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032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分气盘具有沿径向由内而外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环形燃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包括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环形燃气通道的内侧的中心空气通道、及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环形燃气通道而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隐蔽空气通道。如此,可使得外界空气可经隐蔽空气通道和中心空气通道供给燃烧器的中部,以对燃烧器工作时的位于内圈的环形火进行补充空气,以解决火燃烧器和燃气灶在使用的过程中,中部容易出现空气供给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
,特别涉及一种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燃气灶的火力和火力的均匀性,使其燃烧器采用三环火的形式供火,即,燃烧器工作时从内而外可依次形成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三圈火焰。其具体的做法是,将二环火燃烧器中部的中心通孔改为新的新的供气通道,以实现三环供火。但是,这样一来,燃气灶使用时,空气只能从燃气灶的周侧补充,容易出现空气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内环火来说,燃气灶周侧的空气需要经过外环火和中环火才能到达内环火处,但由于外环火和中环火需要不断地消耗该空气,所以很容易使内环火出现空气供给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分气盘,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燃气灶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空气供给不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具有:沿径向由内而外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环形燃气通道;以及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包括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环形燃气通道的内侧的中心空气通道、及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环形燃气通道而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隐蔽空气通道。可选地,所述环形燃气通道设有三个,并分别为外环燃气通道、中环燃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所述中心空气通道设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内侧。可选地,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间隔设置;所述隐蔽空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之间的、且与外界空气连通的间隔空气通道,及依次穿过所述中环燃气通道和所述内环燃气通道、而连通所述间隔空气通道与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内横向空气通道。可选地,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还包括穿过所述外环燃气通道而连通所述间隔空气通道与外界空气的外横向空气通道。可选地,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在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可选地,其中一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对应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设置。可选地,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和/或,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可选地,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的周向宽度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增设置,以使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和/或,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的周向宽度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增设置,以使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可选地,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为同一环壁,和/或,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用以形成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侧壁。可选地,所述分气盘包括设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之间的、并连接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的环形分隔板,所述间隔空气通道形成于所述环形分隔板的上侧。可选地,所述环形分隔板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的下通道壁,和/或,所述环形分隔板的内周缘连接于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的下通道壁。可选地,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环形燃气通道的外环壁的下端向下凸出于其他所述环形燃气通道的环壁,以形成与炉头组件装配时的导向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分气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分气盘,通过设置二次空气通道,可使得外界空气可经隐蔽空气通道和中心空气通道供给燃烧器的中部,从而可对燃烧器工作时位于内圈的环形火进行补充空气,以使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即可以解决燃烧器和燃气灶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中部空气供给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燃烧器一实施例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燃烧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燃烧器的过可拆引射管的中心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燃烧器的上端中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燃烧器的过第一引射管接头的中心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1中燃烧器的过一第一燃火孔的中心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3中炉头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炉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炉头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3中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分气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3中中环火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中环火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中环火盖的剖视图;图15为图12中中环火盖的过一第一燃火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3中外环火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外环火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外环火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3中内环火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内环火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9中中环火盖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0、燃烧器;10、炉头组件;11、炉头;1a、外环进气通道;1b、中环进气通道;1c、中心进气通道;12、第一引射管接头;13、内环环形部;131、内环半环进气凸部;132、安装凸部;1321、安装孔;133、延伸环凸;134、内环进气环槽;135、中心通孔;14、内外连接部;15、外环环形部;151、外环进气环槽;152、外环半环进气凸部;16、第二引射管接头;18、可拆引射管;181、竖向安装部;182、横向进气部;183、连接凸耳;1831、连接孔;20、分气盘;21、外环燃气通道;211、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22、中环燃气通道;221、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222、中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23、内环燃气通道;231、内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24、二次空气通道;241、间隔空气通道;242、中心空气通道;243、内横向空气通道;244、外横向空气通道;25、环形分隔板;30、火盖组件;31、外环火盖;311、外环燃火腔;312、外环燃火孔;32、中环火盖;321、中环燃火腔;322、中环燃火孔;3221、第一燃火孔;3222、第二燃火孔;3223、串气连通口;323、中环环孔;324、中环外环壁;3241、引火孔;3242、环形稳焰槽;325、中环顶壁;326、中环内环壁;327、第二卡勾;3271、第二支撑凸部;3272、第二卡位凸部;33、内环火盖;331、内环燃火腔;332、内环燃火孔;333、内环环孔;334、环形盖体;3341、环形容置槽;3342、环形连接部;3343、环形倾斜部;3344、环形凸部;3345、环形凸起;3346、导流缺口;335、内环内环壁;336、第一卡勾;3361、第一支撑凸部;3362、第一卡位凸部;3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具有:/n沿径向由内而外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环形燃气通道;以及/n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包括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环形燃气通道的内侧的中心空气通道、及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环形燃气通道而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隐蔽空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具有:
沿径向由内而外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环形燃气通道;以及
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包括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环形燃气通道的内侧的中心空气通道、及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环形燃气通道而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隐蔽空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燃气通道设有三个,并分别为外环燃气通道、中环燃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所述中心空气通道设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间隔设置;
所述隐蔽空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内环壁与所述中环燃气通道的外环壁之间的、且与外界空气连通的间隔空气通道,及依次穿过所述中环燃气通道和所述内环燃气通道、而连通所述间隔空气通道与所述中心空气通道的内横向空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蔽空气通道还包括穿过所述外环燃气通道而连通所述间隔空气通道与外界空气的外横向空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在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气盘,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对应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横向空气通道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和/或,所述外横向空气通道在沿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争鸣余康张炳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