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G字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49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G字夹,属于夹具,现有G字夹调整丝杆前进或后退时工作效率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二夹臂的连接部设螺纹,螺纹借助弹力与丝杆配合用于将丝杆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丝杆沿其轴线的移动,克服弹力令螺纹与丝杆脱开配合以快速轴向移动丝杆。从而可以快速调整丝杆前进或后退来调整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而且,夹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两侧的边缘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之间设减重凹槽。从而在不增加材质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G字夹的夹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G字夹
本技术属于夹具,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快速移动丝杆的快速G字夹。
技术介绍
现有主要应用于木工领域的用于夹紧工件的夹具,通常按照外形特征可分为F型夹具、G型夹具、A型夹具。G字夹是用于夹持各种形状的工件、模块等起固定作用的G型夹具的一种五金工具。G字夹又叫虾弓码、C字夹、木工夹等,其使用范围广泛,携带方便,由于其主体一般是铸钢件,故使用寿命较长。现有技术的G字夹,一般是采用螺纹旋进式设计,可以自由调节所要夹持的范围。现有技术的G字夹不足之处在于,在夹口的口径调整过程中,也即放大和缩小夹口尺寸时,需要用户手动不断旋转丝杆,使丝杆前进或后退,进而调整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丝杆每旋转一圈,丝杆轴向移动距离仅相当于丝杆上两个螺纹牙之间的轴向距离,因此在调整丝杆前进或后退时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为增加G字夹夹持力,通常将夹体加厚或变宽,通过增加夹体材质用量来提升夹持力,但增加材质不仅增加成本,同时也造成夹体过重,使用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G字夹调整丝杆前进或后退时工作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G字夹,并在此基础上在不增加材质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G字夹的夹持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快速G字夹,包括夹体、丝杆,所述夹体延伸出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设有连接部,所述丝杆装配在所述连接部,所述丝杆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设有可移动的螺纹,所述螺纹借助弹力与所述丝杆配合用于将丝杆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丝杆沿其轴线的移动,克服所述弹力令所述螺纹与所述丝杆脱开配合以快速轴向移动丝杆。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丝杆轴线方向一致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置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轴向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丝杆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内壁上设所述螺纹,所述螺纹随所述锁定块一起移动。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弹力由作用在所述锁定块上的弹性元件提供。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容置孔横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容置孔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锁定块被按压时克服所述弹力令所述螺纹与所述丝杆脱开配合。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连接部沿所述丝杆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9-45mm。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与夹体连接处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限定的最大夹持间距与所述第一夹臂与夹体连接处的弧形半径之比为3:1~5:1。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限定的最大夹持间距与所述夹体内表面最大宽度之比为6:1~10:1。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限定的最大夹持间距与所述夹体厚度之比为3:1~5:1。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夹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两侧的边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之间设减重凹槽。本技术在第二夹臂的连接部设螺纹,螺纹借助弹力与丝杆配合用于将丝杆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丝杆沿其轴线的移动,克服弹力令螺纹与丝杆脱开配合以快速轴向移动丝杆。从而可以快速调整丝杆前进或后退来调整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而且,夹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两侧的边缘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之间设减重凹槽。从而在不增加材质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G字夹的夹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快速G字夹的一种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快速G字夹装配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快速G字夹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保持最大夹持间距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放大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中螺纹与丝杆脱开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快速G字夹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结构中螺纹与丝杆脱开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0夹体,101第一夹臂,102第二夹臂,103第一夹持部,104连接部,105第一通孔,106容置孔,107加强筋,108减重凹槽;200丝杆,201第二夹持部,202保护套,203扭力棒;300锁定块,301第二通孔,302螺纹;400弹性元件;H1夹体内表面最大宽度;H2夹体厚度;H3连接部沿丝杆轴线方向的长度;H4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限定的最大夹持间距;R第一夹臂与夹体连接处的弧形半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该快速G字夹包括夹体100、丝杆200,夹体100延伸出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第一夹臂101设有第一夹持部103,第二夹臂102设有连接部104,丝杆200装配在连接部104,丝杆200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部201,第二夹持部201上配置保护套202,丝杆200的另一端装有扭力棒203用于旋拧丝杆转动。连接部104设有与丝杆200轴线方向一致的第一通孔105及横向设置的与第一通孔贯通的容置孔106,容置孔106内置有锁定块300,锁定块300上设有与第一通孔轴向对应的第二通孔301,第二通孔301的直径大于丝杆200的直径,使得丝杆能够在第二通孔内不受约束地轴向移动,第二通孔301的一侧内壁上设螺纹302,螺纹302对应的圆心角不大于180°,螺纹302随锁定块300一起移动。锁定块300上作用有弹性元件400,锁定块300借助该弹性元件400的弹力令螺纹302与丝杆200配合用于将丝杆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丝杆沿其轴线的移动,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令锁定块带着螺纹移动与丝杆脱开配合以快速轴向移动丝杆。尤其是,锁定块300露在连接部104,通过按压锁定块来克服弹力令螺纹与丝杆脱开配合。图示弹性元件为螺旋状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支撑在锁定块与连接部上。夹体100、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两侧的边缘设有加强筋107,加强筋之间设减重凹槽108。连接部104沿丝杆轴线方向的长度H3为39-45mm。连接部的长度可确保丝杆与第一通孔同轴,夹持力最大。第一夹臂101、第二夹臂102与夹体100连接处均为弧形,第一夹持部103、第二夹持部201限定的最大夹持间距H4(即夹体最大夹距)与第一夹臂与夹体连接处的弧形半径R之比为3:1~5:1。根据产品的不同型号,四英寸、六英寸和八英寸(即夹体最大夹距的尺寸)的G字夹的弧形半径分别为30mm、35mm、40mm。弧形半径处为受力较大点,弧度半径较大可保证夹臂形变较小。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限定的最大夹持间距H4与夹体内表面最大宽度H1之比为6:1~10:1,根据产品的不同型号,四英寸、六英寸和八英寸的G字夹的夹体内表面最大宽度分别为16mm、18mm、20mm。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快速G字夹,包括夹体、丝杆,所述夹体延伸出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设有连接部,所述丝杆装配在所述连接部,所述丝杆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设有可移动的螺纹,所述螺纹借助弹力与所述丝杆配合用于将丝杆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丝杆沿其轴线的移动,克服所述弹力令所述螺纹与所述丝杆脱开配合以快速轴向移动丝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快速G字夹,包括夹体、丝杆,所述夹体延伸出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设有连接部,所述丝杆装配在所述连接部,所述丝杆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设有可移动的螺纹,所述螺纹借助弹力与所述丝杆配合用于将丝杆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丝杆沿其轴线的移动,克服所述弹力令所述螺纹与所述丝杆脱开配合以快速轴向移动丝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G字夹,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丝杆轴线方向一致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置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轴向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丝杆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内壁上设所述螺纹,所述螺纹随所述锁定块一起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G字夹,其特征是:所述的弹力由作用在所述锁定块上的弹性元件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G字夹,其特征是:所述容置孔横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G字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奉化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