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54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用于把振子固定安装在反射板上,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面,下安装面和侧环壁;所述侧环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上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振子的卡扣以及定位柱;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段圆环,侧挡板,上挡板,弧形弹臂以及下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的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只需进行一次小角度旋转操作,便可完成振子安装固定座与反射板的安装,操作极为简便快捷;所述限位结构的弧形弹臂始终不受外力作用,使得该结构稳定可靠,无失效的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避免了振子与反射板的直接接触,使得使用该振子安装固定座的振子性能稳定,无无源互调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振子作为基站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站天线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振子单元安装的可靠性对天线整体的性能及可靠性影响极大。此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天线振子单元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振子与反射板的安装连接在天线整体装配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时间及人工成本。通过塑料卡座来连接振子与反射板的方式凭借无不良金属接触导致的非线性进而产生无源互调隐患,已成为业内振子固定安装所采用的主流方案。而塑料卡座与反射板的主要连接方式有两类,其一,通过多个螺钉或者铆钉将塑料卡座与反射板紧固连接,其连接可靠性较高,但是安装效率极低,且使得物料成本较高;其二,在塑料卡座上设置弹性卡扣,与反射板的安装孔通过基孔-基轴卡接配合,使得安装效率有所提高,例如,专利名称为“一种压铸振子固定卡件”(申请号为CN201820043916)即为此种连接方式的一个实例,但该专利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该方案由呈中心环形阵列分布的4个卡扣体与反射板连接,4个卡扣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距离,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分别按压卡扣体,才能完成对4个卡扣体的安装操作,相较于螺钉或铆钉的紧固连接方式,操作效率虽有所提高,但仍有待改善。此外,该卡扣体与反射板通过基孔-基轴配合,在工况温湿变化的时效作用下,因弹性卡扣变形而存在一定的脱扣失效风险,进而影响天线的可靠性。有鉴于此,急需开发一种新的塑料卡座使得在满足安装可靠性的前提下,同时极大地提高振子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稳定可靠且安装简便快捷的可旋转式安装的振子安装固定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用于把振子固定安装在反射板上,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面,下安装面和侧环壁;所述侧环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上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振子的卡扣以及定位柱。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段圆环,侧挡板,上挡板,弧形弹臂以及下挡板;所述分段圆环依附于所述本体的侧环壁上;所述侧挡板依附于所述分段圆环的外壁上;所述上挡板同时依附于所述分段圆环的外壁和所述侧挡板的一侧壁;所述弧形弹臂依附于所述侧挡板底部,且位于与所述上挡板相反的另一侧壁上;所述下挡板依附于所述分段圆环的外壁,且贴合于所述分段圆环的下端面。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分段圆环高于所述本体的厚度;所述侧挡板高度与所述分段圆环的高度相同。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侧挡板的一侧壁与所述分段圆环的一侧壁结合为一体,另一侧壁用于与反射板的安装孔的第一侧壁相抵;所述弧形弹臂沿圆周方向延伸,并略向上方弯曲;所述弧形弹臂伸出端末端用于与反射板的安装孔的第二侧壁相抵。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结构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限位结构关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卡扣关于所述本体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卡扣包括直立于所述上安装面上的限位臂以及依附于所述限位臂的内壁上的挡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挡块的顶部设置有斜倒角,便于所述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与振子的卡接安装。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定位柱用于与振子巴伦底座上的定位孔同轴配合;所述定位柱上设有U型缺口,从而使得所述定位柱的侧壁能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上安装面和下安装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振子馈电腔以基孔-基轴配合,使得所述振子的馈电腔引脚能穿过所述反射板,同时限制所述振子沿水平方向的旋转运动。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本体的下安装面上设有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所述限位结构的弧形弹臂始终不受外力作用,使得该结构稳定可靠,无失效的风险。(2)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只需进行一次小角度旋转操作,便可完成振子安装固定座与反射板的安装,操作极为简便快捷。(3)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避免了振子与反射板的直接接触,使得使用该振子安装固定座的振子性能稳定,无无源互调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的正面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的背面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与反射板安装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振子与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安装的爆炸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与振子以及反射板安装完成后的中心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振子安装固定座,2-反射板,3-振子,11-本体,12-限位结构,13-定位柱,14-卡扣,15-加强筋,21-安装孔,31-振子巴伦,32-馈电腔,33-馈电腔引脚,34-巴伦缝隙槽,35-巴伦底座,36-定位孔,110-通孔,111-上安装面,112-下安装面,113-侧环壁,120-分段圆环,121-侧挡板,122-上挡板,123-弧形弹臂,124-下挡板,140-限位臂,141-挡块,210-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附图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上”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与”、“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考附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优质塑料注塑加工成型的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1,用于把振子3固定安装在反射板2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1包括本体11,限位结构12,定位柱13,卡扣14,加强筋15等。具体地,所述本体11为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面111,下安装面112和侧环壁113的圆形板状结构。所述本体11将振子3与反射板2于上下方向完全分隔,防止所述振子3与所述反射板2间因金属接触不良导致非线性而可能产生的无源互调问题。所述侧环壁113上设置有用于与反射板2连接的限位结构12;所述上安装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用于把振子固定安装在反射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面,下安装面和侧环壁;所述侧环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上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振子的卡扣以及定位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用于把振子固定安装在反射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面,下安装面和侧环壁;所述侧环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上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振子的卡扣以及定位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段圆环,侧挡板,上挡板,弧形弹臂以及下挡板;所述分段圆环依附于所述本体的侧环壁上;所述侧挡板依附于所述分段圆环的外壁上;所述上挡板同时依附于所述分段圆环的外壁和所述侧挡板的一侧壁;所述弧形弹臂依附于所述侧挡板底部,且位于与所述上挡板相反的另一侧壁上;所述下挡板依附于所述分段圆环的外壁,且贴合于所述分段圆环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圆环高于所述本体的厚度;所述侧挡板高度与所述分段圆环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振子安装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的一侧壁与所述分段圆环的一侧壁结合为一体,另一侧壁用于与反射板的安装孔的第一侧壁相抵;所述弧形弹臂沿圆周方向延伸,并略向上方弯曲;所述弧形弹臂伸出端末端用于与反射板的安装孔的第二侧壁相抵。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丹吴壁群苏振华张鹏刘德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