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86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透水板,所述透水板与所述分隔板形成集水室;所述透水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级过滤层和种植层;所述多级过滤层内设置有毛细柱;所述毛细柱贯穿所述多级过滤层,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室和所述种植层;所述载体的顶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与所述集水室连通,用于收集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实现植物的自动和持续补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
本技术涉及绿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结合绿化工程的设计,主要起到改善环境的效果。现有的绿化种植载体都是固定不动的,例如种植池和树池,其体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设计人员根据大数据获取植物的缺水信息,设置人工智能定期灌溉浇水,导致载体的底部存在大量的积水。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的最大问题在于采用人工智能定期灌溉,无法保证植物的持续补水,补水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实现植物的自动和持续补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透水板,所述透水板与所述分隔板形成集水室;所述透水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级过滤层和种植层;所述多级过滤层内设置有毛细柱;所述毛细柱贯穿所述多级过滤层,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室和所述种植层;所述载体的顶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与所述集水室连通,用于收集雨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体的顶部设有漏斗,可将雨水收集到集水室内循环利用;毛细柱具有吸水能力,可将积水从集水室提升至种植层,保证种植层的土壤持续的湿润,实现植物的自动和持续补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级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和三级过滤层;所述一级过滤层与所述二级过滤层之间夹有第一土工布;所述二级过滤层与所述三级过滤层之间夹有第二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多级过滤;第一土工布和第二土工布用于保证各个过滤层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各个过滤层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时起到过滤和防护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级过滤层与所述透水板之间夹有第三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护透水板,防止碎石堵塞透水孔影响透水板的透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板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透水板的透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柱由陶土烧制而成,可将积水从所述集水室提升至所述种植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毛细吸水能力可将积水从集水室提升至种植层,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和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过滤层由再生骨料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骨料由建筑废弃物打碎而成,作为回填材料,其用于雨水的初级过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过滤层由陶粒石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粒石的质量轻,用于雨水的二级过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级过滤层由碎石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的粒径较小,用于雨水的一级过滤,过滤效果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体的底部设置有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载体的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载体的顶部设有漏斗,可将雨水收集到集水室内循环利用。2.毛细柱具有吸水能力,可将积水从集水室提升至种植层,保证种植层的土壤持续的湿润,实现植物的自动和持续补水。3.多级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和三级过滤层,实现水资源的多级过滤;一级过滤层与二级过滤层之间夹有第一土工布,二级过滤层与三级过滤层之间夹有第二土工布,用于保证各个过滤层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各个过滤层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时起到过滤和防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载体;2、种植层;3、再生骨料;4、陶粒石;5、碎石;6、第一土工布;7、第二土工布;8、第三土工布;9、透水板;10、透水孔;11、集水室;12、毛细柱;13、分隔板;14、滑轮;15、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1,可持续减弱热岛效应。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1,包括用于植物种植的载体1,载体1为顶部开放的容器。载体1内设有分隔板13,分隔板13将载体1分成两个空间,位于分隔板13的上方设有透水板9,透水板9上贯穿设有多个透水孔10,保证透水板9的透水性能。透水板9的上方依次设有多级过滤层和种植层2,多级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和三级过滤层,其中,一级过滤层由再生骨料3组成,再生骨料3由建筑废弃物打碎而成,作为回填材料,其用于雨水的初级过滤;二级过滤层采用粒径为20×20mm的陶粒石4铺设而成,厚度为300mm,陶粒石4的质量轻,用于雨水的二级过滤;三级过滤层采用粒径为10×10mm的碎石5铺设而成,其厚度为300mm,碎石5的粒径较小,用于雨水的一级过滤,过滤效果好。在一级过滤层与二级过滤层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6,二级过滤层与三级过滤层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7,第一土工布6和第二土工布7用于保证各个过滤层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各个过滤层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时起到过滤和防护的作用。参照图1,透水板9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三土工布8,第三土工布8夹在透水板9与三级过滤层之间,用于保护透水板9,防止碎石5堵塞透水孔10影响透水板9的透水性能。透水板9的下方与载体1的底部形成集水室11,用于集水。在一级过滤层的表面回填种植土,作为种植层2,种植层2的厚度为400mm,种植各种景观植物,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雨水中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实现雨水的生物过滤、净化。雨水在种植层2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将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未被吸收的雨水下渗入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和三级过滤层过滤后经过透水板9后进入集水室11内。参照图1,载体1的顶部安装有漏斗15,沿载体1的内壁设有管道,将漏斗15与集水室11连通,漏斗15用于收集雨水,雨水经漏斗15流入到集水室11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多级过滤层内设有毛细柱12,毛细柱1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种植层2和集水室11连接。毛细柱12由陶土烧制而成,其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5MPa,其毛细吸水能力可将积水从集水室11提升至种植层2,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和利用。载体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滑轮14,方便载体1的移动。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载体1的顶部设有漏斗15,可将雨水收集到集水室11内循环利用;毛细柱12具有吸水能力,可将积水从集水室11提升至种植层2,保证种植层2的土壤持续的湿润,实现植物的自动和持续补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1),包括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13),所述分隔板(13)的上方设置有透水板(9),所述透水板(9)与所述分隔板(13)形成集水室(11);/n所述透水板(9)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级过滤层和种植层(2);/n所述多级过滤层内设置有毛细柱(12);所述毛细柱(12)贯穿所述多级过滤层,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室(11)和所述种植层(2);/n所述载体(1)的顶部设置有漏斗(15),所述漏斗(15)与所述集水室(11)连通,用于收集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1),包括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13),所述分隔板(13)的上方设置有透水板(9),所述透水板(9)与所述分隔板(13)形成集水室(11);
所述透水板(9)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级过滤层和种植层(2);
所述多级过滤层内设置有毛细柱(12);所述毛细柱(12)贯穿所述多级过滤层,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室(11)和所述种植层(2);
所述载体(1)的顶部设置有漏斗(15),所述漏斗(15)与所述集水室(11)连通,用于收集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和三级过滤层;
所述一级过滤层与所述二级过滤层之间夹有第一土工布(6);
所述二级过滤层与所述三级过滤层之间夹有第二土工布(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持续补水的植物载体(1),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鹏冯婉玲姜雪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棕榈鼎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