述千斤顶9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且与其固定。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减速机空心轴2上设有通孔21,所述车轮轴1的一端伸入到所述通孔21内,并且与其过盈配合。所述通孔21的内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卡簧4的外圆周面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以便将卡簧4固定在减速机空心轴2内。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螺栓3呈圆形,所述螺栓3收容于所述减速机空心轴2内,且处于卡簧4与车轮轴1之间,所述螺栓3顶靠在所述车轮轴1的端面上,且顶靠在所述卡簧4的侧面上。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套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卡簧4且伸入到所述螺栓3内,所述套管5与所述螺栓3螺纹连接,以便使得套管5与所述螺栓3相对固定。所述套管5的另一端设置顶靠部51,所述顶靠部51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管5的直径。所述推动杆15呈圆柱体,所述推动杆15伸入到所述套管5内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推动杆15可以在所述套管5内移动。所述固定部6可以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所述固定部6上设有第一通孔61及第二通孔62,所述第一通孔61及第二通孔62相通且贯穿所述固定部6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一通孔6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62的直径,所述套管5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1及第二通孔62,所述顶靠部5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2,由于顶靠部51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管5的直径,所述顶靠部51顶靠在所述固定部6的内表面上。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7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6固定连接。所述连杆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6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杆8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7可以在所述连杆8上移动。所述底座10固定在需要固定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0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固定连接,所述连杆8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12可以在所述连杆8上左右移动。所述固定螺栓14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杆8的两端,所述固定螺栓4与所述连杆8螺纹连接,且顶靠在所述第一连接部7或者第二连接部12上。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千斤顶9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11呈空心状,所述定位部11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9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13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9连接,所述千斤顶9可以带动挤压杆13移动,所述挤压杆13穿过所述定位部11的内部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挤压杆13的另一端可以伸入到所述套管5内且顶靠在所述推动杆15的端面上。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技术拆卸工具使用时,首先将螺栓3放置在所述减速机空心轴2内,然后将卡簧4卡扣在所述减速机空心轴2内的环形凹槽内,以便将螺栓3卡扣在所述卡簧4与车轮轴1的端面之间。然后将套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6的内部且穿过卡簧4与螺栓3的内部,所述套管5与所述螺栓3螺纹连接,以便将套管5与螺栓3相对固定。由于底座10固定在需要固定的位置上,比如另外设置的固定架等结构,所述底座10的位置不变。然后旋转固定螺栓14,由于固定螺栓14与所述连杆8螺纹连接,使得第一连接7向第二连接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卸工具,包括卡扣在减速机空心轴内的卡簧、设置于所述卡簧与车轮轴之间的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一端与螺栓连接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套管另一端的驱动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卸工具,包括卡扣在减速机空心轴内的卡簧、设置于所述卡簧与车轮轴之间的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一端与螺栓连接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套管另一端的驱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顶靠在所述套管上的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连杆、设置于所述连杆上的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杆两端的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千斤顶、设置于所述千斤顶上的挤压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空心轴的内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卡簧的外圆周面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顶靠部,所述顶靠部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