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及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11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1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包括:支撑部和设于配重调节臂上的配重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臂和两个沿所述支撑臂长度方向分布且固接于支撑臂上的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之间跨接有沿支撑臂长度方向延伸的行程螺杆;所述配重部中部设有与所述行程螺杆配接的配接孔;通过旋动配重部能够使得配重部沿所述行程螺杆轴线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及健身器
本公开一般体育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及健身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室外空气污染的不确定性,人们越来越多的将锻炼身体的场所由室外转入室内,而在室内锻炼身体时,势必要借助不同类别的健身器材。现有的健身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锻炼者的实际锻炼阶段,所以会设计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调整健身器配种的结构。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的原理是:设计多个固定重量的配重块,需要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锻炼阶段进行配重重量的调节。此种调节多采用非线性调节方式,人为地限定配重调节的进阶过程,就训练者的个体差异而言,很容易造成训练过度,进而导致锻炼者的身体机能过度损耗而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配重调节更为简便易实施且能够实现线性调节的配重调节结构。第一方面,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包括:支撑部和设于配重调节臂上的配重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臂和两个沿所述支撑臂长度方向分布且固接于支撑臂上的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之间跨接有沿支撑臂长度方向延伸的行程螺杆;所述配重部中部设有与所述行程螺杆配接的配接孔;通过旋动配重部能够使得配重部沿所述行程螺杆轴线方向移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重部包括:与所述行程螺杆相配接的配接内环和与所述配接内环相配接的配接外环;所述配接内环一端端壁上设有环状行程槽且所述行程槽内配接有与其相配接的行程轨;所述行程轨的自由端能贯穿所述配接外环且固接于所述配接外环的端壁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行程槽的封闭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行程轨上相对靠近行程槽封闭端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接的外螺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行程轨上相对远离所述配接内环的一端上设有内撑环且所述内撑环能够与所述行程螺杆相配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支撑臂上相对远端的安装板上设有向配重部一侧延伸的延长凸柱且所述延长凸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撑环或行程轨的内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接内环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行程槽相连通的注油通道且所述注油通道的轴线与所述配接内环的轴线之间夹角为锐角。第二方面,一种健身器材,器材本体上安装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有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本技术方案借助支撑部形成了配重调节结构的基本框架,并在其上安装有行程螺杆,借助行程螺杆与配重部的配接孔的相互配合,通过旋动配重部能够使得配重部沿所述行程螺杆轴线方向移动。当配重部在所述行程螺杆上移动时,配重调节结构所形成的配重力矩也随之变化,从而实现了连续调节健身器材配重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连续调节健身器材的配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为限定配重重量所带来的弊端,为锻炼者提供舒适的锻炼进阶过程。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本申请还针对配重部的具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将配重部设计为包括配接内环和配接外环的结构,配重外环与配重内环之间可以产生相对的位移,基于此处改进,本申请所公开的配重调节结构实现了双调节模式,既可以通过旋动整体的配重部使其整体沿着行程螺杆移动,亦可以在整体配重部位置固定的前提下调节配重外环与配重内环之间的相对位移。当配重部移动至行程螺杆的最远端时,配重外环与配重内环之间的相对位移,还能延长行程螺杆的作用空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申请中配重调节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配重调节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配重部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配接外环与配接内环相对位于最小);图4是图2中配重部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配接外环与配接内环相对位于最大);图5是图2中配重部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配接外环与配接内环相对位于最小且设有内撑环);图6是图2中配重部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配接外环与配接内环相对位于最大且设有内撑环);图7是图2中配重部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配接外环与配接内环相对位于最大且设有内撑环且设有注油通道);图8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健身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配重力矩最小);图9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健身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配重力矩最大)。图10是图2中支撑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诚如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非线性调节方式,人为地限定配重调节的进阶过程,就训练者的个体差异而言,很容易造成训练过度,进而导致锻炼者的身体机能过度损耗而受伤的情况。本公开提出一种配重调节更为简便易实施且能够实现线性调节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包括:支撑部1和设于配重调节臂上的配重部2。其中:所述支撑部1,包括:支撑臂11和两个沿所述支撑臂11长度方向分布且固接于支撑臂11上的安装板12。请参考图1所示,支撑部1构成了本实施例中配重调节结构的框架结构,其中:支撑臂,可以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健身器材进行配接,如:上肢训练器,推举训练器。可选地,支撑臂的形状可为长方体状,或者圆柱状结构,亦可以是任意可以便于设置安装板的形状。安装板12,其沿所述支撑臂长度方向分布,共有两个,二者之间跨接有行程螺杆3。安装板的结构设计此处不加以限定,能够便于安装行程螺杆即可。两所述安装板12之间跨接有沿支撑臂11长度方向延伸的行程螺杆3。如图1所示,行程螺杆3,沿支撑臂长度方向延伸,为配重部提供支撑力以及移动路径。所述配重部2中部设有与所述行程螺杆3配接的配接孔21;通过旋动配重部2能够使得配重部2沿所述行程螺杆3轴线方向移动。配接孔与行程螺杆之间通过螺纹配接。该配重调节结构,借助支撑部形成了配重调节结构的基本框架,并在其上安装有行程螺杆,借助行程螺杆与配重部的配接孔的相互配合,通过旋动配重部能够使得配重部沿所述行程螺杆轴线方向移动。当配重部在所述行程螺杆上移动时,配重调节结构所形成的配重力矩也随之变化,从而实现了连续调节健身器材配重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连续调节健身器材的配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为限定配重重量所带来的弊端,为锻炼者提供舒适的锻炼进阶过程。可选地,所述配重部2包括:设有配接孔21且与所述行程螺杆3相配接的配接内环22和与所述配接内环22相配接的配接外环23;所述配接内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和设于配重调节臂上的配重部(2);/n所述支撑部(1)包括:支撑臂(11)和两个沿所述支撑臂(11)长度方向分布且固接于支撑臂(11)上的安装板(12);两所述安装板(12)之间跨接有沿支撑臂(11)长度方向延伸的行程螺杆(3);所述配重部(2)中部设有与所述行程螺杆(3)配接的配接孔(21);通过旋动配重部(2)能够使得配重部(2)沿所述行程螺杆(3)轴线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和设于配重调节臂上的配重部(2);
所述支撑部(1)包括:支撑臂(11)和两个沿所述支撑臂(11)长度方向分布且固接于支撑臂(11)上的安装板(12);两所述安装板(12)之间跨接有沿支撑臂(11)长度方向延伸的行程螺杆(3);所述配重部(2)中部设有与所述行程螺杆(3)配接的配接孔(21);通过旋动配重部(2)能够使得配重部(2)沿所述行程螺杆(3)轴线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部(2)包括:设有配接孔(21)且与所述行程螺杆(3)相配接的配接内环(22)和与所述配接内环(22)相配接的配接外环(23);
所述配接内环(22)一端端壁上设有环状行程槽(24)且所述行程槽(24)内配接有与其相配接的行程轨(25);所述行程轨(25)的自由端能贯穿所述配接外环(23)且固接于所述配接外环(23)的端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健身器材配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欢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佳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