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49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包括公转电机,行星减速机,底板,公转电机安装座,自转机构,公转电机调节机构,公转导轨,抛光头,所述自转机构与公转导轨连接,公转导轨安装在底板上,自转机构上部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抛光头与自转机构连接,公转电机安装在公转电机安装座上,公转电机与行星减速机连接,行星减速机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使用公转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来驱动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来实现公转,所述抛光头是通过自转机构带动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抛光均匀性好,精度高;能实现光学镜片全覆盖的自动抛光;抛光时能做到柔性抛光,不会损坏镜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片抛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
技术介绍
现有光学镜片抛光装置,有用手动抛光的,有采用机械抛光的。但抛光均匀性不够理想;很难实现光学镜片全覆盖的自动抛光;抛光时不能做到柔性抛光,容易损坏镜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抛光均匀性好,精度高;能实现光学镜片全覆盖的自动抛光;抛光时能做到柔性抛光,不会损坏镜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有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包括公转电机,行星减速机,底板,公转电机安装座,自转机构,公转电机调节机构,公转导轨,抛光头,所述自转机构与公转导轨连接,公转导轨安装在底板上,自转机构上部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抛光头与自转机构连接,公转电机安装在公转电机安装座上,公转电机与行星减速机连接,行星减速机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使用公转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来驱动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来实现公转,所述抛光头是通过自转机构带动旋转。其中,所述自转机构包括自转机构外壳,自转伺服电机,自转电机安装板,低摩擦气缸,抛光头连接支架,花键轴,压力比例阀,所述自转伺服电机位于自转机构外壳内的上部,自转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花键,花键连接花键轴,花键轴连接抛光头,抛光头通过抛光头连接支架与两个低摩擦气缸连接,低摩擦气缸通过气管连接压力比例阀,压力比例阀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罐,所述自转伺服电机带动花键轴旋转,花键轴与抛光头通过花键来传动。其中,所述公转电机调节机构为一个燕尾槽结构,自转机构上部轴的顶端连接燕尾槽结构,自转机构上部轴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自转机构顶部,自转机构上部的顶端通过在燕尾槽内滑动来调整抛光头的偏心距离,偏心距调节范围是0-30mm。其中,所述公转导轨包括六条直线导轨和四个滑块,其中,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分别固定在自转机构左侧,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平行;第五导轨、第六导轨分别固定在底板上,第五导轨、第六导轨平行;第一滑块的前端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第一滑块的后端与第五导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的前端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的后端与第六导轨滑动连接;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分别固定在自转机构右侧,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平行;第三滑块的前端与第三导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的后端与第五导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的前端与第四导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的后端与第六导轨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块为L形结构,在L形结构的两个枝杆之间设有加强筋,使L形结构的滑块形成一体结构,滑块前端和后端均为门字型,用于挂在公转导轨上,实现滑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公转电机旋转,公转电机带动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转动,自转机构上部轴的顶端在公转电机调节机构的燕尾槽内滑动,同时,自转机构上部轴也随之转动;2)自转机构上部轴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自转机构顶部,自转机构上部轴旋转,使自转机构上产生了旋转方向上的扭力;3)由于步骤2)的轴承连接,旋转方向上的扭力不会使自转机构快速旋转;只是通过这个扭力使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做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的直线移动;4)步骤3)中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做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的直线移动,使自转机构底部的抛光头在镜片工件上形成了圆形运动轨迹;5)步骤1)中自转机构上部轴的顶端在公转电机调节机构的燕尾槽内滑动,使自转机构连同抛光头一起,实现调整抛光头的偏心运动,设置燕尾槽的滑动长度,即能控制偏心距离;6)通过步骤1)至步骤5)的运动控制,使抛光头在镜片工件上形成柔性的、全覆盖的圆形轨迹的抛光过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抛光均匀性好,精度高;能实现光学镜片全覆盖的自动抛光;抛光时能做到柔性抛光,不会损坏镜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自转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公转电机;2、行星减速机;3、底板;4、公转电机安装座;5、公转电机调节机构;6、自转机构;7、抛光头;8、公转导轨;9、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第三导轨;12、第四导轨;13、第五导轨;14、第六导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第四滑块;19、自转机构外壳;20、自转伺服电机;21、低摩擦气缸;22、自转电机安装板;23、抛光头连接支架;24、燕尾槽;25、花键轴;26、自转机构上部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3,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包括公转电机,行星减速机,底板,公转电机安装座,自转机构,公转电机调节机构,公转导轨,抛光头,所述自转机构与公转导轨连接,公转导轨安装在底板上,自转机构上部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抛光头与自转机构连接,公转电机安装在公转电机安装座上,公转电机与行星减速机连接,行星减速机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使用公转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来驱动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来实现公转,所述抛光头是通过自转机构带动旋转。所述公转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自转机构包括自转机构外壳,自转伺服电机,自转电机安装板,低摩擦气缸,抛光头连接支架,花键轴,压力比例阀,所述自转伺服电机位于自转机构外壳内的上部,自转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花键,花键连接花键轴,花键轴连接抛光头,抛光头通过抛光头连接支架与两个低摩擦气缸连接,低摩擦气缸通过气管连接压力比例阀,压力比例阀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罐,所述自转伺服电机带动花键轴旋转,花键轴与抛光头通过花键来传动;通过两个低摩擦气缸来保证抛光头的压力,使用压力比例阀来实现压力保持恒定。所述公转电机调节机构为一个燕尾槽结构,自转机构上部轴的顶端连接燕尾槽结构,自转机构上部轴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自转机构顶部,自转机构上部的顶端通过在燕尾槽内滑动来调整抛光头的偏心距离,偏心距调节范围是0-30mm。所述燕尾槽是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槽。所述公转导轨包括六条直线导轨和四个滑块,其中,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分别固定在自转机构左侧,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平行;第五导轨、第六导轨分别固定在底板上,第五导轨、第六导轨平行;第一滑块的前端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第一滑块的后端与第五导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的前端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的后端与第六导轨滑动连接;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分别固定在自转机构右侧,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平行;第三滑块的前端与第三导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的后端与第五导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的前端与第四导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的后端与第六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为L形结构,在L形结构的两个枝杆之间设有加强筋,使L形结构的滑块形成一体结构,滑块前端和后端均为门字型,用于挂在公转导轨上,实现滑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公转电机旋转,公转电机带动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转动,自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转电机,行星减速机,底板,公转电机安装座,自转机构,公转电机调节机构,公转导轨,抛光头,所述自转机构与公转导轨连接,公转导轨安装在底板上,自转机构上部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抛光头与自转机构连接,公转电机安装在公转电机安装座上,公转电机与行星减速机连接,行星减速机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使用公转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来驱动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来实现公转,所述抛光头是通过自转机构带动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转电机,行星减速机,底板,公转电机安装座,自转机构,公转电机调节机构,公转导轨,抛光头,所述自转机构与公转导轨连接,公转导轨安装在底板上,自转机构上部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抛光头与自转机构连接,公转电机安装在公转电机安装座上,公转电机与行星减速机连接,行星减速机与公转电机调节机构连接,使用公转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来驱动自转机构在公转导轨上来实现公转,所述抛光头是通过自转机构带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转机构包括自转机构外壳,自转伺服电机,自转电机安装板,低摩擦气缸,抛光头连接支架,花键轴,压力比例阀,所述自转伺服电机位于自转机构外壳内的上部,自转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花键,花键连接花键轴,花键轴连接抛光头,抛光头通过抛光头连接支架与两个低摩擦气缸连接,低摩擦气缸通过气管连接压力比例阀,压力比例阀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罐,所述自转伺服电机带动花键轴旋转,花键轴与抛光头通过花键来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高精度镜片抛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转电机调节机构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陈威蔡海洋程云扬
申请(专利权)人:艾思博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