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380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板,多组所述固定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所述上模座底部外壁且位于上垫板两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弹性元件,所述上模弹性元件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有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其中第一冲头的长度小于第二冲头的长度,第二冲头的长度小于第三冲头的长度,将三组冲头的高度错开来减少冲头接触料带时的面积,减小对冲头与冲孔凹模的破坏,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大汽车厂商在开发研究新型车型的方向上,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自身的覆盖件及相关冲压件(后面统称为制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制件趋于复杂化、高强度化,各大模具制造厂商对其也面临这一技术难题,工艺人员根据制件的这些特点进行工艺工序的设计与排样,制定此制件的工艺文件,确定生产此制件的模具大小与工序步数。对于有些落料模,在冲孔的过程中,机床给与的压力分布在不同的冲头上一起往下冲压时,由于冲头接触料带的面积过于庞大,且为了增加日产量而加快了打件的速度,致使在冲压过程中冲头接触料带时产生巨大的声响,最重要的是,长久以后,对于冲头与冲孔凹模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上述的这种情况,模具设计人员采用了将冲头接触料带面削角度的方法,但是对于大型的落料模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故我们对于冲头减震有了方法,将冲头高度错开来减少冲头接触料带时的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板,多组所述固定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所述上模座底部外壁且位于上垫板两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弹性元件,所述上模弹性元件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料板,所述下模座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模弹性元件,所述下模弹性元件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抬料板,所述下模座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下模弹性元件一侧固定连接有冲孔凹模,所述压料板与抬料板之间设置有料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模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上模弹性元件之间关于上模座的中心轴线相对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之间两两互相平行,且第一冲头的长度小于第二冲头的长度,所述第二冲头的长度小于第三冲头的长度,所述下模座内部与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脱料板通过焊接与压料板之间相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座内部与下模弹性元件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下模弹性元件之间互相平行。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与传统装置相比,通过设置有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其中第一冲头的长度小于第二冲头的长度,第二冲头的长度小于第三冲头的长度,将三组冲头的高度错开来减少冲头接触料带时的面积,减小对冲头与冲孔凹模的破坏,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下模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上模座;2、上垫板;3、固定板;4、上模弹性元件;5、第一冲头;6、第二冲头;7、第三冲头;8、脱料板;9、压料板;10、料带;11、抬料板;12、冲孔凹模;13、下模弹性元件;14、下模座;1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14,上模座1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垫板2,上垫板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板3,多组固定板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7,上模座1底部外壁且位于上垫板2两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弹性元件4,上模弹性元件4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脱料板8,脱料板8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料板9,下模座14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模弹性元件13,下模弹性元件13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抬料板11,下模座14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下模弹性元件13一侧固定连接有冲孔凹模12,压料板9与抬料板11之间设置有料带10。上模弹性元件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上模弹性元件4之间关于上模座1的中心轴线相对称,便于上模座1与脱料板8之间的连接,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7之间两两互相平行,且第一冲头5的长度小于第二冲头6的长度,第二冲头6的长度小于第三冲头7的长度,下模座14内部与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7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15,便于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7相互错开,减少冲头接触料带10时的面积,脱料板8通过焊接与压料板9之间相固定连接,便于压料板9的固定,下模座14内部与下模弹性元件1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凹槽,便于下模弹性元件13的安装,下模弹性元件1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下模弹性元件13之间互相平行,便于下模座14与抬料板11相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与传统装置有较大改进创新,在使用该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时,上模座1在机床的上死点,下模座14在冲床的工作台面上,下模座14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静止,冲床工作时,由于上模弹性元件4与上模座1相固定连接,上模弹性元件4与脱料板8相固定连接,脱料板8与压料板9相固定连接,故而随着机床的工作,上模座1及与上模座1连接的脱料板8及压料板9开始向下运动,上模座1与脱料板8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直到上脱料板8与料带10接触,再然后,脱料板8与料带10接触,这时脱料板8通过上模弹性元件4开始对料带10施加力(其中上模弹性元件4的力量一定要大于下模弹性元件13),这时抬料板11以及冲孔凹模12开始向下运动,当料带10依次开始接触第一冲头7、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5时,整孔工作开始,下模弹性元件13行程走完,整孔工作结束,接着上模座1继续往下走,上模弹性元件4的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垫板(2),所述上垫板(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板(3),多组所述固定板(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7),所述上模座(1)底部外壁且位于上垫板(2)两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弹性元件(4),所述上模弹性元件(4)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脱料板(8),所述脱料板(8)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料板(9),所述下模座(14)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模弹性元件(13),所述下模弹性元件(13)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抬料板(11),所述下模座(14)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下模弹性元件(13)一侧固定连接有冲孔凹模(12),所述压料板(9)与抬料板(11)之间设置有料带(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垫板(2),所述上垫板(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板(3),多组所述固定板(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及第三冲头(7),所述上模座(1)底部外壁且位于上垫板(2)两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弹性元件(4),所述上模弹性元件(4)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脱料板(8),所述脱料板(8)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料板(9),所述下模座(14)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模弹性元件(13),所述下模弹性元件(13)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抬料板(11),所述下模座(14)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下模弹性元件(13)一侧固定连接有冲孔凹模(12),所述压料板(9)与抬料板(11)之间设置有料带(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冲头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弹性元件(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上模弹性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