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256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判定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的故障区段,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能够实现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补偿现有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动作逻辑的不足,提高电力系统的自调和自恢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控制
,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网10kV架空线多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技术,通过“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的基本原理,实现线路分段隔离故障和恢复。随着清洁能源的接入,大规模的新能源从10kV侧入网,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虽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可靠动作,但是因为新能源对线路的电压支撑,线路上各配电终端依旧检测到线路有压,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无压分闸的基本逻辑不再成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以补偿现有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动作逻辑的不足,提高电力系统的自调和自恢复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包括:判定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的故障区段;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可选的,所述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包括:在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游和下游均分别配置线路断路器和频率采集模块,以及,在新能源接入支路配置支路断路器和低周减载装置。可选的,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包括: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跳闸后,通过所述频率采集模块进行频率检测;在检测到线路频率异常后,将所述线路断路器跳闸,以及,在线路检测无压后,将线路负荷开关分闸。可选的,若所述故障区段在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区段外,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还包括: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重合后,对所述线路负荷开关进行有压延时合闸;在所述线路负荷开关合闸完成后,根据所述新能源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情况对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下游的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可选的,根据所述新能源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情况对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下游的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包括:若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外侧有压,且,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内侧电压频率正常,则在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满足同期合闸要求后,对所述线路断路器进行同期合闸操作;若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外侧无压,且,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内侧电压正常,则对所述支路断路器进行延时合闸操作。可选的,若所述故障区段在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区段内,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还包括:通过所述频率采集模块进行频率检测,若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内侧电压频率异常,则将所述支路断路器通过所述低周减载装置延迟预设时间后动作,以隔离故障区域。可选的,若所述故障区段在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区段内,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还包括: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重合后,对线路负荷开关进行有压合闸,以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系统,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定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的故障区段;指令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方法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能够实现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补偿现有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动作逻辑的不足,提高电力系统的自调和自恢复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电网结构示意图;图3-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新能源接入点上游区外故障动作示意图;图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新能源接入点下游区外故障动作示意图;图1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新能源接入点内故障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S101、判定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的故障区段;S102、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本专利技术方法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能够实现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补偿现有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动作逻辑的不足,提高电力系统的自调和自恢复能力。可选的,所述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包括:在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游和下游均分别配置线路断路器和频率采集模块,以及,在所述新能源接入支路配置支路断路器和低周减载装置。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以如图2所示的电网系统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CB为变电站10kV母线出线断路器,FS1为线路负荷开关,FS2和FS3为线路断路器,YS1为支路断路器,LSW1为线路联络开关,频率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开关两侧电压,FS2-FS3区段内定义为内侧电压,FS2左侧及FS3右侧的电压定义为外侧电压,在后续附图中,开关实心为闭合状态,空心为断开状态。具体的,配置新能源电网,包括:新能源接入点上、下游配电终端配置频率采集模块,可以配置到线路断路器FS2和FS3内,新能源接入支路的支路断路器YS1配置低周减载装置,并配置低周减载装置的延迟动作时间Ts。可选的,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包括: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跳闸后,通过所述频率采集模块进行频率检测;在检测到线路频率异常后,将所述线路断路器跳闸,以及,在线路检测无压后,将线路负荷开关分闸。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故障区段在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游区外故障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故障发生后,如图4所示,首先10kV母线出线断路器CB跳闸;然后,由于新能源未退出运行,故障依然存在,新能源过载导致频率异常,接入点两侧断路器FS2、FS3检测到频率异常后动作跳闸,新能源继续FS2-FS3之间区段供电,如图5所示。最后,线路负荷开关FS1检测线路无压分闸,如图6所示。可选的,若所述故障区段在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区段外,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还包括: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重合后,对所述线路负荷开关进行有压延时合闸;在所述线路负荷开关合闸完成后,根据所述新能源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情况对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下游的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可选的,根据所述新能源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情况对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下游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包括:若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外侧有压,且,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内侧电压频率正常,则在所述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判定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的故障区段;/n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定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的故障区段;
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新能源电网,包括:
在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游和下游均分别配置线路断路器和频率采集模块,以及,在新能源接入支路配置支路断路器和低周减载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包括:
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跳闸后,通过所述频率采集模块进行频率检测;
在检测到线路频率异常后,将所述线路断路器跳闸,以及,在线路检测无压后,将线路负荷开关分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故障区段在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区段外,根据所述故障区段以及新能源接入点的频率执行对应开关动作指令,还包括:
在电网母线出线断路器重合后,对所述线路负荷开关进行有压延时合闸;
在所述线路负荷开关合闸完成后,根据所述新能源接入点对应区段内外的电压情况对所述新能源接入点上下游的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接入的就地型馈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伟张友强李杰黄飞宋伟刘家权刘志宏刘祖建龚秋憬戴健李筱天欧林宫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