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虎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206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药物,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板,临时放置台,去绒毛机构,分离机构和控制显示屏;支撑底座上方一侧与支撑板和临时放置台进行焊接;支撑底座上方另一侧设置有去绒毛机构和分离机构;支撑板设置有控制显示屏。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高效获取不含绒毛的完整竹叶,且得到了两种不同体积的竹叶,扩大竹叶的市场,避免了人工去除绒毛时,容易扯坏竹叶,割破手进而导致感染,人工分离竹叶误差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药物,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竹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叶。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竹叶的尾部都附带有绒毛,绒毛的药用价值低,大小不同的竹叶在使用时,作用也会不同,现有技术中,去除竹叶的绒毛只能通过人工将其拔掉,而人工效率低下,容易损坏竹叶,并且还会被竹叶割破手,同时人工在分离大小不同的竹叶时,容易产生误差,费时费力且标准不一。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去除竹叶的绒毛只能通过人工将其拔掉,而人工效率低下,容易损坏竹叶,并且还会被竹叶割破手,同时人工在分离大小不同的竹叶时,容易产生误差,费时费力且标准不一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板,临时放置台,去绒毛机构,分离机构和控制显示屏;支撑底座上方一侧与支撑板和临时放置台进行焊接;支撑底座上方另一侧设置有去绒毛机构和分离机构;支撑板设置有控制显示屏。进一步的,去绒毛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齿轮,内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二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传送带,第八传动轮,支撑架,凸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矩形切刀,蜗杆,传动套,传动板,U型板,第一推板,第二推板,V型工作槽,收集筐,T型支撑座,滑块,切割用底板,限位块,第二连接板和滑槽;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轴心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外表面与内齿轮相互啮合;内齿轮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内齿轮轴心靠近第六传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二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传送带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通过转轴一侧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通过转轴另一侧与凸轮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靠近凸轮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焊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下方均与矩形切刀进行焊接;蜗杆外表面靠近第四传动轮的一侧与传动套进行传动连接;传动套外表面中部与传动板进行焊接;传动板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表面与滑块进行滑动连接;滑块与U型板进行焊接;U型板一侧与第一推板进行焊接;U型板另一侧与第二推板进行焊接;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下方均与V型工作槽进行焊接;V型工作槽下方设置有收集筐;收集筐中部与切割用底板进行焊接,并且切割用底板上方与V型工作槽进行滑动连接;收集筐下方与T型支撑座进行焊接;V型工作槽靠近第八传动轮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进行焊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二电动推杆下方与T型支撑座进行焊接;伺服电机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二锥齿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二传动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四传动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一齿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二齿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靠近第五传动轮的一端与支撑底座相连接;第六传动轮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传送带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支撑架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蜗杆通过转轴与支撑底座相连接;T型支撑座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进一步的,分离机构包括气泵,通风管,连接器,进风口,分离舱,斜块,滤网,出料口,收集舱和隔板;气泵与通风管相连接;通风管与连接器相连接;连接器通过螺母与进风口进行螺栓连接;进风口外表面与分离舱进行焊接;分离舱内下方与斜块进行焊接;分离舱设置有出料口;斜块上方设置有滤网,并且滤网靠近出料口的一端与分离舱相连接;出料口与收集舱进行焊接;出料口内中部与隔板进行焊接,并且隔板与收集舱进行焊接;气泵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分离舱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收集舱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进一步的,传送带外表面安装的同步带表面粗糙。进一步的,矩形切刀上方设置有缓冲板。进一步的,切割用底板上方光滑,呈弧形且向上突起。进一步的,限位块靠近切割用底板的一侧的形状为三角形。进一步的,通风管中部高于两端。进一步的,斜块上方表面自出料口向进风口倾斜。进一步的,隔板上方表面自上方朝出料口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去除竹叶的绒毛只能通过人工将其拔掉,而人工效率低下,容易损坏竹叶,并且还会被竹叶割破手,同时人工在分离大小不同的竹叶时,容易产生误差,费时费力且标准不一的问题,设计了去绒毛机构和分离机构,在使用时,通过去绒毛机构将竹叶与茎干进行分离,同时将竹叶尾部的绒毛去除,之后竹叶进入分离机构中,分离机构将竹叶表面的水去除掉,同时根据竹叶重量的大小对竹叶进行分离并收集在不同的舱体中,达到了高效获取不含绒毛的完整竹叶,且得到了两种不同体积的竹叶,扩大竹叶的市场,避免了人工去除绒毛时,容易扯坏竹叶,割破手进而导致感染,人工分离竹叶误差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绒毛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绒毛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绒毛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离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分离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离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矩形切刀,切割用底板和限位块的组合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A区放大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底座,2-支撑板,3-临时放置台,4-去绒毛机构,5-分离机构,6-控制显示屏,401-伺服电机,402-第一传动轮,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5-第二传动轮,406-第三传动轮,407-第四传动轮,408-第五传动轮,409-第一齿轮,4010-内齿轮,4011-第一连接板,4012-第二齿轮,4013-第一电动推杆,4014-第二电动推杆,4015-第六传动轮,4016-第七传动轮,4017-传送带,4018-第八传动轮,4019-支撑架,4020-凸轮,4021-第一弹簧,4022-第二弹簧,4023-矩形切刀,4024-蜗杆,4025-传动套,4026-传动板,4027-U型板,4028-第一推板,4029-第二推板,4030-V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板和临时放置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绒毛机构,分离机构和控制显示屏;支撑底座上方一侧与支撑板和临时放置台进行焊接;支撑底座上方另一侧设置有去绒毛机构和分离机构;支撑板设置有控制显示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板和临时放置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绒毛机构,分离机构和控制显示屏;支撑底座上方一侧与支撑板和临时放置台进行焊接;支撑底座上方另一侧设置有去绒毛机构和分离机构;支撑板设置有控制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竹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去绒毛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齿轮,内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二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传送带,第八传动轮,支撑架,凸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矩形切刀,蜗杆,传动套,传动板,U型板,第一推板,第二推板,V型工作槽,收集筐,T型支撑座,滑块,切割用底板,限位块,第二连接板和滑槽;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轴心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外表面与内齿轮相互啮合;内齿轮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内齿轮轴心靠近第六传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二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传送带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通过转轴一侧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通过转轴另一侧与凸轮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靠近凸轮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焊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下方均与矩形切刀进行焊接;蜗杆外表面靠近第四传动轮的一侧与传动套进行传动连接;传动套外表面中部与传动板进行焊接;传动板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表面与滑块进行滑动连接;滑块与U型板进行焊接;U型板一侧与第一推板进行焊接;U型板另一侧与第二推板进行焊接;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下方均与V型工作槽进行焊接;V型工作槽下方设置有收集筐;收集筐中部与切割用底板进行焊接,并且切割用底板上方与V型工作槽进行滑动连接;收集筐下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虎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