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琪专利>正文

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04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属临床医学之骨外科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椎板的能够回植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其长、宽、均有设定;固定板纵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为实性结构,宽度与开槽大小匹配,其高度与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两支撑模块之间为中空结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左右侧贯通,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植骨槽;在固定板上、位于支撑模块及植骨槽的两侧设有螺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椎板切除造成的较大创伤,及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丧失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固定板可3D打印制作,根据个体参数设定,实现“私人定制”,以更加解剖、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
本技术属临床医学之骨外科手术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椎板的能够回植的固定板。
技术介绍
腰椎管内占位,如椎管内硬膜下或硬膜外神经鞘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需要手术切除。在切除该类占位时,目前常采用占位节段全椎板切除,或占位节段全椎板及上下节段的部分椎板切除,以充分显露占位部位。椎板切除后,局部硬膜外露,术后可能发生瘢痕粘连,甚至出现神经压迫症状;而且若占位复发需二次手术,增生粘连的瘢痕会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丧失,其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随之丧失,后期有出现腰椎不稳或局部后凸畸形可能。占位切除之后椎板回植则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目前尚无椎板回植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目的在于避免椎板切除造成的较大创伤,及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丧失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其上下长10~15mm,左右宽4~8mm,厚1~2mm;固定板纵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为实性结构,宽度与开槽大小匹配,上下径1-2mm,其高度与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两支撑模块之间为中空结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左右侧为贯通的通孔,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植骨槽;在固定板上、位于支撑模块及植骨槽的两侧,设有螺钉孔。所述每侧的螺钉孔为2~3个。植骨槽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槽内植骨后表面以明胶海绵覆盖。本技术的优点及效果:本技术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设计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以填补该领域空白。另外,以往有些腰椎椎板的固定板,都与本技术的结构完全不同,如:CN92230125、CN200610072794、CN201220565714、CN201320689882、CN201410011501、CN201410485053和CN201520702856,这些专利设计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或者创面较大,或者结构复杂,增加制造工艺难度。本技术可经3D打印制作,根据个体参数设定,实现“私人定制”,以更加解剖、贴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上下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截骨线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安装固定板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附图中,固定板1,支撑模块2,挡块3,通孔4,螺钉孔5,植骨槽6,螺钉8,截骨线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见附图1,这种简单的结构能够极大地降低制造成本。以往的固定板都不在一个平面上,带有各种角度和弧度,还有一些铰链连接或钳子掰弯,给制造增加难度,和给医生手术增加困难;而本技术其设计方向是既考虑制造成本又考虑医生的实际操作,还要考虑患者手术后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问题,所以提出了这种固定板1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如何寻找合适的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本技术提出了将椎板与关节突移行处截断位置进行固定的,因此,固定板1的尺寸尤为重要,10~15mm,左右宽4~8mm,厚1~2mm;如图1、2所示。但是,仅有如上的尺寸还不能解决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问题,还需要在固定板1纵向的中部设有一个支撑模块2,支撑模块2的高度为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在实践中发现,在这个位置上固定和设有支撑模块2还是解决不了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问题,所以本技术提出了创造性的技术方案:支撑模块2为中空结构,左右侧为贯通的通孔4,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植骨槽6。植骨槽6的下端封闭,前后设有挡块3,即:植骨槽6的下端和挡块3与固定板1为一体的冲压式结构,见附图3所示;植骨槽6的下端封闭,是防止植骨的骨粒落入到椎管里面;前后设有的挡块3增加支撑模块2的强度;由于通孔4的存在,植骨后的骨头与椎骨生长在一起,这样才完成了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问题。固定板1上、支撑模块2的两侧,设有螺钉孔5,螺钉孔5的数量可以2-3个,两侧可分别置入2-3枚螺钉8,见图1、5和7所示。附图1中,虚线位置为植骨槽6,植骨槽6的上端设有明胶或海绵覆盖。根据患者的椎体大小,可以选择固定板1的尺寸,如长12mm,宽5mm,厚1.5mm。固定板1的通体为钛合金材料,或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如新型聚醚醚酮、碳纤维。固定板1于椎板切断处缝隙设有的支撑模块,恢复椎板的连续性,极大缓解螺钉的应力。固定板1于椎板切断处支撑模块2靠近椎板上下缘,中间为植骨槽6,植骨槽6的底部靠近硬膜处为封闭,防止骨粒压迫硬膜。固定板1根据需要可依椎板形态适当塑形。该固定板1可经3D打印制作,根据个体参数设定,实现“私人定制”,以更加解剖、贴合。本技术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适用于腰椎椎板原位回植术。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但保护范围不限于该实施例。实施例1:消毒铺单,以占位节段为中心作腰椎后正中纵行切口,逐层进入,显露椎板,透视确认,以超声骨刀于椎管外缘处将两侧椎板切断,见图4、图6;将棘上棘间韧带以锐刀切断或以超声骨刀将上位及下位棘突切断,取出占位节段椎板,椎管暴露;切开硬膜,将占位切除。冲洗、止血。缝合修补硬膜,将椎板回植,固定板1固定,见图4、图6,切断处缝隙较宽者植骨,于固定板植骨槽6内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或人工骨,用明胶或海绵覆盖。将棘上棘间韧带或上位及下位棘突切断处缝合修补。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其上下长10~15mm,左右宽4~8mm,厚1~2mm;固定板(1)纵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模块(2),支撑模块(2)为实性结构,宽度与开槽大小匹配,上下径1-2mm,其高度与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两支撑模块(2)之间为中空结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左右侧为贯通的通孔(4),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植骨槽(6);在固定板(1)上、位于支撑模块(2)及植骨槽(6)的两侧,设有螺钉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其上下长10~15mm,左右宽4~8mm,厚1~2mm;固定板(1)纵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模块(2),支撑模块(2)为实性结构,宽度与开槽大小匹配,上下径1-2mm,其高度与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两支撑模块(2)之间为中空结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花王琪谢梦琦樊蓉
申请(专利权)人:王琪霍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